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别人就是劝自己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an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都说劝别人容易,劝自己难,这个道理千真万确。作为常人,在别人想不开的时候,都会随口而出地说些宽慰对方的话,告诉人家应该怎样想开、怎样化解、怎样放下,简直就是脱口而出、张口就来,真是容易得很,就像吃糖豆一样。
  只是劝完了别人,往往并不知道被劝的人感觉怎样,自己反倒觉得有了一种心怀开阔、自自在在的舒心感受。
  一旦自己遇上问题时,别人来劝自己,就不一定能想得通了。别人劝了大半天,自己常常还是眉头紧锁,该想不开还是想不开,往往并没有那种被人劝后的感觉。
  这真是一种怪现象,被人劝者,当时、当下,不一定能得到什么。而劝人者,却从中很快地得到了一种释放和欣慰。被劝者,可能还是照样憋闷苦恼着。可劝人者,自己的心情却意外地有了提升、有了舒畅、有了快感。因为劝解别人,所以自己的心里一片亮堂。在对别人的劝解中,自己反而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和正确理解。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有。
  美国的心理学家凯林,早就发现了这个生活中的神奇现象。正像经常给予别人的人一样,在给予中,自己的精神往往会得到一种额外的愉悦,甚至获得一份意外的惊喜。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正是这样,通常被劝者不一定会怎么样,而劝人者内心反被澄清,结果反而像是被别人劝解了一番一样。给别人治病,自己反而知道了该怎样预防、怎样不得病,明明是治别人,却更像医治了自己。
  宗教界人士对这一体会往往更深,也更直接。在统计中人们发现,牧师和传道士,是世界上最想得开的人。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对于他们都不再是问题。这并不等于他们平日真的没有一点问题,而是他们在劝解别人的过程中,反而随时随地化解了自己的问题。在劝解与说教中,他们自己的思路得到了开阔,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在对照别人的人生困惑时,自己反而懂得了世事无常的天下道理,事事不再那么计较,心胸自然豁达。
  所以,在劝说别人的过程中,劝人者最先打开的是自己的心胸。常劝人,其实就是等于常劝自己。
  笔者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前几年,笔者身边也有一位总是想不开的同事,天天都有问题,事事都有麻烦,总是想不通。此人你要天天劝导才成。
  但我发现,劝说中,这位同事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转变,而笔者的每次劝解,反而像是讲给自己听一样,通过对方的“想不开”,反而使笔者看清了许多问题,如此对照,笔者反而变得心胸豁朗,本是在调理别人,自己却被调理了一番。本是要使别人心里多一点阳光,自己心里反而被一再地温暖。
  美国心理学家林肯博士在大量的调查后也证实,劝解别人,实际上是安抚自我身心的最好方法。多去劝解别人,多去帮助他人,实际上就是等于帮助我们自己。这是一个天大秘诀,而如此秘诀,人人都可以去效仿。正像英国的著名牧师菲恩所说:“为了别人,请把你手中的蜡烛点燃,照亮别人的同时,最先被照亮的,肯定是你自己!”
  (薛钢摘自《中国信息报》2009年1月23日)
其他文献
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可父母总会给天使的翅膀上缀满无数的欲望。  一夜大雪,小城忽然间被装进了琉璃盒。朋友来电话,说公园里梅花正开,快快带孩子来看。老公叫醒儿子,兴冲冲地宣布:今天去看梅花、堆雪人、打雪仗,玩个痛快!  谁料,儿子不但不兴奋,反而期期艾艾:妈妈,你们去吧,我不想去。奶奶发愁道:前些日子,老师说你厌学,最近老厌食,这会儿又厌玩了,这可怎么好?  大家轮番上阵,劝他出门。最后,他终于
随着以“快而准”为主要营销特征的快时尚迅速兴起,带动了全球时尚潮流的发展。快时尚服饰从新品入店的速度到店铺橱窗陈列的变换频率,与速食年代的“求速”特点如出一辙。  快时尚品牌,正通过掩耳不及盗铃之势的开店速度,席卷国内大城小市。西班牙ZARA、瑞典H&M、美国GAP、日本UNIQLO等快时尚品牌俨然成为多个购物中心的“标配”。这股狂热的铺店风,也将由一线城市刮向二、三线城市。细心的人士可发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