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全面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6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构建和谐校园一直是教育管理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学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既要遵循所有学校管理与发展的共性,又要符合每所学校管理与发展的个性。因此,要想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既不能套用行政管理的模式,又不能直接走其他学校管理的老路,更不能走急功近利的邪路。因此,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文章将对如何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人文素质;学校管理;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7-0085-02
  引 言
  现如今,我们倡导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懈努力。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对其今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在新时代下,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教育工作者去更新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促进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阻碍学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因素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建设制度
  当前,许多初级中学认识到了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然而部分学校没有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导致学校管理品质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也正是由于学校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教师在管理过程中无章可循,加之初中生正处于比较特殊的时期,学生与教师之间容易沟通不畅而产生距离,导致他们对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十分抵触。
  (二)学习以成绩为导向,忽视个人素养的提升
  当下很多初级中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的过程中忽略了對初中生人格的塑造,这种缺乏内涵的学校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加上初中生学习压力大,许多学校将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教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忽视了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再加上许多初中生思想意志薄弱、社会责任感不足,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享乐主义思想。
  (三)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
  初级中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满足学生的教学以及成长需求,也是初级中学管理的重点。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我们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就目前而言,部分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初中生的主体性,往往是初中生被动地接受学校的管理。另外,在制定管理目标时也未能充分考虑初中生的需求,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思考及策略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管理学校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就要为初中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新一代受教育者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完善学校制度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同时,社会也对初级中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现阶段,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教育发展的时机,积极探索、创新初级中学管理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1.制定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良好的学校管理离不开科学的评价制度。要知道,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各项能力、综合素质等。为此,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学校现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机制不断进行完善,确保初中生素质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以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另外,学校制度建设也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赋予学生知情权,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引导学生逐步实现与加强自我管理。
  2.增强管理规章制度的民主性
  在制定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时,要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时必须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权利,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的工作当中,一方面可以借此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制度平等、制度约权意识等,另一方面可以增进他们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这也是提高规章制度执行力的需要。在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时,应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到上两者相结合,从拟订初稿、修订、反馈、再修订,直至试行稿的初步实施,都应让每位教职工都参与进来。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提升,不仅要靠系统教育,还需要相应的人文教育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反映了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志趣,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由此可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能够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能够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将管理贯彻落实到学校日常的诸多环节中。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注重文化的健康性以及和谐性。校园的规划布局,包括校园的角角落落、一草一木,都需要学校精心地设计和构思,这样才能让师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人文教育氛围中,使师生生活在一个充满教育意义的校园。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和教学理念,将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入进来,增加人文性,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风、学风,在校园内营造出有特色的人文教育氛围。同样地,在展示多样的校园文化时,学校可以融入教师的个人理念、研究成果等介绍性内容,促成管理的统一性与和谐性,其中也要包括学生的一些作品展示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和立体化展示校园文化。与管理制度一样,在营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也需要考虑初中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从而让校园文化更加规范。
  另外,为了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丰富初中生的课余活动,学校应当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比如,团建活动、文化艺术节、歌咏比赛、志愿者服务活动、话剧节、辩论赛、朗读名篇、专题讲座等,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校园活动当中,不断推进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校园活动给予了学生平台,让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学生在参与这些积极向上的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贵、体会到文化的魅力、享受到探索的乐趣等,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担当、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注重教师培养,组建生态师资队伍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并且会对初中生未来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想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起对教师的培养。因此,想要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就应该将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学校注重人文关怀,积极开展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学校还需要不断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自身修养,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这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师德建设也不能忽略,学校要重视加强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做到真正的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比如,学校管理者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骨干培养培训等相关活动,采取多种培养措施,注重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并积极鼓励他们进行学习、进修以及科研等活动。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奖罚激励体制,并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考核、监督制度,从而强化师资队伍管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驱动力。
  (五)深化教育科研,深化教学改革
  科研兴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需要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并深化教育科研,构建高效课堂。新时代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绝不能忘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初中生主动、和谐发展。
  1.融合信息技術,创新教研方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学教研活动提供了新的方式,互联网使教研活动变得更为灵活。学校可以通过“钉钉”“云之家”等App创建平台。在这个网络平台中,教研人员可以进行教学研讨,收集优质资源,积极学习他人优质的教学方法、思路。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在研讨、学习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2.以课程研究促进教学和教师发展
  学校应鼓励并指导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例如微课程、特色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等等。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当中,使教师积极拓展教学的广度、深度,建立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课堂更具内涵。
  结 语
  为了提高初级中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以德树人。并在此基础上,尊重时代发展规律,通过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组建生态师资队伍,深化教育科研等方式,不断革新,引领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韩立国.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高校立德树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2):128-129.
  [2]郭勤学,姜春春.立德树人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素养[J].天津教育,2020(36):26-27.
  [3]阳士辛闻.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J]. 新湘评论,2018(23):8-10.
  作者简介:吕 杰(1977— ),男,广西靖西人,中学英语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英语科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模块教学,从整体性的角度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中。首先,教育部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严格要求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意味着教学内容有所改变,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势必会被淘汰,所以需要教师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思维以及开阔知识视野,不断跟随潮流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而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逐步深入课堂。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课堂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文章从利用信息技术突出地理课堂重难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地理知识的互动学习效率三方面讨论了信息技术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
期刊
摘 要:物理知识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从事生产、生活等活动的重要知识能力。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生命认知能力的深化,这对于物理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命教育;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5-0047-02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生
期刊
摘 要:项目化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探秘地铁”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为例,验证项目化学习设计需要遵循寻找核心知识、提出驱动性问题、澄清项目的高阶认知策略、确认主要的学习实践活动、明确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这五个维度。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综合素养;特征;维度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5-0085-02  项目化学习(PBL)作为
期刊
摘 要:传统教育的严肃刻板已经不适宜现代教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其中“微笑教育”的作用在教育理念中是不容忽视的,但微笑又不是无原则的,它源于爱,源于肯定与鼓励,源于批评和激励。微笑是一种教育艺术,目的是更好地沟通师生的心灵,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学会教育中的微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出更美丽的花朵。  关键词:微笑教育;态度;作用  中图分类号:G451.
期刊
摘 要:以绘本为基石进行习作启蒙,是引领低年级说话写话的一个新途径。文章作者在多年的低段教学中,对绘本的教学一直在关注,从“听听绘本故事,激发表达兴趣”“读读绘本故事,积累表达语言”“观察绘本故事,引导展开想象”“写写绘本故事,启蒙表达习作”四个方面来指导小学一年级的习作启蒙,经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绘本故事;习作;启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倾听是感受音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小学生音乐倾听习惯,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进而提升其音乐素养,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文章对小学音乐倾听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提出构建良好倾听环境、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抓住音乐的关键因素、加强倾听能力的训练等对策,对小学生音乐倾听习惯的培养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结合,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教学应遵循 “和谐、圆融、自然”之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巧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结合生活观察,融入生活体验,延伸生活阅读,融入“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为他们打开语文与生活的“圆融”之门,引导他们以诗的形式和语言,体验语文与生活“圆融”的魅力
期刊
摘 要:PBL模式是以真实问题情境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为了适应这一教学趋势,文章在PBL的教学模式下以“净化女儿河母亲”为主题对“水的净化”一课进行了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会知识、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PBL模式;“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7-008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