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它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的生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的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学生在此可以获取信息、锻炼能力。教师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的进步,那么,小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的生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的最优化。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讨一下有效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真谛。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示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屹力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2要精练课堂教学的语言
  2.1精心预设提问语
  相同的一个问题,如果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一方面他会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答题的速度,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如果提问:“鸟的天堂好在哪里?”由于疑域太宽,学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如果换一种问法:“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不加引号?”这样的质疑,思维的焦点就在“有没有加引号”的差异上,指向比较明确。思考的目标相对集中,探究的过程有具体的支点,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课前精心预设好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压缩锤炼讲授语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不要传统的教师讲授,讲授法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问题是作为老师该如何让讲授的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讲,少讲,挤出时间让学生讲。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不罗嗦,能课前设计的先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尽量压缩讲授时间,能不讲的坚决不讲。
  2.3点拨巧用评价语
  一、两句简洁的话总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或激励,或赏识,或尊重,或期待,如:“听了同学们的读书,非常好。我想起古人的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不理解的做个记号,打个问号。看谁提的问题大,看谁提的问题响,看谁提的问题多?”等,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多样的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适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应是按照小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同时,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第一,游戏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适宜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一些他们不能深切体会的词汇或者是文章的内涵。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情境教学也是这几年提倡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体会文章的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一个故事化的情境或者是一个平面的情境更容易使他们理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往往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草原》这课时,许多的学生基本上没见过草原,少数的学生也只是在电视或者是图片上看到过。如果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放映草原的图像,使学生能更加真实的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丽景色,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自由吟诵,最后让学生随着优美动听的乐声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草原的壮阔和美丽,草原生活的美好,草原人们的热情。使学生更深切的陶醉在美的氛围中,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第三,探究式教学也可以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来。教师要主动的引发学生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追求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本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论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得以体现,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体现以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教学,不是新课程追求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元元.浅析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2]陈和凤.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文教资料,2010,26
  [3]魏志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导语设计的技巧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语文知识能力的传授,又包括个性培养、文化传递、审美思想渗透等人文素养的熏陶。语文知识指文字、文章、文化的知识;语文能力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生活化,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及综合实践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1、语文生活化、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在语文教育“返璞归真”的今天,现代语文教育借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小学教育也是人生的开端,而小学中的语文学科又是基础教育中的基本学科,它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中,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此时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转变其教育思想,并充分的发掘出学生的潜能,而如何才能使得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喜爱学习?成为了
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只有将德育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教书”与“育人”的双重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课文主旨渗透德育教育  要以课文为工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