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济慈诗歌中的唯美主义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济慈,以其对纯美的追求而表现出唯美主义倾向,此倾向主要表现在:美的自律性原则的提出和丰富的感官描写,表达了对希腊神话世界的崇拜与向往,勾勒了后来唯美主义的主要体系轮廓,构造了一个纯美的意象世界。
  关键词:唯美主义;浪漫主义;感官;美的自律性
  中图分类号:I561.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76-01
  济慈的创作主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1)美的自律性,本质上它是排斥其它原则的;(2)美通过美感被认识。在这里,济慈初步构筑了一个美的体系。并且,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其中美的自律性是奠基性的,正是由于这种自律性,它废止了这个体系中所有外来者的特权,而只颁布了一条律法,即它是自为的,以上行动可以看作是这种自为的标志,对自己有所领悟,并筹措规划。由于这种自为的作用,所有的其它领域都被密蔽。人们只能凭借一种感官上的刺激而对世界获得认识,并且经过了美的过滤,通过熔裁,美赋之以形式,即美感。
  一、美的律性的原则
  关于美的律性的原则,我们最初可以在康德的著作中找到相关论述,但与济慈不同的是,这个非英国人并没有完全倒向经验主义的外国传统,而是将精神与实体达成一种调解。由此,唯美主义得以产生。在讨论唯美主义的时候,我们往往把济慈作为先驱之一,正如王佐良先生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中提到“他一方面是浪漫主义的众多特点的体现者,有明显的19世纪色彩;另一方面,他于他所处的环境和他所要解决的思想与创作问题,都是属于现代世界的,他又是我们的同时代人。”[1]
  (一)将艺术独立于其他学科。
  关于艺术或美的自律性,通常在创作中表现为两点:一是将浑圆一体的中世纪文化分割为艺术、道德、科学。而使艺术刻意地独立于其它两者,这可以看作是西方经历过现代化之后的一个持续的努力,而直至新批评时代,艺术家仍在表达着各自的见解。
  作为主体论时代的诗人,济慈对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的语言提出了要求,认为诗歌语言是想象和情感的语言,在范畴上应该与理性语言和科学语言区分开来,并在创作中提倡一种消极能力,即处于含糊不定、神秘疑虑之中而能避免汲汲于事实真相与根由。
  (二)将艺术创作远离道德干预。
  在方法上,要求诗人杜绝科学与道德的干预,所以诗人在论述创作主体的性格时,认为诗人“他没有性格。”“他既欣赏光明,又欣赏阴影,他尽情的享受生活,无论清浊、高低、贫富、贵贱——他以同样的兴致塑造一个伊阿古与塑造出一个伊摩琴。”让道德高尚的哲学家瞠目结舌的,正是令千变万化的诗人所欣喜的,他既喜好事物的阴暗面,也欣赏事物光明的一面,总而言之,诗与是非观无关,作为一时一地的是非观的善恶必将在诗人的纯美世界中消解,于是“无情的妖女”可以“美若天仙/她轻婕,长发而眼里的野性光芒闪闪。”而以宙斯为首的通过叛乱而成为新一代天神的忻逆者仍能体同出“美的东西,总是最有力的”《(海披里安》)。
  这种美对于自身的觉醒直到19世纪的波德莱尔才把它作为一个命题正式提出来,并在他的《恶之花》中得到了完美的阐释,这与济慈同时代诗人的鲜明的爱憎观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显示出了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痕迹。
  (三)对艺术纯美意境的塑造。
  另外还有纯美意境的塑造,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上一点在理论上的延伸,当美对于自身有所认识之后,必须对其自身有所筹措规划,前面提到的“消极能力”,即处于含糊不定、神秘疑虑之中而能避免汲汲于事实真相与根由。既可以看作是对于科学与道德的消极抵制,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于纯美意境的积极塑造。
  济慈在这里所要着力塑造的是一个充斥着“日神精神的弗罗拉和潘的领土”,在这个理想的国度里,诗人被宁静而多彩的自然所攫住,并与之融为一体,体现着一种虚静之美。由此,济慈将美的疆土开始向万物拓展,他使整个世界为美的理想所占领,于是便回到了王尔德的理论:生活必将模仿艺术,完成了美的自律性体系的建构。
  二、丰富的感官描写
  佩特在其著作《文艺复兴》的结论部分说:“在某一时刻、某一形态在手中或者脸上变得完美;某一种热情或见解或者说是理性的激动,只有在那个时刻,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不可抗拒的真实感和吸引力。”[2]这种对于感觉的过分热衷,使我们想到济慈,他具有超乎常人的感受力,将世界所给予的感官感受原样交出,在多个感官的协同之下,使世界呈现出真实而不一般的风貌。
  (一)对大自然的沉醉。
  他的感官描写对象是整个世界。济慈在《忧郁颂》里告诉我们,这位女神的乐趣殿堂虽然只有那能够以有力的舌尖把“欢乐”的葡萄贴着敏感的上腭舐破而细品美味的人才能见到,进而将美感保存在舌尖“乐趣”在这里正是美感。他在《恩第米安》的第一行里说“美的东西永远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或者说是享乐主义的美感,使济慈将感官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感官色彩首先表现在济慈对于大自然的沉醉之上,充斥在他诗歌中的首先是绿草、树木、鲜花与美果,常青树,各式花朵和各种色彩的一切绿蔓,鲜艳地交缠和编织在一起,而在之上,漫游着的松鼠,含羞的狐狸,生角的鹿,它们居住在森林里。
  (二)对希腊神话的沉醉。
  济慈善于用希腊神话与历史与传说中的女人构筑自己水晶似的仙境:轻踮脚尖,身佩箭袋的月神;波浪般发丝飘扬的美丽的海之女神;而朱丽叶斜倚在窗前的花丛中,声声叹息,柔肠寸断地弃绝自己的情思与处女的洁白;希罗的银泪,伊莫琴的昏厥,美丽的巴斯托莱拉在盗贼窝中。济慈对这些女神形象情有独钟“雪白的美后啊,请以你的明眸/垂望我灵魂的献祭。”而济慈笔下的主人公往往与这些美丽女人共享爱情与温存。当然,这种对于感官的过度追求,也使得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与世俗的密谋。使其沉溺于肉体享受、美的幻影与快乐的幻想之中,把永恒抛掷在了当下。
  三、结语
  19世纪的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的完成,从一个农业国一跃而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而工业生产方式的弥漫最终导致了崇尚功利的边沁主义大行其道。济慈尽管受到当时主流批评的百般讨伐,但并未像拜伦和雪莱那样给诗歌赋予过多的伦理与行动的意义,而是直接从诉讼中抽身而去,站在“本·尼维斯山”之上,凭着对“纯美的热爱”以一种超越的态度构造了一个纯美的意象世界,使我们体会到一种张力,一种以美好的理想来反抗和改变现实社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207页.
  [2](英)佩特.文艺复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5页.
  作者简介:梁雪(1993-),女,蒙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随着以互联网和手机为用户终端的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脱离了“四面围城”式的扩散性传播,转而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充实自我,变得八面玲珑.新媒体对社会
自2001年第4期改刊以来,我们一直在不倦地探索:怎样才能把一本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文化月刊办好.我们曾困惑过,也曾走过一点弯路.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敢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汽车实训基地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阐述引入7S管理机制的意义,深入探讨将7S管理模式在汽车实训基地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也有助于培养符合企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虽然可以看到一些“闪光点”,但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教学的实质,对新课程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导致数学教学仍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小学
作为语言输出过程,英语写作是衡量英语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却也是很多大学生最难以提高的一项能力.本文通过分析语块教学对于英语写作提高的优势,探讨语块教学的必要性
摘 要: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对教育领域中生成的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等特征集合的高度抽象化演绎。教师实践智慧指导教师对教育活动展开积极的境构建、行为反思、任务评估等,是教学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共生的必然构成。教师运用实践智慧实现对教育过程的理解和掌控,从而创造性地计划、组织和评价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教师;实践智慧;实践活动  目前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探讨主要是以哲学领域中的实践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努
期刊
院室内感知觉对于室内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研究的价值.设计师的工作是要让被设计方的房屋在还没进行室内设计时,把设计方需求的室内感知觉提前虚拟出来,以供被设计方参
编辑出版学专业自创立以来已逾30余载,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当前该专业遭遇了毕业生就业难等困境,需要教育部门更新教育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着重从学科定位、课程设
摘 要:近年来,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教育界的新潮流。在这个大的教育背景下,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它既是一种新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本论文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陈述其存在的问题,二是问题成因的分析,三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有着相应的变化。近年来,学工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一种趋势。这既是教育界一种新机遇,也同时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