地球百态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百態
其他文献
2012年4月22日是第43个地球日,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的通知,“十二五”期间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2012年的专题为“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统一安排,2012年部主题宣传活动将设立主会场,重点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等内容开展活动。  众所周知,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期刊
石头上可以开出菊花吗?如果能开花,需要多长时间呢?  上海世博会上,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一块名为“桃花源里”的巨型菊花石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块巨型菊花石宽280厘米,高120厘米,重达4吨,右上角有一个天然生成的洞,恰好符合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意境。  这块巨型菊花石的背面,隐现着10多朵“菊花”。  让我们搭载时空列车回到两亿年
期刊
2011年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进行太空飞行50周年纪念日。1961年的这一天。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功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壮举,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对火星的探测已经成为人类探测宇宙空间的首要方向。    火星上的生命之水    火星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都“出生”于40多亿年前。  这兄弟俩长得很像——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
期刊
怒江建坝之争再起波澜。  “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不仅可以保证水坝建设的安全性,而且还会有助于降低西南地震高发区地质灾害的威胁。”针对当前“怒江是否适合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的争论,4月15日下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在接受《地球》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数月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道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孙文鹏等几名退休老专家联名上书国务院领导,反对怒江水电开发。他们认为
期刊
不管人们在不在意,这样的事实已经逐渐摆在了眼前:整个地球好似“中风”,不该干旱的地方干了,原本干旱的地方就更干了;该下雪的地方见不着雪,不该下雪的地方却下得洋洋洒灑铺天盖地;沉睡千年的火山爆发了,海啸地震接踵而来。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毫无掩饰地向人类控诉着郁积已久的不满,世世代代的气候守则越来越失去它的约束力。  2012年3月,太平洋岛國基里巴斯要举國搬迁的消息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期刊
遮天蔽日,尘沙飞扬,世间一切犹如陷入“黄色漩涡”……这是一幅沙尘暴来临之下的景象。  春天来到,万物复苏。然而伴随着春天来临的不仅是鸟语花香,恼人的沙尘暴也不请自来。    受来自甘肃、内蒙古方向的冷空气影响,4月17日,北京遭遇强沙尘暴,全城被沙尘笼罩。这已是今年北京的第三场沙尘天气。此前一天,中央气象台于18时发布沙尘蓝色预警,称受这股冷空气影响,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我国北方多个地区将有扬沙或
期刊
2012年3月,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在新近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亚太地区的迁徙》报告中声称,极端的生态灾害今后将更加频繁,易受影响的亚太国家必须立刻行动起来。这份报告将“气候移民”问题再度提上议程,引起了众多媒体的热议。  气候移民,顾名思义,就是由于气候变化及气候政策影响导致的人口迁移行为。早在1990年代初,国际社会就注意到移民问题与气候变化、环境退化之间的
期刊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把水利发展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查阅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可见,新形势下的中国面临着诸多的水利问题:频繁的洪涝灾害、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滞后的农田水利建设、薄弱
期刊
可可西里是一个天堂。天堂里万物生机盎然。  可可西里又是一座地狱。地狱里是人类对藏羚羊的无情杀戮。  在这里,生命链条的最低端,即是覆盖着可可西里的草甸。躺在上面,你可以听见毛茸茸的苔草在嬉笑。它们轻轻地钻进你的衣服,骚挠着你的皮肤。抬起头,晶亮的蔚蓝天空甚或没有一丝云彩,让人眩晕的日光毫无遮拦地逼视着你。如果你平视,幸运的话,不远处就会有一组带着铮铮金属感的犄角,它们撑起两道完美的弧度,那是藏羚
期刊
在孟加拉国与印度边境的小渔村海瑞纳加,渔民高波都满都每天都站在齐腰深的盐化河水里撒网捕虾,挣来相当于1.5美元的收入。在这个村庄中,高波都满都的家族曾经世代靠打渔种田为生,然而,由于潮汐洪水和飓风的频频“光临”,捕鱼数量锐减,稻田也遭到了碱性洪水的灾难性毁灭。村民们有的迁移到了新兴城市,有的迁移到了其他村庄,甚至有人非法偷渡到印度成了建筑工人。现在,高波都满都是整个家族惟一还生活在这座“浸泡在水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