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肩负起这一重要责任,在教学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教学中缺乏力度和有效的教学措施,导致传统文化渗透效果十分不理想,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理解,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必须做出转变,深化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信念。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树立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的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面临的相关问题
  1、学校教学资源不足
  首先,由于学校和教师的观念较为陈旧,在语文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意义。其次,各地区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教师往往由于资源的短缺不得不停止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这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语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足
  教师在传统文化渗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部分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存在不足,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教学时无法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不能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只会照本宣科的对学生进行死板的知识讲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1]。
  3、教学手段多样性不足
  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主要是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是口号喊得响亮,在教学时却缺乏有效的措施,仍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始终提不起兴趣。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了解面对逆境和挫折要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崇尚道德注重人文素养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2]。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作者的坎坷身世,然后再结合诗中语句的内容,给学生讲解柳宗元无所畏惧,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让学生明白要坚定信仰。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从汉字形之美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基础的部分就是汉字教学,因而需要在汉字教学中渗透字形之美,从而弘扬传统文化。通常而言,小学生阶段正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需要在小学阶段掌握足够多的汉字,从而才能培养阅读能力,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3]。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百家姓》《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启蒙经典教学,将其作为学生们认识汉字的基础,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为精美的课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字教学中,需要重视造字法到字根之间的结构,包括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等,其中都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江河”,在传统文化中是长江黄河的专指名词,而现在则泛指一般的河流。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常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小学生大多数都会模仿教师的字体,因而很多学生写出的汉字与教师很像,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自身的板书,需要运用工整的正楷字体,行列有着齐整的安排,美观而大方。
  2、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渗透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古诗词,这对渗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要充分的结合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渗透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傳统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4]。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形式的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古诗中,选用了李白、苏轼、杜甫等的作品,让学生体会诗人所处的年代和环境,感受使人在诗句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在散文中,桂林山水、庐山的云雾等,不同地方的特色景象,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奥妙。
  3、通过课外阅读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在课堂,而且在课外。传统文化中,有着大量的文化积累,而学习语文,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就需要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生动有趣而又富含人生哲理的历史故事,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历史故事“悬梁刺股”,孙敬在夜里读书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睡着,将头发悬在屋梁上,而苏秦每次读书困倦时便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从而保持清醒,这种奋发读书的精神需要我们传承等等。课外阅读,增强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有成语的运用与识记,还有其精神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阅读和写作中渗透传统文化
  写作练习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通过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实现教写作与教做人的统一。老师为学生设置写作话题,学生根据话题展开研究和写作,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渠道进行资料的搜集,例如网上查阅资料、图书馆查阅书籍以及向老一辈请教等方式,尽量将话题了解清楚透彻,以便写好作文。关于传统文化的写作话题很多,但是要结合学生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例如“孝敬父母”“诚信”“礼、义、廉、耻”“感恩”“宽容”等话题,都是与我国深远的传统文化紧密联系着的。
  5、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走出去,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教师可借助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收集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和相关故事,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积极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谢小明.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学周刊,2019(09):60
  [2]杨福.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J].学周刊,2019(02):42-43
  [3]张宝,满敬环.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49-50
  [4]石晓思.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79-8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有效课堂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基于此,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优化学科教学质量,我们在就要在教学策略上找到乐趣,为学生带来丰富和愉悦的学习体验。因此笔者致力于优化学科教学策略,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基于数学学科学习逻辑能力要求高以及学科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来说,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学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科学,逻辑思维十分严密,其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意识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小学生的性格过于活泼好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故此,合理运用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通过相应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活跃的思考,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发展,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普及。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小学生大脑的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为了提升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就可以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本就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
期刊
摘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下,更加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是学生体系性学习地理知识的初级阶段,因地理是集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概念多、空间性强的特点,会使很多中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为了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更新授课理念,在课堂中注重对创新地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开生动、直观、形象教学,进以在构建高效课堂中,促进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期刊
摘要:语音、词汇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善用自然拼读法,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具體实践中,可以整合课程资源,然后利用自然拼读,帮助学生掌握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简化教学步骤,在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支持下,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做具体介绍,借此启发学生创新的思维意识,并让后续实践工作的推进也变得异常高效。选择应用很有必要,英语教学成效显
期刊
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要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初中生,在这个转型期,需要良好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正是这个良好的准绳。也是学生成才成型的行为准责。  新教材体现了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对初中生的心理成长和成才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教材以单元形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一、贴近学生生活、引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时期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应该关注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我们在日常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常用绘本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绘本教学作为引导幼儿阅读学习的主要方式,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上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本研究着重分析绘本阅读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方法,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引言:
期刊
摘要: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教学设计就应当符合新课改和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海以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二课时。该章从地球上的水循环开始,进而介绍地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该以游戏为主,兴趣培养,教学手段应该以学生自主锻炼和习惯养成相结合,树立学生对体育的新认知,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  关键词: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小学体育课堂,可行性  什么是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它实质上是力图把激情和娱乐融入少儿田径运动之中,通过
期刊
摘要:预习是新知识学习前的准备环节,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因此,预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学生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在以后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本文于小学语文课程探究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方法,希望通过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提供策略方面的建议,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方法  一、小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状况分析  学习是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