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教学面向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地理老师需要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情境,从而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但是当前的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与现象。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角色发生改变,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初中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学习能动性得以发挥。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120-02
  新课程标准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作为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全新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就需要清楚认识到地理核心素养的意义,确保教学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可通过把理论与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来凸显教育的本质,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培养好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纵观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这就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培养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并喜欢学习地理是探索的方向,并在多年地理教学过程中,探究能够有效教学的方法,建立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学生课堂参与性
  由于我们国家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依旧遵循以往的教学习惯与模式,在课堂中过于注重地理课本教材中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知识,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而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真正参与到了学习活动当中并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也并没有体现出學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出现了一种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知识内容,学生在课堂下面讲悄悄话、走神等多种现象,学生并没有实际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在我们国家新的素质教育理念视域之下强调了,教师应该注重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反应当下社会的地理新成果,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所占有的主体地位,并将一些比较新颖的方式融入到课堂当中,注重培养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只有在被充分调动学习兴趣的情况之下才能投身于学习活动当中,并且还可以有效加强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地理学科综合学习与素质发展具有比较关键的作用与意义。
  (二)课堂教学氛围死板单调
  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紧张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时间等方面都是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之中。而大多数的教师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全面地、系统地灌输给学生,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当前社会条件之下的初中阶段学生的综合需求,并且会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情绪之下感觉到地理课堂的沉闷。一些教师会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相关的效果,在当代的教育过程中依然可以使用。这种想法忽略了当前的社会背景与条件,在各方面高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之下学生的学习观念与途径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一些电子产品、信息技术的普及受到了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热爱与欢迎,同时也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变革。所以,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特征等,将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针对死板单调的初中地理课堂进行一定的创新与变革,从而有效构建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三)没有切实与生活相结合
  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应该主要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掌握到一些地理知识以后,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才是初中阶段开展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讲授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只能掌握到一些表面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将自己所掌握到的知识实际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导致地理课程的学习呈现出一种固化的状态,并没有切实发挥出开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实际意义。而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并且其中大多数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感知到周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让学生形成地理思想。
  二、优化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现在的教育受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正慢慢由之前的课堂教学向更广泛的别的渠道进行,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所以说,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对地理老师进行角色转变对于地理老师来讲非常重要。之前的地理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单向讲课为重点展开,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对于转变老师角色的方式则是要转变这种讲课模式,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重点是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亲身经历”,从而获取更加直观的印象。
  这种方式在实际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在地理课堂上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老师需要多鼓励学生参与“模拟地理新闻发布会”、“天气预报员”等活动,让学生对所创造的情境进行点评分析,等等。同时,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重视“教学民主”。老师在讲授关于“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知识过程当中可以适时提出“水资源紧张是我国目前刻不容缓的环境问题,而在黄河下游,该局面较为严重,究竟怎样进行整治呢?”诸如此类问题,学生保持着极高的参与度,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再如,某地理老师在上课过程当中,有学生创造性地提出,为了使黄河上游的水在流到中下游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不妨将黄河的“几”字部分拉直,也就是挖一条从甘肃兰州通往河南洛阳的运河。在这样的教学情境当中,很多的创造性方案举不胜数。学生的想法虽然不成熟但是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地理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表扬了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继而提问:“假如你是这一地区的居民,你会同意这位同学提出的意见吗?原因是什么?”这样就引起了班级学生的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实际地理教学过程当中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富有激情的讲授方式非常重要。假如老师传授知识的语气没有激情,学生听课时就会感觉枯燥无味,上课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同样的道理就会使得课堂气氛索然无味,从而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地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面部表情丰富、肢体语言激情洋溢、语音语调富有活力,这样就可以使授课老师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对中国各个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过程当中,老师就需要在地理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用具有活力、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学生们演唱,或借助多媒体播放歌曲《彩色的中国》:“轻轻打开地图册,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彩色的中国。宝岛台湾像小船在东海上漂,神州处处好……”学生们对这样的歌曲已非常熟悉,所以他们也会随之附唱,达到“时未至课堂,神已入课堂”的绝佳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同样,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致也能够被启发,这样就能够使得地理教学活动由老师强制参与,变为学生自主参与,从而实现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例如,进行“人口与人种”知识教学过程当中,就可让多媒体教学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具体教学过程当中老师通过播放有关春运期间旅客熙熙攘攘、各交通枢纽人山人海的视频,很自然地把“中国人口的基数大”的知识点用具体实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样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将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和谐。
  (三)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使得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地理老师可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辅导性作用,老师引领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思索,进而探寻地理知识,通过有效地运用日常实例来展开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老师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部分教学内容过程当中,可通过地球的运动引起的有趣自然现象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进而调动学生对本章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天气和气候”知识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可询问学生一年四季差异的冷暖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在气候上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也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家乡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图片,结合这些身边常见的问题引领学生们去探索地理的奥秘。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通过地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結合,有效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例如在“天气与气候”中,学生可了解到影响日常生活的各种天气状况。通过延伸的气象可增强学生对这些气象以及气象灾害的科学防范意识,并且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将所学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进行联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目标是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继而走向“会学地理”。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老师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努力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力争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效结合,从而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郝希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63.
  [2]董晓伟,李娜.浅析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93-94.
  [3]常伍元.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J].甘肃教育,2018(24):71.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习,尤其是诗文学习离不开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作为当代学习科学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是指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用一种比较高阶的思维去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迁移。本文即以一道中考诗词阅读试题为例,从语文诗词学习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角度尝试阐述了语文诗词学习需要开展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学习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
期刊
【摘要】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充分展示直观的情境,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官刺激,可以促进学生在抽象的古诗词用语中感受到其描绘的场景以及传递的态度;反复的吟诵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古诗词中的情境,感知作者表露的情感;最后再利用适当的拓展来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创设具体的情境,将课内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建立充分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中重要的内容,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础。本文以“石油钻采机械”课程为例,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科学梳理,确定了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依据,通过近两年课程目标度程度数值的对比给出持续改进措施,通过学生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散点图,对达成度数值低于0.6的同学制定帮扶措施。该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体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理
期刊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语言距离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语言距离研究对民族地区高校三语教学的启示:加大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培训力度;正确认识语际差异,积极促进英语学习正迁移;注重语言输入的质量,减少三语磨蚀。未来研究要拓展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跨地区组建科研团队。  【关键词】民族地区 心理语言距离 三语习得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小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充分尊重学生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成效比较显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就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之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重点将探讨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游戏化教学法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之中明确表明,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并加强对情感阅读的重视,同时强调阅读积累,以此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此背景下,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将阅读转变为悦读,成为了所有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改变。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点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阅读 能力培养  【
期刊
【摘要】在大多数人眼中,儿童美术就是学习掌握美术技法的绘画。画面越是贴近现实,就越觉得他们“学有所成”。我们常常一味地用我们成人认为的方式去教孩子画画,进行技巧性的训练,孩子们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美”术。成人和孩子说着彼此难以理解和沟通的语言。成人将自己的理解一味地灌输给孩子,孩子们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失去了自信和创造的力量。所以为孩子提供环境,帮助孩子学会感受与表达是激发
期刊
【摘要】本文以化学基本概念的讲解,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整体系统性,逐步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化学计算的技巧和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启发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关键词】启发式 教学 化学用语 逻辑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003-03  化学虽然是一门以实验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交往范围小,绝大多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分享意识。而幼儿期是幼儿个体发展最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关键期。因此,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从树立良好的榜样、文学作品的熏陶、于角色游戏中渗透分享的意识、家园合作共塑良好的道德品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 分享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语文课程改革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何理解、用好新教材,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培育和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如何拓展多种渠道,培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多渠道发展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高效率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