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双壳贝类净化人工环境优化设计与效应

来源 :渔业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e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双壳贝类生态生理特性,创建由水质处理、O3-UV组合消毒、调温监控等循环水系统组成,有利于双壳贝类张壳、排泄、存活等生理活动,以及避免引起再污染的最佳净化环境,促进贝类净化进程,保证了净化贝类的质量安全;研制高效实用的双壳贝类净化浅水槽模式。结果表明,毛蚶仅在30h内就达到欧盟规定的净化标准,存活率达91%,快速有效。
其他文献
2004-2006年对经中间培育的青蛤苗种进行滩涂和围塘养殖研究。研究结果:(1)滩涂养殖成活率达75%,养殖12个月平均壳长2.43cm,平均体重9.19g,4—5月份壳长增长速度较快,6—8月份体重增长
在海水中添加亚硒酸钠(Na2SeO3),研究活体太平洋牡蛎(Pacific Oyster)对硒的富集作用,通过测定牡蛎不同部位的有机硒与无机硒含量,探讨硒在牡蛎体内的分布及转化问题。结果表明,天然
为探讨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的养殖模式和网衣清洁作用,在4只传统网箱中进行了不同养殖模式的试验。试验采用单养与混养模式(与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大黄鱼Pseudos
长期解决方案只能通过对渔业资源持续的科学管理才能找到;中期方案是捕捞船队的结构调整,以持续减少过剩的捕捞能力,这也是欧盟的主要目标;而短期方案就是为渔民和船主提供临时救
研究小球藻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对三态氮的吸收能力。实验表明,小球藻可有效吸收养殖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但对三态氮的吸收有差异性。在一定氨氮浓度范围内小球藻优先吸收水体中
研究探讨了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消毒海水净化菲律宾蛤仔的生产工艺。通过L9(3^3)的3次重复正交试验,以大肠茵群数的杀菌率为指标,摸索出用4倍的消毒海水(二氯化氯的质量分数为8×
鱼类早期生长的细微差别对其存活以及整个生活史阶段的生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摄食是影响仔鱼期生长的最重要的外界影响因子之一。在水温19.5~20.5℃下,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
FAO(世界粮农组织)日前发表了一套技术准则,旨在帮助渔业行业降低其对脆弱的深海远洋鱼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许多深海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不总是每年繁殖。结果它们的恢复能
目前北方有许多大型贝类育苗场,利用率较低,这些贝类育苗车间主要在春季进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育苗。由于贝类育苗行业竞争激烈,各育苗单位为了追求效益、降低成本,逐渐开始综合
人为增加的温室气体正在导致地球变暖,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长期的灾难性影响。阻止气候变暖需包括渔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共同采取行动。措施得当,则可降低燃油成本,减少对海洋生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