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

来源 :水土保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29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林保育土壤功能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评价其保育土壤功能,以加强林分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设.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4种不同密度(925,1 325,1 750,2 250株/hm2)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有机质等化学性质以及坡面径流泥沙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确定了 12项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EWM)对各密度油松林地的保育土壤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种林分密度的油松人工林,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全氮、全磷、氨氮、硝氮和速效磷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林分密度变化会不同程度地改变油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和径流泥沙量等12项指标,其中土壤容重、径流量、泥沙量均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氮、速效磷,随林分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不同密度油松林地的土壤物理结构、土壤肥力和产流产沙均随密度变化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土壤结构改良状况和土壤肥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径流泥沙量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地趋势;(4)对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表明,4种密度油松林中,随着油松林林分密度的增加,保育土壤功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密度为1 750株/hm2的油松林地保育土壤功能相对较好.从保育土壤角度出发,建议将1 750株/hm2作为晋西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经营密度,该密度油松林能较好保持水土,改善林地土壤质量.
其他文献
文章总结尤松鑫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尤教授认为其致病外因在于湿热疫毒,致病内因在于正气不充;病变以肝、脾、肾三脏虚损为主;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兼杂之证;病理因素多以湿热、气滞、血虚、阴亏为要,痰浊、瘀血为标;肝肾亏虚、湿热未尽是疾病持续进展的关键病机.尤教授临证时执简驭繁,细审虚实气血阴阳,基于不同脏腑间生理与病理相互关联的特性,巧施治法,紧扣基本病机,知常达变,灵活处方,疗效显著.
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问题,是科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其与动物疫病防控、人类健康、生物武器之间的微妙关系,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敏感问题,也因此备受世界各个国家重视.建立符合生物安全即国家标准的实验室,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安全的必要基础.结合吉林省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对吉林省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今后进一步加强吉林省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提升主管部门规范高效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究沙柳沙障腐烂过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铺设10年的沙柳沙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取样和室内指标测定法,结合RDA多元数据排序分析,揭示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随铺设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C∶ N与C∶ P呈上升趋势,10年后的C∶ N是1年的16.14倍,而N ∶ P呈下降趋势,10年后下降83.96%;(2)随腐烂程度的加剧,土壤MBC、MBN与MB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7年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年的2.67,2.18,1.43倍;(3)土壤碱
糖尿病便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大柴胡汤常被用于治疗消渴病的胆胃郁热证,但临床上其使用剂量常难以把握,大柴胡汤过用易导致脾胃受损,量少则难达清泻胆胃郁热之功.长桑君脉法脉息术理论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及证候特点,对大柴胡汤的用法用量进行适当调整,对属于“脉躁”型糖尿病便秘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羔羊感染后会出现急性败血型或消化代谢紊乱的肠型临床症状,不同病型致死率不同,其中败血型死亡率最高.通过对羔羊大肠杆菌病发病原因和病原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该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并提出了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以供交流参考.
多项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调控自噬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MIRI的发病机制与气血津液有关,而自噬通过清除降解“无用”蛋白质产生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的功能与中医气血津液理论相契合,因此,研究MIRI病机与自噬的相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将自噬与气虚、血瘀、痰浊病机相结合,探求其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索自噬在MIRI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为了揭示不同微地形汇流网络的特征,通过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合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相同降雨历时下,提取并分析了 60,90,120 mm/h雨强下,连续凹陷、间隔凹陷、连续凸起、间隔凸起、凹凸相连、凹凸相间以及对照组7种微地形措施的汇流网络.结果表明:(1)7种微地形的汇流密度随集水面积阈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间隔凹陷和凹凸相连的最佳阈值为450 m2,对照组、连续凹陷和间隔凸起的最佳阈值为550 m2,连续凸起和凹凸相间的最佳阈值为650 m2;(2)对照组、连续凹陷和间隔凹陷的汇流形态为树枝状,间隔凸
近代越医名家邵兰荪医术精湛,医名颇盛,处方用药独具特色,善用引药增强疗效.《邵氏医案》和《邵兰荪医案》等共400余则医案中,邵兰荪使用引药的医案近100则.据统计,邵兰荪所用引药有20余种,涉及疾病亦有20余种.文章依据医案内容,介绍了鲜荷叶、枇杷叶、陈海蛰、路路通、陈淘米泔水5种引药的运用.邵兰荪在具体临证时,常以鲜荷叶为引治疗暑湿为病,以枇杷叶为引治疗咳嗽气逆,以陈海蛰为引治疗肝火咳血,以路路通为引治疗胃脘疼痛,以陈淘米泔水为引治疗淋浊涩痛.遣药立方颇具风格,值得临床借鉴.
基于泾河流域内外14个国家气象站1971-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使用降水和潜在蒸散数据得到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标(SPEI),并结合反距离权重插值(IDW)、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泾河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泾河流域总体较干旱,但年际及春夏干旱趋势有所减轻,干旱事件易发生的季节次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年干旱在2011年发生突变,春、秋、冬干旱分别在1994年、2010年、1996年发生显著突变(P<0.05);跨越夏秋季的持续
文章介绍严隽陶教授“杂合以治”学术思想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严教授推崇“衷中参西”的理念,秉承“杂合以治”的思想,提出“杂合而康”的观点,崇尚中西医多种疗法下“君臣佐使”的疗法配伍理念制订康复处方,同时重视预防康复观,综合全面地预防、治疗、康复疾病,以达人体形神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全面恢复.严教授“杂合以治”学术思想对康复临床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现初步总结以期更好地传承老专家的学术经验,推动中国特色康复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