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诗歌鉴赏的“抓手”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谓“立象以尽意”,“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从而使之具有情感色彩。换言之,“象”是“意”的载体。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传统诗论所谓寓情于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即源出于此。
  在诗歌鉴赏过程中,以意象为“抓手”,由局部而全部,进而理解由一组意象营造出的意境,揣摩诗人的独特心理感受,从而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读者由艺术再现糅合自身的个性化解读,进而升华至艺术再创造,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与熏染,即谓读书养心,斯为重要。否则,建立在牵强附会的基础上,缺乏对意象的准确深入的理解,把握诗歌的旨趣必然是支离破碎的,其审美情感也是肤浅模糊的。
  对于意象的把握与鉴赏,笔者作如下解析。
  
  一、意象的象征性
  
  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词人使用的意象,如雁、梧桐等,皆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李清照的《一剪梅》有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同样用到了“雁”。再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及《西厢记》中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可见,“雁”这一意象的寓指性很明确。
  大雁,秋天南飞,被迫离开故地,栖居他乡;春暖北归,回归故里,适得其所。北方才是大雁的故乡。因此,北雁南飞,意谓离开故里,沦落他乡,这就不由得引人生发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结合诗人遭遇,如写《声声慢》时期的李清照自北方逃难至南方,国破家亡,国家惨遭蹂躏,她与深爱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阴阳两隔,新愁兼之旧恨,大雁飞过,怎不生天涯沦落之感?
  再如《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回,意味着回归、团聚,可是词人眼见大雁北归,却不能与丈夫团聚,分离之苦、思亲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情诗,真实反映了前期李清照“幸福的烦恼”般的爱情生活。《一剪梅》与《声声慢》正是李清照人生经历前后期的写实,两首诗在情感变化上的鲜明对比,一个“雁”字写尽人世沧桑。
  又如王维句“归雁入胡天”,大雁北归胡地,是回归家园,可是诗人所去的不是故里,是胡地,他是受朝廷同僚排挤,不得不去他乡。这样联系起来分析,诗人抑郁、落寞的形象跃然而出。
  再看《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句,大雁南飞,不得不与家园分离,张君瑞即将离别崔莺莺,新婚燕尔,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却偏偏棒打鸳鸯,不得不分,怎不肝肠寸断?此景,大雁南飞,不得不与家园分离;此情,多情且柔情的崔莺莺不得不离别爱郎张君瑞。幽怨与忧愁集于一身,愁由雁起,雁伴愁行,情景交融。
  由是观之,“雁”已经成为离愁别恨的象征了。
  再如“梧桐”,风吹落叶,雨滴梧桐,景象凄清,梧桐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代名词。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李煜——这位亡国之君幽居深院,软禁于斯,孤苦寂寞,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落下来,凄凉无限!曾经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沦落为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休?又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雨打梧桐,孤独更兼离愁,声声敲在心坎,难耐!难耐!“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
  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梧桐已够愁苦,这还没完,滴滴细雨,还要无休无止地侵蚀那颗柔软且孱弱的心,怀念亡夫,忧思国事,孤独无助,“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番哀痛欲绝,怎不催人泪下?
  “梧桐”,孤苦无寄的象征。
  把握住意象所隐含的深层含义,就不难理解诗歌所要传递的情感信息了。
  
  二、意象的比喻性
  
  戴望舒的《雨巷》“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引人无限遐想。以丁香喻人,别致委婉。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杜甫《江头四咏·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可见,丁香的确是一种婉约的美丽植物。丁香色泽淡雅,幽香袭人,这本身足以动人心魄,加之有着如丝如缕的忧愁、哀怨、彷徨,不由人不生怜香惜玉之情,不由人不缠绵悱恻。这种美,是忧郁之美,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贵之美。用来喻指姑娘,则联想到黛玉的千娇百媚,多愁善感,就不难理解姑娘的超凡脱俗与冰清玉洁了。诗人又或者以之隐喻自己,那么诗人的忧郁气质、超拔形象就呼之欲出了。有人解读为爱情诗,又或者为咏怀诗,艺术的想象不断深化着诗歌的内在魅力。
  再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李璟),丁香,已经令人联想到忧愁,但不算完,还要是雨中愁,忧愁淋湿是什么感受?愁得缠绵,愁得悠远,愁得“剪不断,理还乱”。完结了吗?不,还要“空”愁,这就愁得令人绝望了。谁能愁到如此境地?诗人不明言女子,但已令人联想到用情至深的女子了。诗歌就是这样通过物化的丁香喻指在绝望中等待亲人音讯的女子。以丁香使诗歌主人公的形象得以外化,看来并非始于戴望舒。
  又如“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李商隐),这哪里是指花草,分明就是指愁肠百结的女子了。
  可见,丁香在文学意象中具有比喻忧郁女子的专指性。
  其他,如香草美人之喻,就不胜枚举了。
  把握住诗歌中这类意象的延展性,对于领悟作者的情感取向极具价值。
  
  三、意象的完整性
  
  马致远《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藤、树、鸦,分别饰以“枯”“老”“昏”,这就使得指向模糊的物象顿时有了灵韵与生机,干枯的藤、垂老的树、黄昏的乌鸦,一组灰色调的意象,给人压抑之感,组合在一起,苍凉、落寞、凝重之境自然形成。反观小桥、流水、人家,这分明是秀丽江南才有的独特风韵,一组色调明丽的意象,给人心旷神怡之感,组合在一起,构成娟秀灵动之境。两组意象相比较,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游子的羁旅之思也就跃然纸上了。试想,如果没有“枯”“老”“昏”这几个修饰语,也就形不成强烈的情感对比,主题也就难以得到如此鲜明的彰显。可见,保持意象的完整理解,是不能剥离修饰语的。
  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同样需要进行完整的意象解读,方能深刻体悟诗人的情感。诗人选取的意象,微雨、暮钟、重帆、迟鸟、海门深、浦树滋,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恋恋离愁。“微”,饰雨,细雨缠绵,已有迷离怅惘之感。“暮”,饰钟,晚钟响起,令人怅然若失。“重”,饰帆,帆重犹不能进,是分别的心情太凝重吗?“迟”,饰鸟,是迟迟不起飞离去,这分明又是恋恋不舍。“深”,饰海门,是江水深?是离情深?抑或情深似水?浦树,即水边的树,饰以“滋”,即带着水汽,水汽缭绕,如梦如幻,惹人愁绪。没有这些修饰语,诗人的感情肯定是难以表达得如此细腻的。
  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蝉、雨的前面分别着一“寒”“骤”字,“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月的前面分别着一“晓”“残”字,则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刻画得形神毕现。
  在感知意象的情感指向的基础上,反复、深入品味相关修饰语,有助于更为透彻、清晰地理解诗人,理解题旨,并且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四、意象的个性化特色
  
  这里所指的个性化特色,是说在把握意象的一般寓指性的基础上,必须清楚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理解创作主体的微妙心理,从而领悟作者极富个性化的演绎。如,同样写到花,杜甫的《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其乐融融,此时的“花”完全是他喜悦之情的写照。他的另一首诗《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是在诗人遭逢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之时,诗人怀有满腔的家国之恨,此时的“花”是他感叹物是人非的载体。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则是因为丈夫仕官在外,夫妻不能日日耳鬓厮磨,卿卿我我,以致李清照独守空房,相思成愁。她笔下的“花”成了韶光虚度、红颜易老的象征。
  可见,意象的个性化特色是由作者的生活际遇、情感体验所决定的,这是鉴赏诗歌过程中必须了解的一环。
  诗歌,因其高度抽象,兼之跳跃性大的特点,往往会使人不得其果。诗歌鉴赏,也常常因为找不准切入口,造成赏读过程中的滞塞。以意象作为诗歌鉴赏的“抓手”,充分重视以上所述的四点,应可以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技术手段,并能体会到高度的审美愉悦与艺术再创造的文学激情。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的某一天,司徒袁逢的府衙里一下子涌入好几百号人,这些都是地方上派来京师汇报工作的“计吏”。其中一人引起了袁逢的格外关注,只见他身高九尺,美髯浓眉,相貌堂堂。这样的帅哥混在人堆里已是“鹤立鸡群”,何况其他人都在地上趴着,唯独他直挺挺地站着呢!就是与袁逢四目相对时,他也只是微微作揖而已。  这小子太不懂规矩了!袁逢心里老大不乐意,就派手下人去责问他:“你这郡县雇佣的小小计吏
在修改病句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非常特殊的语句,这些语句有的“似是而非”,有的却又“似非而是”,因此需要考生“是非分明”,慧眼识病句。下面按类分组辨析。    一、一面和两面    例1 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例2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般地说,如果主
胡同承载着北京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上千条胡同,每一条都有自己的故事,胡同里的植物、园林也各有各的精彩,漫步其间,处处见惊喜。  在胡同中自由生长  当时我住的是胡同里的那种大杂院,每间屋子的面积都十分窄小,没有燃气、暖气、卫生间,好处是人与自然的距离比住楼房时近了许多,近到每天都要和动植物们斗智斗勇。胡同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树、野草、蔬菜、黄鼠狼、在屋顶游荡的野猫和各种神出鬼投的虫子,每天进
1  德永昭广第一次到外婆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是一栋坐落在河水和草丛间的破茅屋,屋顶只剩一半茅草,另一半用铁皮覆盖。德永昭广不由得想起了恐怖故事里怪物住的房子,好在外婆长得一点都不像怪物,个子挺高,皮肤白皙,而且气质高雅。  外婆工作很忙,每天早晨4点就要起床,赶去学校上班——打扫办公室和厕所,一直干到上午11点下班。外婆每次走路回家时,身后总是“叮当”作响,发出很诡异的声音。她腰里系着一
爸爸妈妈,我可以去你们家玩吗?  ——有记者采访留守儿童,请他们对在外打工的父母说一句话,一个7岁的孩子说了这句令人辛酸的话(湖南艾铭儿荐)    一个人的品格的最佳尺度是:1、看他怎样对待无利益于他者;2、看他怎样对待无还手之力者。  ——钱钟书生前的一则经典语录(河北李右齐荐)    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证据证明,先有鸡,再有蛋!  ——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利用一台超级电脑“放大”鸡蛋形成过程
编者按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该题分值大,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有较高要求。考生在备考时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答题要领或解题技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期特组织了4篇文章,以帮助同学们重点突破。    一、选文特点——返朴归真,文化味浓    2006年高考语文卷现代文的大阅读仍然是散文独霸天下,而且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文化味越来越浓。全
1. “What’s the matter?” “A friend of mine sold me a radio that _____.”  A. didn’t workB. doesn’t work  C. not to workD. hasn’t worked  2. “What’s her new telephone number?” “Oh, I _____ .”  A. forget
编者的话:  不少男生女生都是福尔摩斯、柯南、新一及现实中的名探李昌钰的fans,向往成为一名在罪案现场的蛛丝马迹中寻求犯罪真相的警官。而要想成为一名刑警,报考公安院校恐怕就是必由之路。公安院校是指中央部属或省级公安机关管理的培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院校。公安院校一般在提前批次录取,代表高校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公安院校招生录取时,考生要通过四道关:政审关、身体关、体能测试关、分数
据《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中国微博用户的井喷式增长将出现于2012年、2013年,市场也将进入成熟期。  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它对中国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日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微博如此深入人心,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给予普通民众平等的话语权。可以说,传统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草根英雄时代开始到来。草根声音将进入社会的主旋律,处于边缘位置的民众心声
小米粒    小米粒:“妈妈,我饿!”  米妈妈:“乖,爸爸找不到工作,家里已经没有吃的了。”  小米粒:“可是我饿……”  米妈妈:“唉——好吧,你去隔壁借点咸菜,我去给你爸爸烧洗澡水。”    撕票    五元钱被犯罪团伙绑架了,罪犯打电话给百元钞:“喂!你儿子在这里,不想我们撕票就用自己来换他!”  百元钞想了一下说:“撕吧,撕了你们连五块钱都没有了!”    谁放屁    有一天动物们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