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题下初中英语问题链设计策略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ener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此提高教学实效性。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都是独立的,不能构成一个整体,也不能形成一个问题链,这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问题链这个概念,并将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生本课题;初中英语;问题链;设计;策略探究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当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可在英语教学中设计问题链,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学合理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然后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情境中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表达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也符合生本理念。例如,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有这样一个话题“Natural disasters”,这个单元Reading板块的题目是“The Taiwan earthquake”,这个话题就是围绕作者在台湾亲身经历的一次地震展开的。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让学生在生动的阅读情境中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这篇文章,将作者在地震中的真实感受把握好。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的视频或图片,为学生展示一些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及对人们情感上的创伤,如地震会害得有些人家破人亡,也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恐惧。将学生带入这样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创设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创建有关情境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理解和记忆一些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及一些细节性的信息。同时,学生在回答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不但要把握文章中的主要信息,还应该掌握一些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并且,学生可以在理解文章中心内容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文章中的词汇或句子来回答教师的问题。例如,让学生阅读“TheTaiwan earthquake”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链:1.What is the story about? 2.What was Timmy doing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 3. What did he feel at the very beginning?4. What did Timmy try to do?5.What happened to the buildings?6.How did Timmy feel?7.Can youretellthestoryaccordingtothepictures here?教师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链,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发掘故事中的每个情节,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到主人公Timmy在整个地震过程中的表现及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最终可以让学生在看到图片的情况下将整个故事内容讲出来。
  三、创设问题链总结,引导学生反思
  由于问题链本身就有一定的严谨性及整体性,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有效的信息。在生本课堂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做一些总结,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实际教学中,问题链通常贯穿于课堂始终,因为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可运用一些问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例如,在为学生讲解Unit6“Bird watching”中的“Listen and answer”时,教师为学生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What bird does Simon like best?What does the bird look like?How many types of birds are there in the world now?学生完成这三个问题后,教师可利用电脑或录音机为学生播放一段听力,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对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学生可以再一次了解和掌握问题链中每个问题之间的关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教师应坚持生本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问题链的设计,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及课堂效率,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敏.基于问题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11):54-58
  [2]陆小丽.初中英语阅读课“問题链导读”策略的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3(12):54-55
  [3]胡文娜.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J].英语教师,2018(7):137-142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江苏南通226100)
其他文献
【摘要】一直以来,语文这门课程都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身边事物的基础,在初中阶段,语文更是对青少年的综合能力,思想观念等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传统教学理念往往忽视了初中生的自我实践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也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生硬的知识。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使教育部门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对“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基本认识,对该种教学理论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听课效率,预习策略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本文在论述英语预习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学生英语预习的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前预习;预习策略  课前预习能够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但是,初中英语教师往往通过口头布置预习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并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所达到的教学
【摘要】英语教学本身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对学生的基础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以往,教师授课时,往往都是直接向学生进行知识传递,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为此,教师便需要采取课程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效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进而提升自身综合水平。本文主要描述了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并列举了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巧妙设计;有效导入;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分析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时代辅助教师开展教学的一个重要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是符合新课改潮流的一个必然选择。然而,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也不等于英语教学需要一直依赖于信息技术,这都是错误的融合教学理念,只有平衡二者,把握信息技术使用的“度”,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真正的教育价值。  1.巧用信息技术,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自进入初中
【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全媒体时代,科技媒体手段在初中学生海量阅读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全媒体时代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海量阅读入手,通过“丰富阅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等方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特别是海量阅读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海量阅读;方法;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行为从
文章对“人工智能”双语教学过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同时要处理好专业课程学习与外语
【摘要】“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大量几何学知识的前置知识点。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知识,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本文主要阐述在学习“勾股定理”知识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教学效率  在新课标视域下,教学工作的重心由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种大背景下,课程的设计工作也要不断推陈出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授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