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细胞/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3个月龄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常规喂养,术后6个月用显微CT(Micro-CT)行骨密度检测,确定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处死骨质疏松大鼠,采用全血贴壁法分离BMSCs,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以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10-7~10-10 mol/L)的CGRP建立实验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法观察CGRP对骨质疏松大鼠BMSCs成骨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的影响;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LP、Ⅰ型胶原蛋白(COLL-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Run家族转录因子(RunX2)等成骨相关细胞基因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分析来检测RunX2及Osteonectin的蛋白含量。

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出骨质疏松大鼠BMSCs;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CGRP各浓度组较对照组均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7 d时对照组吸光度(A)值为0.580 4±0.015 0,CGRP组中10-7 mol/L为0.804 1±0.029 9(P=0.000),10-8 mol/L为0.788 6±0.028 0(P=0.000),10-9 mol/L为0.743 6±0.028 8(P=0.001),10-10 mol/L为0.693 3±0.029 2(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各CGRP组较对照组ALP活性均增高,14 d时对照组为4.633±0.423,CGRP组中10-7 mol/L为44.047±2.446(P=0.000),10-8 mol/L为42.030±2.626(P=0.000),10-9 mol/L为39.333±0.527(P=0.000),10-10 mol/L为24.647±1.135(P=0.000)[单位:10-3 μmol/(min·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而对照组无显色;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各CGRP组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升高,7 d时ALP空白组为0.999 5±0.205 0,10-7 mol/L为2.578 4±0.210 1(P=0.001),10-10 mol/L为2.351 2±0.201 2(P=0.001);BMP-2空白组为0.979 5±0.200 1,10-7 mol/L为3.427 9±0.255 2(P=0.000),10-10 mol/L为2.914 9±0.202 3(P=0.000);COLL-I空白组为1.029 5±0.202 2,10-7 mol/L为2.518 7±0.240 0(P=0.001),10-10 mol/L为2.347 8±0.201 4(P=0.001);RunX2空白组为0.993 2±0.213 2,10-7 mol/L为2.498 9±0.262 0(P=0.002),10-10 mol/L为2.219 8±0.250 3(P=0.003);Osteonectin空白组为1.019 5±0.200 1,10-7 mol/L为1.972 8±0.212 3(P=0.005),10-10 mol/L为1.864 2±0.250 1(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检测结果提示各CGRP组的RunX2及Osteonecti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

结论

适当浓度(10-7~10-10 mol/L)的CGRP可以促进骨质疏松大鼠BMSCs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同时可提高其成骨分化能力,CGRP可能在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骨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供肝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Kammada二袖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在供肝获取前夹闭供体腹主动脉5 min后再开放的方法来模拟供体移植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关腹3 h后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建立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供肝肝移植模型。同时建立不夹闭供体腹主动脉的对照组,并检测供肝获取时两组供体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
目的观察重组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rhPDCD5)和阿霉素对人尤文肉瘤细胞株A673的化疗增敏作用,探讨PDCD5在尤文肉瘤化疗中与阿霉素的协调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尤文肉瘤细胞株A673,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实验组(rhPDCD5 10 μg/ml)和对照组对不同浓度梯度阿霉素的增殖抑制表现;流式细胞技术研究A673细胞在rhPDCD5组(rhPDCD5 10 μg/ml)、阿霉素组(1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410对人髓核细胞增殖及分泌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髓核细胞转染miR-410 mimics后miR-410表达水平;转染后细胞培养12、24、48、72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410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靶标关系;Western blot检测
微小RNA(miRNA,miR)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在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随着对miRNA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与其相关。其中,miRNA在慢性骨髓炎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晰。本文回顾了近年对miR-24、miR-29、miR-223等在成骨分化中含量变化以及在细菌刺激下miRNA含量变化等的研究,在信号传导层面上详细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肝组织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5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分别在实验的第2、4、6周处死各组大鼠各6只,肝组织切片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标本中HIF-1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囊癌手术患者79例,提取胆囊癌组织DNA,采用纳米探针检测K-ras基因第12、13位点密码子突变,分析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K-ras基因突变对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79例胆囊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63.3%(50/79),K-ras突变与临床分期、转移明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8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人骨肉瘤组织和对应的正常组织、正常成骨细胞NHOst和人骨肉瘤细胞株中miR-181表达水平。miR-181模拟物及NC-miRNA转染MG63或U2OS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增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变化;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分布情况;W
期刊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9(TNFSF9)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探讨TNFSF9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NFSF9在50例人肝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TNFSF9的肝癌HepG2细胞株,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NFSF9、增殖细胞核抗原(P
目的观察和厚朴酚(Honokiol)联合索拉菲尼(Sorafenib)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8例人肝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A(LDH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Sorafenib对HepG2细胞LDHA表达的影响,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乳酸含量,噻唑蓝(MTT)试验及克隆形成试验检测HepG2细胞增殖,膜联蛋白V(Annexin V)染色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