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昕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xu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打折”有前途吗?
  在给新的销售人员做培训1的时候,我经常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老板,你的企业生产了一个产品,有什么样的方法是你卖了这个产品之后,别人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卖的?
  销售人员通常会讲很多,比如企业的现代化、产品的研发,但没有人说要降价,答案他自己都说得出:“他打折我也可以打,不用学就会。”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打折促销是所有人都会的手段,不足为奇。而用别人学不会的、只有你能做的方法去销售,才是一种真正的差别销售的技能。
  只靠打折去卖东西的销售人员显然是走不远的,打折降价并不能真正区分你和竞争对手。它只是一种促销手段,虽然有效,但也仅仅是手段而已。公司不可能无限制地打折下去,每个公司都有一个价格和利润的底线。而且如果是竞争的话,怎么保证你的竞争对手不去追着你的价格呢?别人不需要费多大努力就可以照打不误,甚至打得更多。
  我曾经工作过很多年的盖洛普曾经打过一次很经典的折扣。1993年底盖洛普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同等类型的跨国公司早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是市场的跟随者,而不是领先者,如何吸引别人花了两年甚至更多时间去建立信任和了解的老客户,让他们转而找我们合作,这是一个问题。为了短时间占领市场,我们使用了降价策略,把当时推出的一场价值3000美元的座谈会定价在2500美元。这个策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不过,我觉得这个策略最成功的地方是在于,我同时做出了一个决定——2500美元价格不会再降。
  这个价格一直保持了10年,直到2004年很多人把价格战打到3000元人民币时,我们还是维持不变。虽然当时短期便宜了500美元,但从长期数量上来看,完全弥补了过来。
  实际上,价值和价格相辅相成,如果一味把它当成有效手段,可能你的业务量扩大,盈利却不会增加。但总体上来讲,对于好的销售人员,销售是为了达到更多的销售额,应该提升客户、品牌、产品的价值,而不是去靠打折卖到一个什么数量。
  作为时任IDc中国区总裁,郭昕的工作开始于一段当销售的经历。
  在他看来,很多销售的业绩下滑,与经理人对他的关心和激励不够有关系。
  在2008年的《销售听经》专栏中,销售资历极深的他,将自己20年来在销售领域的宝贵经验与体会倾囊而授。
其他文献
让少年变成英雄的“武器”——知识已经大不一样了。现在的知识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相关的——只有和其他知识放在一起构成相互联系的内容时,点滴的知识才有了意义。同时,知识也不再是对抗性的,而是需要分享、需要嫁接的。当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零成本传递,又极其便于携带时,关于知识的很小的灵光闪现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  我们在这期一共采访了17位年少张扬的“80后”,他们各具特色、事业有为,7年后,他们已经成
期刊
经济衰退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工作才是家庭财政稳定的真正来源。“工作财产”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受到人们的投资重视。  《职场》杂志提出了一个“4+4=3”的模型,即通过人的四个内在积累:“兴趣、技能、价值观、个性风格”和四个外在因素:“职业机会、工作生活经历、学习经历、遇到的重要的人”相互作用,这八个因素最后会通过“自我认知、同理心、审时度势”这三方面表现出来。  四内因、四外因通过一定比例勾兑在一起之后
期刊
尽管“快乐工作”是《职场》杂志提倡的8个关键词之一,也是杂志的核心内容和理念,但我们深知如果假装忽视真实的痛苦和脆弱,快乐工作则是虚伪和短暂的,因为表象和浅层的快乐无法“可持续发展”。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汪冰博士说:“人的情绪是一个钟摆,往快乐的一端摆得越高,往悲哀的一端也会摆得同样高。”  既然是钟摆,那么只有动力停止的时候才会停止摆动,所以我想我们不必为自己的悲哀情绪而过度悲哀,应该努力做的
期刊
“大学生的毕业工资只有1500元l这样聪明的孩子,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处境?我想,一定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对门路。”群邑集团(GroupM)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李文海说。他被校园宣讲过程中看到的聪明、主见、积极的学生所打动。  这是我们采访了近50家企业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之后最震撼人心的发现。我们请这些每年都和大学生直接接触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出年轻学生的最大弊病,有80%的人力资源部门发言人却回答:“没有
期刊
有人说:《职场》为什么要做“买房”这个话题?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职场人——你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不过随着采访人物的增加,我们发现,如果作为群体讨论这件事,大家多半会凑在一起哭诉,但是如果作为个人回到自己的家中,他们仍在积极地想办法。租房的人仔细攻读杂志上的收纳法,尽力把房屋收拾得规整漂亮;想买房的人不沉浸在自己买不起的破碎梦境中,扒出无数文章,成为买房界的专家;正看房的人了解信息和经验的重要,多
期刊
行业不景气!个人无兴趣!职位太初级!薪水太迷人!  《职场》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有91.6%的职场人有过转行的念头。但是囿于信心不足,他们一直在此行与彼行的比较中纠结。  我们把这视作危机时期的转行焦虑症。但转行究竟有多少可能性?你以为自己的犹豫是谨慎,大脑结构却表明也许你根本不是转行的积极分子;你以为转行就是开张的弓,其时有时走走回头路也是种智慧。适合转行的大脑长什么样?  詹志辉
期刊
捐出你的时间  我们的社会需要两种精神,一种是慈善家精神,一种是志愿者精神。因为在你的一生中,你只可能捐献两个东西,一个是捐钱,一个是捐时间。企业家捐献财物体现的是慈善家精神,而我们每个人来捐献时间则体现了我们的志愿者精神。当我们发现社会变得渐渐淡漠的时候,当我们猛然发觉在公交车上让座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的时候,我想我们的志愿者精神才显得尤为珍贵。  总是太聪明  任何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极小微粒
期刊
别猜老板的心思  不要老板想听什么,就去讲什么。对企业有责任心的人从不揣摩上司心思,而是直接讲出来。如果我们要揣摩,揣摩的应该是怎么样用好的方式把好消息、坏消息都告诉老板。不过,“猜老板心思”在职场中也不是完全不可用。比如,你今天有一件事情要和老板沟通,那么在和他谈之前,应该先“猜”他想了解什么、会问到什么。然后从他的角度出发,替他考虑周全了,如果是这样的“猜心思”,老板自然会高兴,节省了双方时间
期刊
“If”用得好,对手跟着跑  在上谈判课时,同学最常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该不该先出牌?如果你是卖方,我还是主张你先开价。先开价在谈判里,有“下锚”的效果。摆在桌上的第一个价钱就是下锚,锚下在哪里,后来的成交价就围绕着哪里转。  可是,万一先出牌,结果卡在桌上,收不回来怎么办?有一个百试百灵的方法——用条件句出牌。以“声东击西”这个成语为例子,比如我们实际想要西,假装要东,但是对方满足了我们的要求,
期刊
凶猛的老板是猛药  凶老板多半有过人之处,信不信由你。对人凶狠是一种异形状态,他那么做,一定有本钱。当然,这种本钱部分是由于他的地位,或者说一种被强加的气场,连杜宪老师都说,每次陈道明老师演完皇帝,回家脾气都比较大,每次演完小人物,回家都乖一些。老板也有这种本能,不过人还是要凭本事吃饭。  其实你最不想要的就是那种看着挺客气但能力差的老板。他倒是不凶狠,但是你学不到东西,浪费你的青春。更可怕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