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 透明 公众话语权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多元化、人人自媒体的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凝聚人心的导向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受到了巨大挑战,但如能坚持公信、透明和真正实现公众话语权这三个基本要素,就一定能赢得民心,使公众信服,切实加强导向作用。
  【关键词】公信力 新闻透明度 公众话语权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海量般的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而敌对势力趁机加强从思想领域的渗透,妄图搅乱人心,我们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亟需加强。但是,主流媒体单靠垄断已经不足以应付这一严峻挑战,在加强导向作用方面,除了继续主流媒体的政治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以外,新形势下更重要的是赢得民心,而加强公信力,提高透明度和维护公众话语权是赢得民心的三个最重要环节,只有真正做好这三点,我们就能成功抵御各类有害信息有害思想,我们就能完全取得人民的信任,使群众发自心底的接受我们媒体的宣传,使敌对势力所散布的各类谣言和有害信息不攻自破。
  一、公信力是主流媒体发挥导向作用的最基本要素
  公信力,顾名思义,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追求。”①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没有受众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没有公信力的媒体终将失去生命力,被受众鄙弃。
  我国的主流媒体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应该说党和政府赋予了它们许多权利。但这种外在的权威作用是有限的,单靠这种权威很难完成导向任务。这就牵涉到所谓权威性的本质含义到底是什么?权威性就是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的一种性状。②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只有具备了这种权威性,主流媒体对广大受众的引导才能使受众信服,使受众跟着导向走的行为由不自觉向自觉转化。
  媒体的权威最终还是要依靠媒体的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报道来实现,媒体只有依靠其无可挑剔的信用而被受众真正的信任和信赖,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自觉拥护,才能真正树立起媒体的导向权威。所以,权威性根本上的提高要靠公信力来实现。
  具有良好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媒体能真正的发挥导向作用,反之,导向作用会减弱甚至消失。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7年在陕西发生的华南虎照事件。
  这一事件本来并不复杂,陕西省镇坪县一个叫周正龙的农民用年画照片冒充真实华南虎照片。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可能是出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的考虑,在没有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就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肯定虎照的真实性。这实际上是以丧失政府公信力为代价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陕西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每条政令或信息都受到很大质疑,而要恢复这种公信力,则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但在这次事件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许多媒体包括许多主流媒体,对“华南虎照”事件始终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连续追踪报道。而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得媒体产生了强大的公信力;正是这强大的公信力,又牢牢的主导和引领了社会舆论,使事件朝着还原真相的正确方向。终于在大半年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强力介入下,使华南虎照事件真相大白,充分体现了公信力强大对加强舆论导向的作用。
  二、加强新闻透明度
  对于理应让人民群众知道的重大事件、重大情况和重大问题,新闻媒介及时地、如实地、公开地进行报道,让广大受众都知道,这就是新闻报道的透明度。新闻透明度也是实现公众知情权的渠道。
  新闻透明度不够会造成很大危害。近期发生的四川什邡和江苏启东的群体性事件都与透明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前者,据称在什邡落马的钼铜项目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区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的重点项目,虽通过国家环保部的环评,但立项之初就没有任何有关报道,突然就宣布开工,群众当然不予接受,毕竟这是一个具有工业污染性质的项目。但如果反之,那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再如四川悍匪周克华被击毙事件,由于透明度不够导致公众质疑层出不穷,同时各类谣言也混迹其中,甚至产生了击毙的不是周克华而是一湖南警察被误杀的荒谬谣言。这一现象说明,新闻透明度和谣言之间的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很多事情,透明度不够,就给了各类谣言有可乘之机,反之,透明度加强,各类谣言也就没了市场,不攻自破。
  其实,新闻透明度从根本上说是符合党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路线的,实事求是本来就是我们指导一切工作的基本世界观,而实事求是的基础就是还原事物的客观原貌。通过对重大事件的客观报道,以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能使得党和政府在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摸清情况的条件下,去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使得广大群众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坚定不移的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那么,如何加强新闻透明度呢?
  首先要改变新闻观,将长期以来的“鲧思维”转换成“禹思维”。所谓“鲧思维”和“禹思维”,就是借用中国古代历史传说中的两个人物鲧和禹来借代两种思维方法。传说中鲧和禹是父子俩,先后负责治水。但两人治水方法截然不同,鲧治水以堵为主,结果失败;而禹治水以疏为主,结果成功。“鲧思维”就是遇到问题习惯用堵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禹思维”正好相反,遇到问题是用疏导的方法来解决,大禹治水实际上是疏堵结合,只不过以疏为主,所以“禹思维”也是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华南虎照事件就是主流媒体成功运用“禹思维”的范例。
  其次,透明要有度。和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一样,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透明。我们加强透明度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西方的所谓纯客观报道是两码事。
  我们的“度”,就是一切以导向为准,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要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所以,增强新闻透明度也就是为发挥导向作用而服务。
  即使是增强新闻透明度,主流媒体还是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如笔者所办的“信访之声”栏目,曾经报道过某地村干部在低保问题上违规、某地有关部门拖欠民办教师工资等问题。在报道中,我们尽可能详细的反映了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经过,这样既促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群众为此还专门送来了锦旗。
  三、打造实现公众话语权的平台   公众话语权指“公民有就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是一种表达权和参与权的体现。”③
  主流媒体要想令人信服的发挥导向作用,除了上面所述加强公信力和新闻透明度以外,就是要把自己打造成能够实现公众话语权的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公众话语权的实现提供了开放空间,公众拥有更大的自主性来实现话语权的最大化。
  互联网的这一特性使得主流媒体面临极大的挑战,反衬出主流媒体在媒体实现公众权益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在这种背景下,主流媒体一是要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来加大这方面的实现,而更重要的是结合其自身特性做到既加强公众话语权又不失其导向作用。这里还要提到上述论点中曾经提到的华南虎照事件,可以说,这是主流媒体成功发挥其公信力、透明度以及实现公众话语权的一个成功范例。“华南虎照事件”由一篇帖子引起争论,逐渐形成“打虎派”和“挺虎派”相持不下的局面。随着主流媒体的介入则起到了引导网络舆论和最后澄清真相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党有五大优势,其中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这五大优势中最大的优势。这话精辟概述了群众路线在我们的事业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笔者以为,主流媒体打造实现公众话语权的媒体平台,恰恰就是在走群众路线。
  当然,大多数主流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党性是第一位的,但是我们的党性和群众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加强群众性,并不会削弱党性,反而由于群众利益的实现,得到了群众也就是受众的真心拥护,我们对社会的导向作用也就得到了加强,更加起到了党的喉舌也是凸显党性的作用了。几年前河南一主流媒体就群众经济适用房土地被占问题采访郑州规划局一负责官员时,这位官员居然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位官员就是在党性和群众性的问题上存在着糊涂认识,他的这番话被媒体一曝光,引起公众很大反感。所以我们的主流媒体一定要澄清这个认识,把自己作为公共平台,通过公正的给予各方话语权的报道,树立媒体既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喉舌的这一形象,这样会有效的引导公众理解党和人民群众利益一致的观念,成为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①陈艳彩,《“公信力”——现代传媒的核心价值追求》,《新闻界》,2009(1)
  ②http://baike.baidu.com/view/
  793636.htm
  ③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
其他文献
吉斯特一边吃早餐,一边看当天的报纸。  “亲爱的,有什么吸引人的新闻吗?”吉斯特的太太伊莲问道。  “昨天拉斯维加斯又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户主被劫17万美元。劫匪如何得手,原因尚未明了……”  “先生,太太,有个陌生人要见你。”佣人劳拉走进餐厅,打断了吉斯特的读报声。  伊莲不高兴道:“大清早的来拜访,这人真没教养!让他赶快离开,说不定他就是报上说的那个劫匪呢!”说完,她把一块涂满果酱的面包塞进了
微博时代要守住新闻报道的底线  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利用微博发布新闻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轻易地根据新闻事件当事人提供的信息进行人肉搜索。新闻工作者特别是知名的记者主持人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把微博当成自己的私人日记,因为微博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新闻媒体。在微博上宣泄个人的情绪,属于典型的滥用社会公器。更有甚者,有的媒体在没有调查求证事实真相的前提下,抢先报道
【摘要】在改进文风的大背景下,十八大后各级党报在基层党建报道中都想方设法积极创新。本文从拓宽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报道质量角度出发,以经济特区党报——深圳特区报的创新探索为案例,论述了在基层党建报道上应该遵循舆论传播的规律,不断拓宽报道视野,转换报道视角,切实突出“新”、“近”、“活”,让党建报道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关键词】基层党建报道改革创新深圳特区报  党建报道一般是指党的
【摘 要】2012年,浙江卫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以其传递社会正能量、纯粹寻觅好声音和节目制作专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本文从价值取向、审美定位以及节目制作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 价值取向 审美定位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源自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2010年,《The Voice of Holland》
【摘 要】如今,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纪录片已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软实力,这不仅打开了纪录片在世界上的市场,也推进了其国际化的路线。在跨文化传播时代,面对不同的国家与民族,让纪录片所承载的内涵实质被观众所接受,这样才能形成文化上的认同。纪录片的创作不应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诉求。本文以纪录片《对照记》为例,探析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纪录片的文化认同,以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影
【摘要】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作为地市党报,在日常报道中,重视经济新闻报道不仅能够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更能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结合近两年《淮北日报·经济周刊》在经济报道方面的一些做法,就地市党报如何做强经济新闻报道作一探讨。  【关键词】地市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力影响力  —、做强经济新闻报道的探索实践  2013年3月
【摘要】第四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安徽省各媒体在之前的筹备阶段都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报道。本文以《新安晚报》为个案,对中博会前期筹备阶段的报道进行分析,试图阐述都市类报纸在中博会前期报道中呈现出的媒介议程,借以考察传媒组织在议程设置方面的特点、潜在的社会影响,期望能给都市类媒体在面对重大活动策划时找到一些参考。  【关键词】议程设置 舆论引导 形象构建    一、安徽形
【摘要】近年来,微博凭借其及时、快捷、低门槛等特点成为网络传播的新宠,无论草根大众还是精英阶层都可以平等置身其中表现自己的关注点,表达对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正因为这样,微博成为两会征集民意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媒体争相开辟的沃土。在经过了之前的“小试牛刀”之后,今年通过微博关注和报道两会的景况有增无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效应。  【关键词】微博 问政两会 规模效应  自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
【摘 要】一部《来自星星的你》不仅创下了超高的收视率,更引发了新一波狂热的“韩流”现象。一个仅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何以制作出席卷整个东南亚的电视剧?本文以热播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试图分析其大热的原因。  【关键词】韩剧 《来自星星的你》 热播  2013年的冬天,人们不再感叹“瑞雪兆丰年”,而是期盼着初雪的日子,思考着去哪里吃“炸鸡加啤酒”;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二千”、“瞬间移动”,
【摘 要】目前女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行业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活跃在新闻的第一线,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这个国家的人和事。在许许多多优秀的女记者中,柴静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上强烈的女性特质以及因此导致的诸多争议,是我们研究女性新闻工作者优势与困境的范本。  【关键词】柴静 女记者 新闻采访 细节 感性  “女人是天生的信息傳播者。”尽管在新闻实践中女性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劣势,但女性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