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两位股市大师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zlh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投资,不是“傻根投资”。理想的结果与实现的过程是两码事。“价值投资”根本不是一种投资理念,而是一种投资能力
  
  进入2007年,中国股市进入相对“高位”,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投资者进入市场。相对于年末沪市收盘的2675点,指数近期涨幅并不大。但据业内统计,现在盘中已经有数百只股票见到历史新高,其中最为活跃的120只股票今年以来的绝对涨幅超过100%;此外,沪深两市目前已经没有了“资产净值”以下的股票。
  与此同时,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却在高位徘徊,几乎完全复制指数的涨幅,看来,如果今年全年市场最终只是箱体震荡,那么选择“长线持股”的投资策略就有可能跟着股指上上下下地“坐电梯”,至少收益率不会很高。
  比较一下两位华尔街的名人,他们代表短线与长线的不同的投资理念。这就是巴菲特与彼得·林奇,这两人都是市场大师,都是我们的偶像。但是在一个多元化的市场,经常比较一下他们的差异,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是关于资产规模的比较。从1956年做到1965年,巴菲特的投资基金年均增长率达30%,规模做到2600万美元;而彼得·林奇的投资基金,从1976年到1989年的13年间,年均增长率29%,虽然与巴菲特管理的投资合伙公司水平相当,但资产规模的扩张要快得多,13年的时间即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130亿美元。
  其次,是关于投资难易风格的比较。彼得·林奇最为擅长的是“短线”,以便能够追随市场的波动。他相信,只要资金的规模足够大,你买到哪只股票,哪只股票必涨无疑。但是如此操作也具有相当的难度。彼得·林奇是在46岁的时候就宣布退休,因为压力太大,身体受损,这就是炒短线最大的坏处。但“从来不看电脑股票行情”的巴菲特的行业寿命,却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不过要讲投资,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并不意味着前者一定强于后者。彼得·林奇在其职业生涯之中,轮番持有过1400多只股票,远远超过同一时期的巴菲特。
  其三,是关于投资成本的比较。让巴菲特做短线,行还是不行?可以说“肯定不行”,这是因为巴菲特所控股的核心企业就是“美国地方政府”的保险公司,该公司可以为巴菲特提供大量的低成本现金,但不允许他进行短线套利交易。正因如此,所以巴菲特被迫当了几十年的“股市傻根”,事实的真相是,“傻根”没赢,他只是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给了“华仔”,包括“奶茶”。
  其四,关于机会成本,尽管巴菲特的“机会成本”为零,但在他的投资生涯之中,同样难免失手,这就是所谓投资无必胜。譬如巴菲特曾经投资于美国航空,彼得·林奇也曾经重仓美国航空这只股票,但后者是获利出局,而巴老先生却没有他那么幸运。1989年7月,巴菲特投资3.58亿美元购入美国航空的股票,当时美国航空普通股每股股价是50美元,此前的1981年至1988年,美国航空一直是令投资者印象深刻的蓝筹股,它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平均达14%,税前纯收益率在8%—12%。这样的股票,完全符合巴菲特的选股条件。而且航空业进入门槛高,属于寡头垄断,巴菲特坚信美国航空的普通股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航空公司经营的恶化,始于廉价航空公司和破产航空公司纷纷采取自杀性的低价战略,以及相对强势的航空工人工会具备极强的议价能力,致使工资成本高居不下。美国航空居然发生巨额亏损,股价从此一年不如一年。
  该次投资应是巴菲特为数不多的失败案例之一,以此看来,“天下无贼”毕竟只是传说,关键中的关键在于,这回巴菲特当的是“华仔”,而不是运气好得要命的“傻根”。
  巴菲特喜欢低市盈率,但低市盈率并不总是好事,低市盈率有时仅仅表明这只股票(或这个市场)的买家极其稀少,股价极不活跃,或者就存在着你所不知道的“系统风险”。
  其五,关于可复制的难易程度的比较。这个已经不用我说,在当今世界,每10个股民中就有9个自认为可以效法巴菲特,以为巴菲特他老人家只是攥着几只好股票,然后“熬年头”,一直熬成股神的。但事实上,巴菲特并非一般人可以复制的,想复制他的成功,比复制彼得·林奇更难,因为他对于看中的股票采用绝对控股的办法,他买下的是公司,而非公司的股票。在今天的美国,至少有30万人可以这样说,“我在巴菲特先生的公司里工作”。以此观之,彼得·林奇缝的是“被窝儿”,但巴菲特把自己也“缝”进去了,你根本分不出哪一块是“被窝儿”,哪一块是巴菲特他自己。
  对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价值投资,绝不是“傻根投资”,理想的结果与实现的过程是两码事,恐怕不能相提并论。很多今年新入市的投资者并不晓得,一般而言,“价值投资”根本不是一种投资理念,而是一种投资能力。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的最新情况是政策走向保持不确定。最近的中央高层政策会议发出了政策重心由“防止经济过热及大范围通胀”向“支持增长和支持稳定”转变的信号,然而,央行有关采取“更强硬”的政策来抑制通胀的言论,却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即将加息的推测。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信号呢?  我们分析后的结论是:中国当局正争取在避免经济大幅减速和抑制通胀之间取得平衡。尽管全球经济同步放缓使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蒙上了一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3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了第63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正式
浙江省宁波市每年安排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资助留学人员在该市创业启动和科研开发项目。目前宁波引进的留学人员约400人,其中自己创业的150余人,投资总额
西方的一些跨国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基本上按下面三个程序进行:一、初步面试.通常由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主持进行,通过双向沟通,使公司方面获得有关求职者学业成绩、相关培训
作为70后,有幸经历了三次国庆大典。1984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国庆大典。俺初中一年级,已经开始帽子里衬纸壳、背军挎了,受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影响,对军事那是相当痴迷,完全
面对成本上扬和奶粉业务短板,刚刚坐上第一把交椅的蒙牛能否继续保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风水轮流转。20年前被时任伊利总裁的郑俊怀“扫地出门”的副总裁牛根生,在20年后戴上了中国奶业大王的桂冠。  9月中旬,蒙牛乳业(2319.HK)发布2007年度中期业绩报告称,该集团上半年收入100.212亿元,同比增长32.8%。而伊利股份(600887.SH)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9
已经不记得是从哪一年开始,国内很多"托派"就瞄准了加拿大,而数不清的加拿大留学中介机构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于是,加拿大留学热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升温.加拿大何以能吸引
获得1500万美元的投资后,安世亚太让陌生的CAE产业从幕后走向台前    8月28日,在企业级协同仿真平台PERA正式推出的发布会上,安世亚太(PERA GLobal)总裁张国明举起大锤,为其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砸破坚冰。满场客户热烈的掌声让他十分欣喜,安世亚太是中国最大的CAE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CAE全称为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
2005年7月下旬,由国际啤酒花种植者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甘肃省政府主办的第50届国际啤酒花种植者协会大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