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表演表现力的表达过程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演艺术之一的舞蹈,是将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通过演员舞蹈的表演手法,展示成可视可感的舞台形象,这个形象需要舞蹈演员除了肢体上的动作、技巧展示外,还要舞蹈演员准确到位的神态表情和内心激发的情绪情感才能完整的将角色人物形象有生命力的展现出来,使观众透过舞蹈演员的表演理解剧情内容、认识角色、跟随角色的情感情绪和体验其内心世界达到共鸣,从而去理解升华编导创作主题,受其感染。
  【关键词】想象力;情感;表演;人物角色
  人类的一切创新离不开想象力,一切艺术的创新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是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中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它在已知的形象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通想像力,是以艺术或知识的创造为目的,去形成有意识的观念和心理意象的能力,把已知的东西重新加工产生新的形象,想象力就是创新的源泉。
  舞蹈表演离不开想象力,舞蹈演员的表演表现力更离不开想象力,我们经常说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要会进行二次创作,这个“二次”不是瞎编乱造的,是指在已知编导的意图、主题、内容的一次创作范围内,进行的再创作,而这种有依据有根据的二次创作必须是从舞蹈演员自身的内心出发,把作品已知的主题、内容等吃透,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心和头脑的想象力创新,运用外在肢体、内心情感、表情情绪等表达出来,这样的二次创作,才能称为“二次”的创新。
  因此通过想象力,舞蹈演员表演表现力的表达,也就是所谓二次创新,有了这三个过程:学习编导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的创作——激发想象,让想象力飞翔——把想象真实、充分的表达。
  一、学习吃透编导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的创作
  通过舞蹈编导的语言表述和肢体传授,学习舞蹈动作,了解人物、动作背后的涵义和这个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等);以及主题思想、题材;理解和临摹仿效类似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心理特点、生活状态等已知已感的形象,吃透编导已传递的所有资料,把自己放入其中,进入角色里,让其进入自己的身体、心灵,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去成为那一个人、那一个形象。
  例如舞剧《杜甫》,主角杜甫有两位主演,一位青年杜甫、一位老年杜甫,在舞剧中,两位杜甫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当时的性格、心理、经历等都不同,但表演的又是同一个人,因此要表现的状态就是有所同又有所不同,这是很难拿捏的,非常考验演员的表演能力,其中一段是两位杜甫同时出现在舞台中央,他们背对站立,没有任何舞姿动作,这时观众必须从他们站立不动没有任何舞姿的表演中去判断“两个”杜甫各自在想什么、在看什么、又在感叹什么……,所有,如果两位主角分别必须把编导意图、主题、思想吃透,角色背景、经历、性格、心理、状态等理解到位,才能准确、到位的表演出“两位”杜甫的不同和相同,第一步就是要学习、吃透编导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的“一次”创作。
  二、激发想象,让想象力飞翔
  提供适合的环境,丰富知识和经验,激发想象欲望,对自己(角色)的背景、环境有所了解后,深入的去思考、体会和感悟,在内心尽量精准到位的把握关于角色的一切,进入其内心情感,利用心理意象让自己头脑和内心展开丰富的想象,有了第一过程的基础去大胆想像和合理的幻想角色会有的思想、情感、经验、经历等,运用想象力让角色在自己内心飞翔,想象力能将演员带入到作品主题的精神世界,能带入人物形象角色的内心和情感。
  想象力对于舞蹈演员的表演之重要,不亚于一切肢体、技巧的训练,紧接上面舞剧《杜甫》的例子:其中一段是两位青年和老年杜甫同时出现在舞台中央,他们背对站立,没有任何舞姿动作,这时观众必须从他们站立不动没有任何舞姿的表演中去判断“两个”杜甫各自在想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再感叹什么……,这些只能通过脸部和不明显的动作如何表演出来呢,真是犹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两位主演在台下要去设想当时角色各自所处的处境、情景、环境,去丰富那个时代背景知识和角色真实经历过的经验等,然后在探索内心情绪时,这些知识和经验就是内心想象的基础,用心理意象,大胆发挥想象,让想象力展翅飞翔,让自己在探寻表演时进入一种情感想像的过程,享受其角色内心带来的一切感受,并记住这种感受和过程,这就是进行的二次创作,这些是一个优秀舞蹈演员必须要做的。
  三、把想象真实、充分的表达出来
  用身体的每个部位表达出自己的想象。经过上述两个过程,表演者已把那角色就当成自己、自己就是角色,自己的情感就是角色的情感,自己想象的经验就是角色的经验;用想像力激发出内心情绪和情感;用想象力激发出自己表演的每个眼神、呼吸、心跳;用想象力带动起每块肌肉、每个毛细血管;用想象力去驱动每个舞蹈动作;用想象力激发出演员的表演潜能,让角色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有血有肉。
  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不是刻意的去演去表现,而是用好似亲身经历其中,又自然本色的去表达,舞蹈演员不是吃力尽力的舞蹈,而是在舞蹈过程中进入一种情感享受过程,享受表演舞蹈中带来的快乐、惊奇和自由,去体验现实中少有的情感经历过程,这时的表演才更具感染力、吸引力,引起观众的共鸣,舞蹈演员的表演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简介:何盈盈(1985—)女,汉,重庆,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从声乐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品行的假设出发,根据实验组学生身心特点设计声乐教学活动,通过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前测和后测数据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以及对教学成效社会效度的检验,得出结论:通过12周教学研究,实验组学生的个人品行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实验后实验组的声乐能力明显优于测验前,并优于控制组。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习策略  品德行为是指在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和品德意志的支配、调节下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造价超预算问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无法为多方参建单位提供可靠的经济利益保障。本文将重点阐述,当下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说明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策略  引言: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想要保障其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落成,并为多方参建单位提供相应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避免建筑工程项目出现造
期刊
【摘要】在聆听了旅法钢琴家朱晓玫钢琴独奏音乐会之后,感受颇多,虽然只有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一首作品贯穿始终,但我相信给每一位在场的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真正巴赫的诠释者,作品已融入演奏家的血液,也浸润着每一位听者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朱晓玫;《哥德堡变奏曲》  2015年10月11日晚19:30,西安音乐厅迎来了一位钢琴隐者,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具有高级品味的巴赫音乐的诠释者。朱晓玫,生于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关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应该是一门综合性教育,其不仅包含着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也涉及到了各个学科知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适合孩子们的发展特点,顺应改革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不断深入并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得发展;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对教师
期刊
摘要:在工民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前期的基坑支护施工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阐述工民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帮助,并且为相关单位展开施工作业提供帮助,减少质量问题以及安全事故。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施工;基坑支护  基坑支护施工质量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在工民建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想要保障其最终的施工质量水平,就必须要控制好前期的基坑支护施工技
期刊
【摘要】音乐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学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完整的教学体制是音乐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音乐教育方向的重要导向。除了专业性音乐高校外,地方高校的音乐舞蹈学院近年来也处于蓬勃发展的趋势。本文以2010年到2014年为时间区间,以云南省地方院校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为例,浅析地方院校音乐课程的结构及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课程;体系;模式  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师范学院源于190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无论是专业院校还是师范、综合类院校,其课程设置都一味的延续传统音乐学专业的学科本位课程,难以凸显专业办学特色,势必影响到学生们的就业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本人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从四个方面浅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音乐学专业的模块课程体系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音乐学;模块课程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
期刊
【摘要】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伴随着其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传统,云南少数民族也形成了各种风格的音乐类型,其中撒尼族音乐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之一。云南撒尼族音乐对丰富我国音乐类型、为我国音乐发展提供创作源泉的同时,也对中国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对撒尼族独具民族风情的音乐性的承袭上,也表现在其钢琴作品所表达的审美追求以及音乐背后所展现的情怀与风貌上。本文以《
期刊
【摘要】《热河日记》是朴趾源北学思想的宣言,朴趾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他倡导实用精神,主张实学代替虚学。中朴趾源的“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朝鲜雅乐对中国雅乐的传承与发展、中朝乐书和乐谱的交流、朝鲜乐器制作方面对中国的借鉴三个方面。  【关键词】朴趾源;北学中国;雅乐;  一、朝鲜雅乐对中国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朝在雅乐方面的交流最早可追溯到箕子时代,朴趾源在中记载“史傳箕子避地朝鮮,携
期刊
【摘要】著名意大利作曲家帕莱斯特里那的声乐作品影响深远,本文以帕莱斯特里那著名的《马切鲁斯教堂弥撒曲》为例,结合西方音乐文化历史的发展脉络,通过该作品的音乐分析对该作品的艺术风格特色以及其所体现出的宗教精神进行深入的诠释。  【关键词】帕莱斯特里那;西方音乐文化;影响;欧洲声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十六世纪欧洲音乐逐渐由繁复加花对位与华丽辞藻对位的复调音乐风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