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人把自1980年到1995年出生的人称作“Y一代”。“Y一代”对成功的定义有着自己的诠释,不再认为钱越多越成功,而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享受。他们也重视薪酬,希望供职于能够体现价值的知名公司,高薪、工作和生活能够保持平衡。他们既想有钱又想有闲,却不愿意为了报酬而牺牲生活,更不肯吃苦。“Y一代”的这种生活态度,导致一些人心浮气躁,处于“漂”的状态,为了找工作而整日不停歇,在毫无收获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那么,“Y一代”应如何摆脱职场的负面标签呢?
经理投诉
“Y一代”像没断奶的孩子
出场人物/姚惠(35岁,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一次,我带着员工参加一场大型招聘会。我看了一名“80后”女孩的资料,觉得各种条件都不错,就留下了她的资料。第二天,我将几个人选的资料交给老总审核。经老总圈点后,她的名字也在面试人员之列。于是,我便打电话通知她面试,顺口问她:“你觉得这工作怎么样?”她的回答却是:“我觉得还可以,但我要先问问我妈,再决定要不要去面试。”下午,她给我回电话说:“妈妈说可以考虑去参加面试,如果面试通过,那么让我先做做。如果这份工作太累,那么就不让我做。我们家不缺钱,我挣那仨瓜俩枣,还不够我自己开销呢。”
她的话,让我感到有些不舒服。第二天面试的时候,她发挥得还不错,加上其专业对口、名校的学历,老总对她颇为满意,让她留下来试用。我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表示祝贺。然而,她上班后的表现却让我大跌眼镜。第一天上班,她是由母亲陪着来的,她说第一天上班,母亲陪着有底气,再说家离公司远,自己一个人来上班,母亲不放心。我感觉,这个24岁的女孩就像一个没断奶的孩子。她上班不久,公司清潔工辞职了。暂时没人打扫卫生,女孩所在部门的总监要求职员轮流打扫卫生。别的同事没有异议,唯独她对此颇为抗拒。当总监批评她的时候,她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做清洁工的。你看我一身名牌,怎么能干那么脏的活?”国庆节前一周,她向总监请假,但那几天工作较忙,总监没有批准。见总监不批准,她就跟总监理论,认为自己的休假权是不能侵犯的,最终,她辞职回家,享受着“长假”。
“Y一代”申诉
快乐第一,工作第二
出场人物/伊米(25岁,营销部主管)
25岁的伊米工作3年,换了5份工作,最长的一次做了一年半,最短的一次还没过试用期。对此,她说:“快乐第一,工作第二。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工作不快乐,那就失去了意义。”对于自己被冠上“Y一代”的标签,她倒能理性地对待,说:“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在职场自然会有许多的不适应。我承认,我们有很多缺点,比如没耐心,怕吃苦,甚至还自私。但每个人都是从无知阶段成长过来的,为什么要将我们贬得一文不值?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真情的流露而已,难道这也有错?假以时日,我们也会成长为精英。老一辈人努力地工作,愿意牺牲他们的生活,就是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但是,这样的理念已经不适应我们了。我们确实需要钱,但如果为了经济回报而牺牲个人生活,那是我不能接受的。”
在对待工作问题上,伊米自认为是负责的人,但为了工作而放弃尊严,她绝不会妥协。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老总助理。一次,老总吩咐她准备一份开会用的材料。她将材料写好后,放到了老总的桌上。第二天,她正好有事请假,而老总开会前,没有发现桌上的那份材料。老总恼火地质问道:“我让你准备的材料在哪里?马上要开会了,你还没有将材料交到我手上,怎么这样没责任心!”伊米感到委屈,耐着性子向老总解释,但老总不听她解释,劈头盖脸地训了她一顿。事后,伊米觉得尊严受到了侵犯,于是毫不犹豫地递了辞职书。同事们觉得她有点小题大做,吃人饭,受人管,没有这点涵养,还怎么在职场生存?对于同事的规劝,伊米说:“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开诚布公地将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工作上只是分工不同,人格都是一样的,我没必要压抑自己,更没必要为了工作而委屈自己。”
过来人支招
“Y一代”如何职场“突围”?
出场人物/张志刚(36岁,江西佑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职场就是江湖,自有江湖的规则。既然有特定的规则,我们行走职场,就应打磨掉自己的一些棱角,学着适应这些规则。除非你打算退出职场,否则必须适应职场,并让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历练。一些“Y一代”的致命伤是过于自信,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工作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对自己的前景缺乏规划。所以,我建议“Y一代”在工作中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下一步,这样才能摆脱负面的标签,才不至于被职场淘汰。“Y一代”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在历练自己的同时获得同事和上司的青睐,创造向上的空间。如果“Y一代”有机会多带新人,就要认真把握,因为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时候,上司让你带新人,是有意想锻炼你,不要拒绝上司的这份好意。如果拒绝了,那么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会认为,你是一个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愿承担责任的人,这是职场大忌。具体而言,“Y一代”想要顺利地职场“突围”,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1.工作激情。回想那些让你积极投入并努力付出的事情,总结经验,这是找到适合自己职业的关键。
2.鉴别偏爱。明确你是要创造有持久价值的事物,还是作为成功团队中的一员?这有助于判定哪些工作适合你。
3.工作场所。权衡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利弊,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场所。
4.面对现实。你在工作中愿意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你想得到怎样的回报?想清楚这些问题,能帮你在工作激情和实际需求中找到平衡。
5.发挥优势。不怕棘手的工作安排,做好身担多重任务的准备。你还要学会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科技手段,更好地开展工作。
经理投诉
“Y一代”像没断奶的孩子
出场人物/姚惠(35岁,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一次,我带着员工参加一场大型招聘会。我看了一名“80后”女孩的资料,觉得各种条件都不错,就留下了她的资料。第二天,我将几个人选的资料交给老总审核。经老总圈点后,她的名字也在面试人员之列。于是,我便打电话通知她面试,顺口问她:“你觉得这工作怎么样?”她的回答却是:“我觉得还可以,但我要先问问我妈,再决定要不要去面试。”下午,她给我回电话说:“妈妈说可以考虑去参加面试,如果面试通过,那么让我先做做。如果这份工作太累,那么就不让我做。我们家不缺钱,我挣那仨瓜俩枣,还不够我自己开销呢。”
她的话,让我感到有些不舒服。第二天面试的时候,她发挥得还不错,加上其专业对口、名校的学历,老总对她颇为满意,让她留下来试用。我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表示祝贺。然而,她上班后的表现却让我大跌眼镜。第一天上班,她是由母亲陪着来的,她说第一天上班,母亲陪着有底气,再说家离公司远,自己一个人来上班,母亲不放心。我感觉,这个24岁的女孩就像一个没断奶的孩子。她上班不久,公司清潔工辞职了。暂时没人打扫卫生,女孩所在部门的总监要求职员轮流打扫卫生。别的同事没有异议,唯独她对此颇为抗拒。当总监批评她的时候,她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做清洁工的。你看我一身名牌,怎么能干那么脏的活?”国庆节前一周,她向总监请假,但那几天工作较忙,总监没有批准。见总监不批准,她就跟总监理论,认为自己的休假权是不能侵犯的,最终,她辞职回家,享受着“长假”。
“Y一代”申诉
快乐第一,工作第二
出场人物/伊米(25岁,营销部主管)
25岁的伊米工作3年,换了5份工作,最长的一次做了一年半,最短的一次还没过试用期。对此,她说:“快乐第一,工作第二。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工作不快乐,那就失去了意义。”对于自己被冠上“Y一代”的标签,她倒能理性地对待,说:“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在职场自然会有许多的不适应。我承认,我们有很多缺点,比如没耐心,怕吃苦,甚至还自私。但每个人都是从无知阶段成长过来的,为什么要将我们贬得一文不值?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真情的流露而已,难道这也有错?假以时日,我们也会成长为精英。老一辈人努力地工作,愿意牺牲他们的生活,就是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但是,这样的理念已经不适应我们了。我们确实需要钱,但如果为了经济回报而牺牲个人生活,那是我不能接受的。”
在对待工作问题上,伊米自认为是负责的人,但为了工作而放弃尊严,她绝不会妥协。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老总助理。一次,老总吩咐她准备一份开会用的材料。她将材料写好后,放到了老总的桌上。第二天,她正好有事请假,而老总开会前,没有发现桌上的那份材料。老总恼火地质问道:“我让你准备的材料在哪里?马上要开会了,你还没有将材料交到我手上,怎么这样没责任心!”伊米感到委屈,耐着性子向老总解释,但老总不听她解释,劈头盖脸地训了她一顿。事后,伊米觉得尊严受到了侵犯,于是毫不犹豫地递了辞职书。同事们觉得她有点小题大做,吃人饭,受人管,没有这点涵养,还怎么在职场生存?对于同事的规劝,伊米说:“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开诚布公地将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工作上只是分工不同,人格都是一样的,我没必要压抑自己,更没必要为了工作而委屈自己。”
过来人支招
“Y一代”如何职场“突围”?
出场人物/张志刚(36岁,江西佑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职场就是江湖,自有江湖的规则。既然有特定的规则,我们行走职场,就应打磨掉自己的一些棱角,学着适应这些规则。除非你打算退出职场,否则必须适应职场,并让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历练。一些“Y一代”的致命伤是过于自信,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工作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对自己的前景缺乏规划。所以,我建议“Y一代”在工作中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下一步,这样才能摆脱负面的标签,才不至于被职场淘汰。“Y一代”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在历练自己的同时获得同事和上司的青睐,创造向上的空间。如果“Y一代”有机会多带新人,就要认真把握,因为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时候,上司让你带新人,是有意想锻炼你,不要拒绝上司的这份好意。如果拒绝了,那么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会认为,你是一个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愿承担责任的人,这是职场大忌。具体而言,“Y一代”想要顺利地职场“突围”,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1.工作激情。回想那些让你积极投入并努力付出的事情,总结经验,这是找到适合自己职业的关键。
2.鉴别偏爱。明确你是要创造有持久价值的事物,还是作为成功团队中的一员?这有助于判定哪些工作适合你。
3.工作场所。权衡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利弊,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场所。
4.面对现实。你在工作中愿意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你想得到怎样的回报?想清楚这些问题,能帮你在工作激情和实际需求中找到平衡。
5.发挥优势。不怕棘手的工作安排,做好身担多重任务的准备。你还要学会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科技手段,更好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