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微流控芯片检测胆囊癌患者外周血CTCs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zhongy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新型纳米微流控芯片检测胆囊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方法,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生存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嘉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1例胆囊癌患者资料,应用新型纳米微流控芯片检测外周血CTCs,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外周血CTCs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51例胆囊癌患者外周血CTCs阳性率为43.1%(22/51),CTCs与肝脏侵犯、Nevin分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随访分析显示胆囊癌外周血CTCs阳性患者1年、2年总体生存率为70.7%、35.3%,外周血CTCs阴性1年、2年总体生存率为92.0%、56.1%,1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4,P<0.05)。

结论

采用新型纳米微流控芯片能够有效检测胆囊癌外周血CTCs,其与胆囊癌的Nevin分期、肝脏侵犯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胆囊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2000~2001年,我们采用经络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并发高脂血症24例,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2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传统的军事情报研究方法存在许多不足。灰色系统方法的创立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灰色系统方法在军事情报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相关性分析;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提供决策
1994~2000年,笔者运用硬膜外封闭加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05例,男65例,女40例;年龄20~63岁;病程1周~5年,平均18个月;合并有
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maljunction,PBM)是指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合流,造成胰液与胆汁相互混合并逆流入胆管或(和)胰管,从而使胆道、胰腺等发生多种病理变化。PBM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作为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其治疗方式的多样性广受各国学者关注。而肝移植(LT)作为其终末期治疗的最佳方法,由于患者伴发疾病、术后并发症等原因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若能于移植早期行相关评估、干预,则可极大降低伴发疾病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对PSC患者LT指征、时机及相关伴发疾病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就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存在的情报工作问题,提出应增强科技研究人员的情报意识,提高他们的情报能力,阐述了情报的收集、加工、交流和利用能力对于科技研究的
大庆油田杏六区油藏经过43a的注水开发,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总体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地下油水关系复杂,亟需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细研究。在对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和开发
为明确渝东南武隆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裂隙发育特征,利用岩芯观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形几何理论,对LY1井龙马溪组页
对轮毂铸钢件的结构及铸造工艺性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其壁厚不均匀,易产生缩孔缩松、其砂芯阻碍收缩产生铸造应力易产生裂纹的现象,通过采用加粗加高冒口及加高效覆盖剂、人为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假性囊肿(PP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PPC患儿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外引流手术(包括2例保守治疗者),5例行内引流(包括2例外引流术后者),13例内科保守治疗。结果50例患儿中,47例经病史、临床症状、淀粉酶测定、B超或CT检查诊断明确;3例经手术探查证实。36例外引流患儿中,29例痊愈,5例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