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桥需要先进技术支撑

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54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桥委员会在辽宁省丹东市正式成立。
  “全国车桥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众多,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车桥生产企业就有60多家,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更是多达几百家。”车桥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董事长李进巅在会上说,“如何使这些汽车车桥及零部件企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车桥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方向。”
  据了解,国内车桥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但是车桥行业在快速增长中凸现出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政府,行业协会联合企业建立一个协调有序的管理体制,推行先进的行业标准,倡导健康有序竞争。
  
  推进市场秩序化
  
  据了解,中国车桥产量虽然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将达到1335万台,但车桥行业的总体利润率不高,行业资金利税率也在不断下降。另外,由于整车厂的产品扩展,使车桥企业向多品种,跨地域发展,车桥企业正面临产业上下游的大力挤压,预期未来3-5年,车桥企业将出现更激烈、更正面的竞争与整合。
  业内人士分析,产品同质化与生产分散化导致竞争秩序混乱,车桥企业利润被不断压缩。车桥企业特别关心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对原材料采购标准,工艺技术革新与质量管理不够重视。为迎合一些客户的非合理需求,部分车桥制造商未经科学验证,就加固桥壳、加粗半轴,导致车桥和整车匹配性差。
  “这些做法对车桥行业造成了损害。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了大量社会资源浪费。恶性竞争,阻碍产品质量提升,也影响中国本土车桥品牌形象。”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车桥分公司董事长胡万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转变出口方式
  
  “近年,越来越多的本土车桥走向海外市场,有为整车配套、也有单独出口。”胡万良说,“由于中国车桥有可超载的特点,所以在东南亚和东欧地区销量较好,如印度、越南,伊朗等国家。”
  据胡万良介绍,鉴于排放标准的限制,国内重卡进入欧洲、美洲市场的还不多,而且车桥动力总成各方面性能也必需通过整车体现出来,单独涉足新市场存在较多困难。
  “寻求与国外同业协会的业务联系,促进汽车工业协会车桥委员会的发展。”李进巅在委员会成立会议上也把海外市场划入车桥委员会服务范围之内。
  据悉,2007年陕西汉德车桥技术出口印度AMW公司,是国内车桥第一次实现由简单产品出口过渡到技术出口,证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当然,出口方式的转变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
  
  提升技术水平
  
  “决定车桥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齿轮和轴承。”胡万良介绍说,“车桥想要走向海外市场,这两项技术是关键。”
  据胡万良分析,中国车桥的起步来自于吸收和引进国外技术,如东风早先引进的日产柴技术,重汽引进的斯太尔系列车桥等,通过对引进技术的不断消化和吸收,国内生产的重型车桥目前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重卡需求。
  然而,很多车桥生产商还仅停留在总成组装阶段,没有自己设计和研发的能力。此外,加工技术水平低也是车桥技术提升的一大障碍。例如,车桥齿轮要求高强度和高精度,这就需要合理的选材和高精度淬火技术,而中国车桥行业加工技术仍显不足。
  “由于国内大规模的重卡企业只有5、6家,其技术平台体系又各有不同,产业规模化面临困难。”胡万良说,“国内车桥行业亟需共同的技术平台。”
  胡万良认为,国内几家大企业之间一直存在技术壁垒,车桥委员会只有推动其之间的技术交流,才能真正在提升中国车桥整体技术水平上有所作为。
  “希望委员会会员之间能够充分利用协会这个平台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实行优势互补,精诚合作。”李进巅在成立会议上大力倡导企业之间的合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