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教学中创设开放式课堂的尝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he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79-01
  开放式课堂与传统接受式教学的根本区别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区。同时,教师科学且富有启发性的设问,为学生创造了积极思考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感知新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笔者就初中社会教学中创设开放式课堂的尝试谈一点感悟。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把辩论、讨论、调查采访、参观、演讲等形式引入课堂,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使整个课堂成为全方位的主体教学活动。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还在于教学过程的开放。首先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而后要求学生阅读整节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以4人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大胆提问,经过小组讨论,在交流阶段,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都先把它抛给学生,教材内的知识,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可解决了,教材的外延知识则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学生回答出来的答案各有千秋。教师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扮演倾听者角色,即使对于有失偏颇的质疑、分析也不急于给以否定,而是赞许其敢于开动脑筋,思维活跃。这样,学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并勇敢地进行思考、质疑。在分析阶段,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教师给以补充性答案。有些问题其实没有最终唯一的标准性答案,要求学生在讨论分析中自己去筛选合理的解释,这就使学生的思维显得灵活多变,也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怀疑与批判精神,并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对社会课的兴趣日趋浓厚,也初步习惯于在课前预习学习内容,而且有时间精读教材、找课外资料,也挖掘出了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如在初一社会《埃及》课中,学生提出了“埃及为什么能成为长绒棉的最大生产国”、“埃及濒临地中海与红海,气候为什么如此炎热干燥?”、“埃及的国界线为什么那么直”等等。又如在初二社会《三国鼎立》一节中,学生在课堂上就提出了“汉献帝为什么会走投无路?”“曹丕是个怎样的人?”“曹操自己为什么不称帝?”“从汉的统一到三国的分裂,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为什么?”“西安事变后,为什么不杀了蒋介石,而主张采用和平方式解决”等一系列颇有难度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有一种心态:我的问题如果能把同学甚至是老师问倒,那我就是很厉害。所以,他们也很讲究问题的设计,减少“死问”、“直问”(即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少问“是什么”)。而反过来,学生若能回答出这类问题,那也显示他的水平,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得到一种成功感,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就被激发了,在课堂上面对不同的问题,大家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由此也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意识。
  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漫无边际,目无纪律,胡言乱语,教师必须“有控”,需要把握好“开放”和“有控”关系的度。教师毕竟是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控制什么?整个课堂教学进程、活动的组织、规则的执行、纪律的维持、思维的导向及信息的反馈都应在教师的控制和引导之下,即:一方面,努力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开放思路;另一方面,随时修正思维的方向。
  开放式教学,使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如果说在传统的预设性教学模式下中,是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的话,那么,在开放式学习中,常常就可能是让一个无法充分准备的教师去面对一群经过充分准备的学生。显然,这种开放性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时,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了一个学习的引导者。长期以来,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教师基本上都是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师是一个说一不二的裁判。而在开放式学习中,教师的这种权威性受到了挑战,教师不再是一个惟一的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来说,教师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确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在某一问题上,能够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自我的舞台,那么,即使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在所不惜。同时也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要善于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同时也要求教师的见闻要尽可能地广,要通晓其他学科知识,这也使教师的备课难度明显地加大了,在备课中更要注重备学生,要预先想到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要设计如何调动学生;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会使你措手不及,教师要见机行事,化险为夷。当然,在开放的课堂上,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教师不能给予即使的回答,这应该是允许的。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更没有人是可以全知全能的。
  总之,开放式教学突破了“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模式,让学生有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有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课堂的开放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生命的唤醒,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课堂的开放意味着对学生的信任,能力的赏识,是一种情与智的交融;课堂的开放意味着对传统的挑战,新事物的接受,是一种新与旧的互补。开放的课堂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孕育自主创新人才的沃土,在客观上也将为学生终生学习、独立学习、探索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探索双璧波纹塑料管用作水井井壁管和滤水器时的耐压抗形变能力,以PVC双璧波纹管加工成的双璧波纹管滤水器管材为研究对象,进行轴向压力变形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心理和课业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现代化的手段激发学生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
【摘要】中医学术英语是基于中医学需求产生的与中医相关的英语,翻转课堂是近年来热门研究的一种颠覆性的课堂模式。本文大胆提出了大学教育改革将两者结合运用,并针对如何运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医学术英语 运用 建议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ademic English is the English based on th
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了用于水利工程开发投资决策的项目综合评价方法一多目标灰色关联度法。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综合考虑项目多种因素的水利工程
作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空间信息数据范围广、种类多、拓扑关系复杂、共享难度大。结合Web Service技术和基于XML的地理信息传输和存储的编码规范GML,研究并建立了面向网络的多级空间信息服务体系,客户端可从因特网的任何位置读取采用统一的编码标准的信息服务,从而实现基于Web GIS的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与服务。
【摘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他们获取信息、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基层的语文教师,应重视小学阅读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前小学生阅读习惯中还存在教学观念、方法和过程等的与时代发展不符的问题,完善小学生阅读教学已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对策,为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完善提供参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目前大学英语教改的要求,以网络化技术为支撑,构建网络平台辅助下的互动型英语教学模式,从而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朝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方向发展。QQ互动平台是集学习、研究、工作、生活于一体的虚拟平台,具有交互性。针对大学英语课堂现状,结合QQ的功能:公告栏、邮箱、空间、群组、聊天、文件传输、语音等,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优化,实
【摘 要】大学数学是纯理科课程,其知识点以抽象著称,通常晦涩难懂,给人“高大上”的错觉。但高深的数学知识中也蕴含着一些人生哲理。总结了某些大学数学知识点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之道,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宗旨,可谓一举三得。  【关键词】大学数学 课堂教学 人生哲理  【中
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长江防洪体系发生的巨大变化,阐述了长江堤防、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平垸行洪等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水情信息系统、防洪通信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