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比较研究与偏误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是由语气副词“反”历史演化而来。“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有唯状性,在句中作状语。从焦点功能来看,不同句法位置的句子焦点不同。当“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出现在小句的句首时,该句的焦点通常在该副词所在分句的末尾;当“反”类语气副词位于小句中间时,该句的焦点可在该副词所在分句的句首或句中。从语义特征来看,与“反”“反而”相比,“反倒”更突出语气副词“倒”的作用。从时体特征来看,“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多用于已然,“反而”可出现在将来时、现在时、过去时的句子中,其余多出现在现在时与过去时句子中。从偏误分析来看,“反而”的偏误类型集中于误代,“反倒”的偏误类型集中于错序。
  关键词:“反”类;转折语气副词;语义结构;焦点功能;偏误分析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副词研究是一个重要部分。类词缀的研究以及留学生副词使用偏误研究对副词的归类与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反”类转折语气副词主要分析的是“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个体使用情况,主要集中于对语义格式、焦点功能、时体特征的研究。本文在“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整体研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留学生的使用偏误,进而探讨“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反”类转折语气副词主要有“反”“反而”“反倒”“反过来”。本文主要选择了在《现代汉语词典》(2012)中已成词的“反”“反而”“反倒”进行研究。《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反而”表示跟前文所提到的意思相反,有出乎意料的色彩,在句子中起转折作用[1]。《现代汉语虚词散论》(2017)对“反倒”的解释为:“表示在一定的行为或状况下,通常应当产生某种结果,但是结果与应生效果相反。”[2]在对“反而”进行分析时,马真(1983)提出了“反而”的语义背景与语义格式,认为“反”类语气副词包含四个语义层次,用ABCD四段式表达,对“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分析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颜明、肖奚强(2016)考察了“反”“倒”“反而”“反倒”在统计分析中的表现,但并未涉及“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整体表现出的句法语义特征,也没有对留学生的使用偏误进行统计与分析[4]。马真(2019)运用对比分析法与近义词分析法研究了消极修辞,包括对“反而”对使用偏误的考察[5]。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CCL语料库,运用马真提出的四段式归纳“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语义格式、句法位置、时体特征与预设功能,并统计分析留学生对“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反”“反而”“反倒”在使用中的偏误情况与偏误类型。
  一、“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语法分析
  “反”类转折语气副词作为转折语气副词的一类,与其他转折语气副词既有相同之处,也体现出用法与意义上的独有特征。内部转折语义特征是其与其他同类语气副词相区别的地方。此外,在句法位置、时体特征与预设功能方面,“反”类转折语气副词也有其独特之处。
  (一)“反”类语气副词的语法功能与语义格式
  “反”类转折语气副词与可以作谓语和宾语且可以独立成句的“何”类反诘语气副词不同,它具有唯状性,且不能单独成句。马真(1983)将“反而”的语义进行了分层,提出四段式的分层理论,准确地概括了“反而”的语义前提。这一分层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研究中。四段式包括ABCD四个语义层次,其中A表示前提背景,即情况的出现与动作的产生;B表示在A的情况或动作下按照常理应该产生的结果;C表示并没有发生或出现预料的结果;D表示出現和发生了意料之外的结果。
  (1)A生产大队积极响应国家新劳动法的号召,工人们都去支援生产工作了,B王二姐是生产队最勤干的一个人,C可是她不但不去支援生产,D反而在家里睡大觉。
  (2)A作为教师,鼓励学生用心学习是件好事,B刘老师是年轻才俊,原以为他也会鼓励学生多用功读书,C可是他不但不多鼓励,D反而让学生多出去玩。
  在四段式表达式中,ABCD共现表达了完整的语义,但在实际用例中,共现的情况并不多。由于语言预设功能的影响,说话人与听话人往往有着共同的知识背景与逻辑思维推理,因此,为了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说话人常常将BC省去。作为前提条件和动作行为发生的背景,A是推理的起点,很少省去。D作为语义表达的终点和“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所在的分句,更是必不可少。因此ABD、ACD、AD都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语义。如例(1)可以用ABD表示:“A生产大队积极响应国家新劳动法的号召,工人们都去支援生产工作了,B王二姐是生产队最勤干的一个人,D她反而在家里睡大觉。” 例(2)可以用ACD表示:“A作为教师,鼓励学生用心学习是件好事,C可是刘老师不但不多鼓励,D反而让学生多出去玩。”也可以用AD表示:“A作为教师,鼓励学生用心学习是件好事,D刘老师反而让学生多出去玩。”
  (二)“反”类语气副词的句法位置与句类选择
  根据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400条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反”“反而”“反倒”不仅可以出现在小句句首,也可以用在小句句中,但不出现在小句句末。位于小句句首的用例有:
  (3)古话不是说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4)你来看看我们的运动员,绝对没有自己不苦加练习,反被人打败的经历。
  (5)放假后,王鹏没有出去玩,反而在家发奋图强。
  (6)我好心送她的礼物,她非但不喜欢,反而给它摔了!
  “反”类转折语气副词位于小句句首时,多出现在ABD、ACD的三段式中,主语一般存在分句A、B、C中。
  “反”类转折语气副词位于小句句中的用例有:
  (7)赵飞救了他,自己反叫一块木板给砸了。
  (8)银镯子没洗有好几年了,光泽反而亮了些许。
  (9)方鸿渐这些年为了你这句话奔波了多少地方,你说得反倒轻巧。
  (10)明明是张华给他下的套,他反而把我打了一顿,真可恶!   从以上用例来看,“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出现在小句句中时,一般全句缺省了BC,由AD来说明整个情况。因此,在A句中主语缺省的情况下,D句必然要出现全句的主语,或是补足小句的主语。“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出现在主语或小主语之后,起到转折的作用。
  从句类选择的角度看,“反”类语气副词常出现在陈述句与感叹句中。如例(8)陈述了银镯子变得越发光泽的事实。例(7)陈述了赵飞救人后自己受伤的情况。因此,当“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出现在陈述句中时,多是对事件状况的描述,较少有主观感情色彩。但作为语气副词,“反倒”“反而”表达了较多[+意料之外][+抱怨]的语义色彩,因此,也常出现在感叹句中,如例(6)、例(10)。
  (三)“反”类语气副词的焦点功能与预设功能
  语言学中的焦点功能指的是词或短语充当句子焦点指向的功能,根据某个带有焦点指向性的词,可以轻易地找到句子焦点的功能。“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有着较强的感情色彩,同时又表转折,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话题的标记,引出新信息传达出的焦点。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分析,我们发现“反”类语气副词的焦点情况随着句法位置的改变而不同。当该类语气副词位于小句句首时,焦点在其后,出现于小句末尾。例如:
  (11)两个人互相看着不顺眼,绊了几句嘴,多说了几句,反倒熟络了。
  (12)她们我看看你,你看看我,都是好朋友,反而聊不来几句话了。
  以上例句的焦点都出现在D小句的末尾。例(11)强调的是这两个人因为常说话的缘故熟络从而成为朋友这一结果。例(12)强调的是好朋友聊不来几句话。
  当该类语气副词位于小句句中时,焦点可以在其后,也可以在句首。例如:
  (13)李老爷是个很乐观的人,可如今安慰着红叶,自己反倒落泪了。
  (14)在群众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谣言反倒能立竿见影。
  (15)王长江都跟我说了你也是战友,这么说来都是一家人,你要是这么客气我反而要觉得别扭了。
  例(13)和例(14)的焦点在D句句首。分别强调的是李老爷“自己”难受和“谣言”的影响。而例(15)的焦点在D句句中。
  “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由于受焦点功能和句类选择的影响,它的出现一定是在互相关联的上下文中,它们都用一定程度的转折语气对预设的情况发出主观性的评价。就此而言,“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预设功能十分明显。比如说:“你一个姑娘家,不好好在家洗衣做饭,反而去地里干男人的活,成何体统?”从这一例句中,我们会发现,整句话的预设是“女孩子应该在家里操持家务”和“男人的活女人干的话不像样子”。从“反而”所在的具体语境中,可以清楚地感知到说话人预设的背景,以及说话人主观表达的意图。再如:“这两个人不但不结仇,反而成了朋友!”我们仅从这句话中就可以联想出上下文发生的事情,因为“反而”一词使得整句话的预设非常明显,即“他们两人有矛盾,很有可能结仇”。从以上分析中,不难发现,“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预设功能十分明显,这种预设使得句子即使在脱离上下文的语境中,也能运用自如,表意清晰,使听话人听得明白。
  二、“反”的偏误统计分析
  “反”是书面语,在习语中仍保留着浓厚的文言色彩。“反”较少出现在ABCD语义完备的四段式里,语义背景与大前提往往省略,主语时常保留。在偏误分析方面,我们向西安市部分高校的留学生发放了关于“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问卷260份,回收255份,有效率为98%。问卷形式為选择、填空、造句练习,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作为“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重要词缀,“反”的用法相当广泛,因此使用情况也相当复杂,在留学生学习的中高级阶段,会接触到“反”作为转折语气副词的用法。由于转折词数量较多,副词本身的用法很难掌握,加上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能像母语一样揣测语气和使用语境,因此,在使用“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时,留学生出现的偏误也较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留学生对“反”作为转折语气副词的用法掌握十分欠缺。我们知道,“反”是“反”类转折语气副词中文言色彩最强的,是个很难掌握的语气副词。据统计发现,“反”的使用非常有限,255份问卷中,只有68份造句语义相对完整、通顺。我们看一下出现偏误的具体例句:
  (16)*我学习汉语的时候,不再读不懂汉字,而且反被我理解了。(误加)
  (17)*他很喜欢我,我反不喜欢他。(误代)
  (18)*我知道打游戏不好,但反我越想打游戏。(误代)
  (19)*我爸爸知道我考试成绩好的时候,不但没有夸我。(遗漏)
  误加是留学生使用语气副词“反”时经常发生的偏误之一。留学生倾向于在“反”前加入关联词,如例(16)“而且”。“反”通常出现在小句句首,一般不加其他成分。例(17)、例(18)除了误代的偏误外,更是违背了内部的语义层次,缺少B、C两个层级,背景交代不明确,导致句子内部语义混乱。例(19)出现了遗漏的情况,没有将D句完整的展现出来。
  在用“反”造句时,学生往往回避使用“反”作为转折。“反”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并不常见,即使是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反”的用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能引入基本的古文教学,并细致地划分语义层次,对学生理解和学习“反”的用法应有很大的帮助。
  三、“反而”与“反倒”的偏误统计分析
  在上文的基础上,我们来进一步考察留学生“反而”与“反倒”的使用情况。
  (一)“反而”使用偏误的统计分析
  无论是四段式ABCD表达式,还是二段式AD表达式,“反而”都可以表达出相对完整的语义。在上下文的提示中和共同知识背景的互通中,出于语言经济性原则的需要,作者或是说话人更倾向于简约式的运用。而相对完整的ABCD式有时反而会被定义为“啰嗦”。但由于留学生无法获取足够的完整语义输入,经常因为“过简”而导致偏误。   从偏误统计来看,与“反”的使用情况相比,“反而”是留学生掌握较好的词。“反而”的意思比较固定,只能用作转折语气副词,而且留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出错较少,不过也避免不了偏误的出现。具体如表2所示:
  在陈述客观事实时,留学生通常喜欢省略连接词,这主要是受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如例(20),“人多了”和“钱少了”之间应该有一个转折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报名的人多了,钱反而挣得少了”。例(21)是赘加连词的偏误。例(22)主要是小句中主语位置的错序,主语通常应出现在“反而”前面。例(23)是关联词使用不当的情况,将“虽然……但是……”误用成“虽然……反而……”。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关联词语的重要性,多举例证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反而”的用法。
  (二)“反倒”使用偏误的统计分析
  “反倒”是口语中常用的转折语气副词之一,在中级教学阶段,留学生对它接触较多。不过,作为语气副词,“反倒”使用情况复杂,留学生一般喜欢用“但是”“相反的是……”等转折词代用,这正是他们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来看,留学生在使用“反倒”时,偏误类型主要集中在误用,约占总错误的55%。可见,误用依然是留学生经常出现的偏误。具体实例如下:
  (24)*偷钱的是他,反倒你问我。(错序)
  (25)*不许孩子看电视,不一定有助于他们学习,反倒,孩子会缺乏知识面。(误代)
  (26)*一个人学习刻苦,不能提高成绩;反倒很多人学习不刻苦,成绩提高了。(误用)
  (27)*她每一年都去中国,反倒明年不去了。(误用)
  错序是学生在使用“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时常出现的偏误之一。如例(24)“反倒”加在了主语前边,“反倒”通常出現在主语之后,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清楚“反倒”出现的位置。例(25)出现了句法位置的错误,将“反倒”误代进插入语的位置。例(26)出现了语义格式偏误,“反倒”用在了C句,没有用在应出现的转折句D句。正确的形式应是:“(A)很多人不刻苦学习,(D)成绩反倒提高了”。此外,“反倒”的偏误集中在误用,主要表现在与“反而”的混淆。“反倒”与“反而”相比,[+抱怨][+语气强][+口语]的语义成分更重一些,这也是区别“反而”与“反倒”的主要方法。
  本文首先运用三个平面理论,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反”类转折语气副词词语模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从句法位置来看,“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出现位置较为固定,只能出现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出现在结尾。而句法位置的不同也会引起焦点位置的不同,当“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在小句句首时,焦点只能出现在该小句之后;当副词出现在小句句中时,焦点可以出现在小句副词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之后。“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预设功能相同,大背景A可以缺省也可以保留句中,但背景与说话双方共同背景知识是必有的预设成分,或隐藏在语义中,或展现在句式中,背景信息是“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先行条件。
  从偏误统计结果来看,“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偏误集中于误用和误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解“反”类转折语气副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语体运用中,“反”仅用于正式的书面语体;“反倒”多用于非正式语体;“反而”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皆可使用。从语义格式来看,“反”“反而”“反倒”都要遵守句子内部的语义逻辑联系,隐含的成分必须是按照ABCD四段式可以补充出来的;同时,“反”类转折语气副词都只能出现在最后的转折句D句上。从语义特征来看,与“反”“反而”相比,“反倒”更突出语气副词“倒”的作用。从时间的使用来看,“反而”可出现在将来时、现在时、过去时的句子中,“反倒”一般出现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马真.说“反而”[J].中国语文,1983,(3).
  [4]颜明,肖奚强.“反、倒、反倒、反而”辨察[J].汉语学报,2016,(4).
  [5]马真.病句、偏误句给我们的启示——消极修辞的研究还可另辟蹊径[J].当代修辞学,2019,(2).
其他文献
农电营业管理是整个电力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而用户需求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因此要求管理软件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同时现有管理软件在差错处理及系统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ICC处理黄金梨的贮藏效果、果实呼吸强度的变化以及在贮藏期间梨果Vc、总糖、多酚、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金梨采后呼吸强度很高,没有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建立在生产环节,缺乏成熟的市场渠道;
目的:拟比较s EMG时频特征线性回归法与非线性神经网络法预测伸膝肌群极限功率保持能力测试中功率损失率的差异。方法:BTE PrimusRS系统与肌电仪同步,40名男大学生膝关节重复
动宾结构在汉语句法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动词和宾语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复杂的语义关系。同时,汉语与韩语的基本语序不同,且助词在韩语句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也
近年来,江苏省靖江市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截至2015年底,靖江市192个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25个,50万-100万元的村86个,30万-50万元的81个。农
从2009年开始,江苏省兴化市政府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相关政策,在全市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试点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和村内道路建设
张东永,男,1967年12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86年6月开始从事畜牧兽医工作。27年来,他~LJrE基层,心系农民,不断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骄人的业绩。他连续三年被泰州市防
大丰市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城市,近年来.正在向创建国家级生态市进军。“要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居住在适宜的环境里.国家级生态市创建要向农村延伸!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沿海所)紧紧把握江苏沿海大开发和长三角发展战略的大好机遇,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工作举措,细化实施方案,优化科技服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