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频频走失引关注,预防老人迷路该这样做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00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走失已超24小时,帮转寻人……”“老人在华联超市附近走失5天,有线索请联系……”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时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这样的寻人启事。在网络上搜索“老人走失”的新闻,我们会发现事件日期都是连着的,这就意味着每天都有老人走失。在老人走失事件频发的背后,是家庭监护与社会保障的力不从心。
  现象:老人走失几乎每日一起
  近年来,走失的老人越来越多。在警方和众多热心市民的接力帮助下,不少走失老人最终能幸运和家人团聚,然而还有一些老人走失后不幸发生落水、车祸等事故,有的甚至至今下落不明。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苏州市区平均每月接报老人走失案例30起左右,几乎每天都有老人走失。而广东、佛山、深圳等外地务工人员较多的城市,每年走失老人都以6%的速度在递增。
  走失人群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故意出走。这类走失者,一般因为家庭矛盾,选择负气离家。第二类是老年痴呆或精神疾病患者。近年来,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子女很难24小时看护老人,老人独自出门时,很容易发生走失的意外。目前,全国失能失智老年人超过4000万。以北京市为例,需要护理照顾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有60万人左右。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曾经走失或多次走失过,其他的失智老人也存在走失的风险。第三类是意外走失。有的老人身体状况良好,喜欢到野外采摘野果野菜,因此迷失山林的情况也较多。
  寻找:缺少线索和途径
  2016年2月8日,正是大年初一,佛山的程大爷上午8时许独自一人骑自行车离家,直到晚上23时仍不见他回家,想到他年事已高,家人都急得团团转,无奈报警。民警翻查监控视频后,发现老人骑着自行车前往九江方向。民警一边安慰家属,一边耐心了解走失老人的个人资料以及走失时的衣着特征,并通知路面巡逻力量加强观察,协助寻找走失老人。随后,值班民警与家人一起在指挥室翻查沿途视频监控。工作人员翻查2月8日该地段前往九江方向路段的所有视频监控,终于在一段视频监控发现了老人骑自行车经过的踪迹。之后再沿着老人行走的路线逐个视频接力寻找。11个小时后,警方在视频中发现老人搭乘一辆摩托车去往城市另一方向。最终,在警方和亲友的帮助下,程大爷在走失近40小时后被找到了。
  尽管多数走失老人会像程大爷一样平安回家,但也有部分老人失去音信,有的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去年2月2日,北京一名79岁老人被发现冻死在河沟内,经调查得知,这名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在走失7天后,虽不乏好心人和巡警相助,但由于未得到老人家人的相关信息,没能将老人送回家中,最终老人离开派出所再次走失后遭遇不幸。
  受伤、脱水、饥饿、极度疲劳甚至有生命危险,老人走失是家人心中无法承受之痛。
  支招:GPS、黄手环、早报警,
  都能帮助寻回走失者
  老人走失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帮助走失老人回家?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开始尝试。
  1.利用通讯设备——手机、GPS定位器绑定老人。最好给老人配备通讯设备,这样即使老人走丢也可立即用电话联系。若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则最好在其衣服内里别上一个GPS定位器。
  上海民政部门已经在虹口区探索失智老人佩戴GPS定位装置的试点。据介绍,老人戴上这一装置后,如果离家超过一定范围,装置将主动给老人的子女发送短信提醒。一旦发现老人走失,子女可以靠GPS定位。
  2.将联系电话缝于老人衣服上,或放置一张联系卡片。给老人做一张联系卡,写上家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让老人随身携带是必须的。这样一来,如果有好心人看到了,就可以与家人联系了。
  2015年9月份,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2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规定逐步为失智老年人配备防走失手环。2016年1月7日,北京市召开民政工作会议,提出年内将为全市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配备1万个防走失手环。此前,北京红十字会建立了老人走失救助网络,凡登记的老人只要携带一张爱心救助卡,路人通过拨打卡上的电话,就可以查到走失老人的家庭资料。
  天津开通了95950免费呼叫系统。老人或家属填写登记表后,相关工作人员就会把老人的详细资料输入到网络系统,由承办单位发给老人一个爱心救助牌,牌上写着救助电话及老人的编码。老人或热心群众只要拨打电话报出编码后,就会获得相关信息。
  南京警方引入了“关爱通”监护系统,可以随时定位走失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这些人,其中老人使用的“关爱通”监护系统价格在400元左右。
  3.最好请专人看护,或求助于社区老人中心。不论是出于怕老人走丢的担心还出于照顾好老人的目的,家中有老人的最好还是请专人看护,或者是可以求助于社区老人中心,现在一般社区除了有看管幼儿的服务,也有建立老人中心、帮助照顾老人的服务。
  4.如果老人不慎走失,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 不用局限于24小时规定。要记得一点:老人走失,并不局限于“失踪24小时以上才能报警”的规定。所以一旦家里有老人走失,就应立即报警,求助于警方、官方。
  现实中,不少走失老人是通过网友们的助力顺利回家。同时,家人在平时要保存老人的高清近照。万一走失,可以用来发布寻人启事或提供给警方。如果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最好让他们出门随身携带药品。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我们年轻的时候曾经批判过这样的说法,叫做:“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因为讲吃讲穿是“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不符合“革命的艰苦朴素精神”。  如今,时代变得越来越年轻化,而我们则渐渐步入了老年。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思想也不同了。讲吃讲穿成为了时尚,成为了展示新时代精神面貌的符号,更成为了老年人书写人生第二春的出发点。  从拿到退休证那一刻开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等一连串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
期刊
包头89岁高龄摩托车车手赵玉斌正准备完成一个多年的心愿,“骑摩托车完成跳断桥,撞火墙、玻璃墙等特技动作,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年近9旬的摩托车车手赵玉斌有着自己的不老秘诀,:60岁退休后开始创业,80岁重出江湖完成1400公里探源黄河挑战拉力赛,他说自己最大的体会就是人要多和自然接触,到大自然去吸吸氧,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平衡。  新闻系高才生爱上摩托车  赵玉斌1927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54
期刊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增长至29.9%的高水平,与此同时,失能老人比例也将迅速上升,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建立完整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建立起长期照护保险为核心、服务机构为主体、服务标准和规范为准绳,辅之以家庭成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成为整个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外国的月亮并没有比较圆,在
期刊
经常有一类人,对外人耐心友善,对家人却是粗暴无礼,其实他们心灵也饱受折磨。  马老师:  你好!  我今年65岁了,本该安享平静舒适的生活,却经常心绪烦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请你帮我分析一下。  我退休前是单位公认的好同志,工作兢兢业业、业绩突出,对待上下级,我人缘也很好,可谓模范员工、模范邻居。  可我和全家人的关系都不好,任何一点小事,如果没有达到我的要求,都忍不住暴跳如雷。家人说我是“暴君”
期刊
公务之余,从事书法艺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一直是我的首选。艺术之旅,一路走下来,乐趣无穷。记得有位老书法家曾说,搞艺术的人终身感到幸福!想一想,很有道理。  一  少年时代的书法学习,的确使我获益匪浅,那时候每周有一堂写字课,尽管只有20分钟,但对于满脑子空白的我来说,非常管用。正因为有那一阶段的启蒙训练,我懂得了许多书法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古人与今人在书写方面原来有这么多的差异。书写实际上是一个十
期刊
今年6月11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隆重举行,8天的时间里,有300多部中外佳片在大银幕上映。在观看电影的同时,笔者发现,其中不少电影有着一个共同点:聚焦老年生活,关注老年心理。  退休综合征困扰全球  美国电影《实习生》,讲述的是老年人的工作和社交能力。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位年近七十的退休商人。事业有成的他对清闲的退休生活感到不适应,于是决定:重新回到职场。他来到一家小网站,成为了一名实习生。一开始
期刊
我与许燕吉为金陵老年大学的同窗好友,一起读书论文十几年,直到2013年夏天,我们同在黄山避暑,一个月内朝夕相处,我才真正为她的风度与气质深深折服。她最喜欢的打扮是穿着她自己用手工缝的一件素色衬衫,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出身书香门第的她非常爱惜书籍,从不把书本放在不洁之处,或随手折叠,阅读时总端端正正地坐着。她对物质生活无任何要求,掉在地上的食物拾起来洗洗放入口中,待人却非常宽厚,慷慨资助有困难的亲友
期刊
5万元办起动物园  陈玉村在学校学的是动物专业,早年在部队负责管理军马和畜牧业务。1975年,他转业到地方,福州市政府成立动物园,有关领导看到他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委任他担任动物园园长。给陈玉村的预算少得可怜,只有5万元。  陈玉村到北京动物园考察,看到大熊猫漂亮可爱,就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分配几只大熊猫。当时的“熊猫部长”董智勇批给了福州4只大熊猫,4岁的巴斯就是第二批到来的。  熊猫接来时适逢冬天,
期刊
一家三代,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们的信仰相同,都在各自的领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著名导演汤晓丹和他的儿子汤沐黎(著名画家)、汤沐海(指挥家)一家。从小事做起、追求真才实学、言出必行的精神,在这个家庭得到了传承。近日,笔者有幸聆听汤沐海讲述汤家三代人在不同时代浪潮中的治学为人以及家族世代传承的优良家风。  智力投资,艺术追求总相通  国内知名导演汤晓丹被誉为银幕将军,而妻子则是有着“中国一把
期刊
2015年10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第五任校长程耿东教授现身说法,让学生对我国计算力学的结构优化研究多一层认识。在他看来,当前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结构优化研究更是大有可为,可以成为帮助我国自主创新产品与国外产品竞争的重要先进的设计工具与方法。  两进大学坎坷求知路  程耿东1941年9月出于生苏州,不满两岁时,父母离异,从此他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