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吉“雕虫篆刻”与扬雄之微意论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16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虫篆刻”四字连用以比譬于赋,首见于扬雄《法言.吾子》,自扬雄此语一出,后世遂以“雕虫”“雕虫篆刻”或“雕虫小技”论赋或文章.清代黄承吉认为“文章关系至重”“文辞之为道至大”,并系统论证了“雕虫篆刻”“虫篆小技”“雕虫小技”与赋及文章的关系,认为扬雄既然以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则是一网而赋已尽矣,则扬雄“丽则”“丽淫”之说明显存在矛盾.可以说黄承吉虽论证了“雕虫篆刻”的本义与赋无关,但是扬雄毕竟用“雕虫篆刻”云云议论赋,因此黄承吉所言“'雕虫篆刻'四字与赋无关”是指扬雄乃“拟不于伦”,并深中扬雄之微意.黄承吉以治经的方法探讨赋学问题,也是探讨文章价值的重要问题,在扬雄研究中独具一格,典型体现了清代学术研究的实证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普遍存在“窄化”现象,其焦点和核心聚集在三个方面,即:当代文学史料搜集整理以资料替代史料;研究选题偏重理论且雷同重复严重;研究方法上认为文学史料研究是纯粹的考据式,不包括甚至排斥文学批评。面对这三个方面的“窄化”现象,我们应该把握好“窄化”的度,既要认真对待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窄化”,也要警惕其“泛化”。
汉晋都邑赋以备载一方之山川建筑、风物英杰等为主要内容,以空间次序和分类铺排为体制章法,此与古代志书相似而具备"方志性".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可视作都邑赋先声,二赋初步生成了"方志性"的主题与结构.东汉班固《西都赋》与张衡《西京赋》继起,扩充都邑赋的内容事项并增强其纪实属性.张衡《南都赋》对地方城市进行全面铺绘,完成了都邑赋"方志性"范式的定型.魏晋地方都邑赋竞作,使得"方志性"扩散为书写区域重镇的典型文类.汉晋都邑赋的"方志性"呈现出生成、发展、定型与扩散的历时性线索,并隐现着政治情境转换对文
本文针对国内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要求,可分别采用以低温电除尘技术或以湿式电除尘技术为核心的烟气协同治理技术路线.本文研究了脱硝、除尘和脱硫设备在分别脱除NOx、烟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针对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控制技术,探讨常规电除尘技术,近几年新出现的除尘技术及电源控制技术在超低排放控制技术路线中的选型方法,并介绍了工程应用案例.通过电除尘组
1937—1949年间,包括吴兴华、宋淇、徐迟和袁水拍在内的中国新诗人都曾翻译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作品,将他们的诗歌译介与创作并置进行考察,可以窥见在各自诗学发展路径中,不同的新诗人们,或者隐微地不忘浪漫主义中恒常的诗意美学,或者在现代主义的探索中不经意地折返至浪漫主义寻找资源,或者以新的革命视角对浪漫主义曾经的伟大事业进行全新的阐释.同时,雪莱政治诗歌中具有的功利性和革命性成为了其在中国最主要的身份标签,而抒情诗中充溢的对疗救自身的不懈追求、对智性的无尽探索以及对于希望的永恒崇拜,也为"放逐抒情"之后
树下鱼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日本俳圣松尾芭蕉)又到一年樱花季,四月,这个属于樱花的季节,让我们哼着悠扬的小调,牵着爱人的手,赴一场浪漫的樱花之约吧。 The tree u
期刊
在中西诗学文化比较研究中,“道与逻各斯”框架可谓深入人心.但在中国哲学文化中,道与名是悖反共生的,“名”既是一个哲学的、政治的、伦理的概念,也是一个语言学、逻辑学概
在历史剧《武则天》中,郭沫若取材“稗官野史”,融合进建国十周年的祥和氛围,以武则天代表“人民本位”,且对白中出现现代词汇,这有悖于当时有关历史剧符合“历史真实”的共识。郭沫若在修改中虽然尽量尊重周扬、翦伯赞等主流批评家的意见,却也不断产生从“历史真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冲动,因此《武则天》定稿既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也留下了为当时批评所规训的遗憾。这表征了晚年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方法、面临的困境以及突围之努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