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人才培养终极目标的重要保证。尤其是针对普及型的舞蹈教育,教法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方法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方法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的总称。狭义的教学方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使其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手段。”[1]本文想着重谈谈狭义的教学方法。
  一、舞蹈教学要让学生大胆想象,享受美感,体悟情感
  舞蹈教学方法非常丰富,最常使用的手段有讲授法、讨论法、示范讲解、纠正错误、视频教学等等。但作为一名综合性院校的舞蹈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以上几个惯用的教学手段,更要善于利用教育心理学规律,寓教于乐,让学生能积极地、自主地吸收知识的养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使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舞蹈教学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在舞蹈的王国里享受美感、体悟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于舞蹈教学方式的创新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想象力教学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舞蹈表演主要属于想象中的有意想象,确切地说更是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的表象化。”[2]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从动作的设计、编排,到舞台的表演,都包含有大量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因此,舞蹈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非常理想的载体,对于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舞蹈教学本身就是生动、鲜活、富于想象力的教学,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舞蹈剧目的学习与表演中,有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意境的营造,有情节的推进,学生很容易受到想象力的引导。而在平时的课堂里,大多数的组合都是训练性的,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启发和想象的空间,学生们逐渐会觉得枯燥、无趣。如古典舞身韵课训练中的“旁提漫步”是最能体现女性美感的一个动作,老师应提示学生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意境空间,或流连于月下,或忘情于山水,或漫步在流淌的小溪边,或穿梭在翠绿的柳梢旁。学生心中有了意象,心中的美才能牵动着外在的神。
  2.情感教学
  舞蹈是感知的艺术,更是传情的艺术。人心感于物而动,身则动于心而舞。“情感在舞蹈教学中起着极为特殊的核心作用,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有接受的整体现实性。”[3]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富有人情味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当学生处于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他才能身临其境地体验艺术之美,并最大限度地享受舞蹈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满足。
  3.美感教学
  舞蹈教育属于艺术教育和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基本的技能技巧,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美感是比思想更为深刻的思想,是一种深刻到超过意识限度的思想,是一种植根于原始生命力的思维感觉中作为能量的思想。”[4]最容易忽视舞蹈“美感”意识的课当属基本功训练,因为综合院校的学生条件有限,她们要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软开度和能力上,没有意识再去顾及其他的要求。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告诫学生们基本功训练要循序渐进和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在基本功训练中要渗入审美意识,寓教于“享受”之中。要强化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意识,必须从基本功的点滴细微之处着眼,将舞蹈艺术美的要求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管是单一动作的开法儿阶段,还是对综合性组合的深层挖掘等,都要使学生在一招一式中能体会到美,一举手一投足能传达出美,让学生们把课堂看做真实的舞台,在训练中做到意念、情感、想象和内心体验的统一与融会贯通。每一个手、眼、身、法、步都要有情感,有思想,有灵魂,使学生认识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唤起他们内心对美的向往。因此要将美感方面的要求有机地纳入教学和实际训练之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舞蹈表演和舞蹈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舞蹈教育要注重“主体参与”
  在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的舞蹈教育中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强调学习活动的实用性,尽可能地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教的目的是唤起更多人对于学习、探索的追求,也就是适应学的需要。为了促使学习者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上不能完全遵循专业教学那套方法,不仅要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更加注重“主体参与”的教学引导。另外,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能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放弃传统的权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法”“因材施教”
  “教育是一门人文科学。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尊重。”[5]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应当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面对普及性的舞蹈教学,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法”“因材施教”,让班里每一位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综合性院校艺术专业的舞蹈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学目标要将舞蹈动作元素综合,将舞蹈文化知识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能力上的素质、体悟上的素质、表现上的素质、创造上的素质。舞蹈知识的综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对舞蹈艺术的文化传承、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表现要求有一个整体的、全方位的认识与把握,进而加深他们对舞蹈的理解力,提高其舞蹈表现力,使其能够用真实的情感、丰富的造型和独特的魅力来表达舞蹈的内涵,这也是高等学校艺术专业舞蹈教育的必经阶段和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03-204.
  [2]黄海玲.想象力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09(2):164.
  [3]张大鸣.艺术思维与舞蹈艺术[J].艺术探索,2008(6):150-151.
  [4]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76.
  [5]欧阳荣华主编.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2.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
  
  (责任编辑:孙彦川)
  
其他文献
一、尚德笃学,不坠青云之志《中国教师》:孙校长您好,青云学府作为一所教育教学成绩优异的寄宿制公办普通高中,它有着怎样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孙校长: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尚
手机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移动通信和电视广播是当今信息通信领域两个影响力最大、同时也是发展前景最广阔的行业。在各自经历了数字化发展并与互联网结合后,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
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科技的发展,媒介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数字化成为媒介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方面。那么,作为传统纸质媒介的报纸,在这股媒介融合的大潮中,能否抓住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质是多元智能评价观,它根植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表达了"人人都能成功""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因而,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应该仅仅限于纸笔考试可测的几种智能。
我们正处于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时代。被改变目前仅仅是一种可能,新的时代特征仍在被发现、开掘和认可之中,谁也无法预测我们可以被改变的因素有多少,但我们正在积极推进这种
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技术让传统的电视媒体感到了阵阵寒意。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今年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放言,随着在线视频产品日益发展,互联网将在5年
目前,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任职教师的学历要求衡量,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素质已经基本达标。但是,如果用“是否系统学习过学科专业课程”这一指标来衡量,那么,很多农村教师,特别是历史、地理、生物等所谓“小学科”的教师,其专业素质状况令人担忧。据笔者调查,黑龙江省某县共有52名初中地理教师,却仅有1名教师为地理专业函授专科毕业。黑龙江省2010年“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初中地理培训班共有学员10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目标过于狭窄  高职教育目标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目标过于功利化,社会、企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忽略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提高。为社会输送合适的人才固然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但并不是全部,高职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之处就在于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受教育者个体的长远发展需要,这两者虽有交叉,但绝不重合
Web 2.0和报业rn透视 Web 2.0rn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来衡量,Web2.0已成为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它被反复“研讨”和“论证”,但仍缺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