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情况不但影响着整体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师们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所会遇见的典型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着手,探讨了可能能帮助解决这类难题、提高高年级小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年级 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63-01
前言:應用题是四五六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要点。一方面它考察的是学生对先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水平,可以视作是对前期教学成果的一个侧面检验;而另一方面,由于应用题常常具有着比较强的实际性,因而它也被认为是考验学生“学以致用”情况的关键标准之一。不过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自有其特点与难点,老师们唯有抓住特点、克服难点才能做好应用题的教学工作。
一、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教学目的存在偏差
教学目的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法、形式及老师们的教学指导倾向。在以往的高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应对考试、解答卷面问题的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的初衷与根本目的。
(二)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形式的单一主要体现教学的过程与内容上。在当下很多高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们常采用的是“先反反复复讲例题,再反反复复做习题”的套路式方法。不但其所讲的内容中有许多都不能与学生们的理解范围所契合,并且这些题目大多类型相似、结构雷同,老师所教授的解法也非常单一,通常只要能达到解题并得分的目的即可。学生们在对这些例题与习题的反复学习中虽然可以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术,但实际的思维能力却很难得到提高。此外,这种教学形式下的课堂氛围非常枯燥,教与学之间的沟通也相当地少,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迫大打折扣。
(三)对应用题教学的其它内涵认识不足
在很多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师的眼中,应用题的教学只牵涉到单纯的数学问题,但其实不然。虽然应用题的教学是以数学为基础,并且目的也主要在于对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与运用,但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却要考察到除去数学知识以外的,诸如语言阅读、思维创新等能力,它是一个多元、综合、将各方面能力有机结合的过程。但很大一部分高年级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时候却常常只关注于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情况,不能正确认识到应用题教学活动的其它内涵,因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这些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造成一些学生因为阅读障碍、思维死板等问题而难以学好应用题。
二、提升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办法
(一)端正教学动机
动机的偏差是一切不恰当方法与形式的根源,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们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教学目的,而高年级的小学应用题教学则理所应当要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用、创新能力为前提和目标。通过对应用题的学习,学生们既要能掌握好基础的数学知识点,又要能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对题目的解答之中,更要能树立起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让数学不但存在于学生们的课堂之上,更存在于他们的思维与实际生活里。
(二)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小学生年纪尚小,生活阅历有限,因此,教师们在选择应用题的教学命题范例时应当注意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一来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度与亲切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二来也有助于他们理解题目本身的涵义,避免产生误读或生涩感而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学语言的使用也应当成为老师们注意的一个方面。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当多使用轻快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语言,避免一板一眼、直奔主题。
(三)加强课堂互动
教与学双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也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方。故而在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们在课堂上不但应当关注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吸收情况,更应当及时地了解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反馈,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创新精神,分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与感受。使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活动中敢于表达见解、发现错误、寻找捷径,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此外,老师们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毕竟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同,学习中的阻碍因素也各异,只有耐心教导,各个击破,才能做到尽可能地帮助到每一个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
(四)精心选择练习题
一定量的练习在任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对于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来说也是一样,但过度的练习或者不适当的练习却很有可能起到与预期相反的作用。在选择应用题练习的问题上,教师们应当尽量采用内容经典、精巧、有创新性、能帮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习题,而不要盲目地对学生施以题海战术。练习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相同类型习题的过度练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比如由于过于枯燥而引起的学生学习热情的削弱、由于机械重复而造成的思维上的定式等等。
(五)注重对应用题所涉及的其它内涵方面的指导
正如上文中已经介绍过的,应用题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数学教学指导,而应是一个多方位、多角度的能力培养。它不但要运用到基础的数学知识,更考验着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思维的分解与整合能力等等。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确实存在不少学生因为语言能力不强、常识性思维不清晰等原因而造成应用题学习困扰的情况。所以,教师们在进行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多多解读常识性问题,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应用题的内涵、建立正确解题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郭术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2]大米玛顿珠.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探索学刊,2011.
作者简介:
李丽娜,女,大专,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慈山学校,小学数学高教教师 。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年级 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63-01
前言:應用题是四五六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要点。一方面它考察的是学生对先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水平,可以视作是对前期教学成果的一个侧面检验;而另一方面,由于应用题常常具有着比较强的实际性,因而它也被认为是考验学生“学以致用”情况的关键标准之一。不过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自有其特点与难点,老师们唯有抓住特点、克服难点才能做好应用题的教学工作。
一、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教学目的存在偏差
教学目的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法、形式及老师们的教学指导倾向。在以往的高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应对考试、解答卷面问题的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的初衷与根本目的。
(二)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形式的单一主要体现教学的过程与内容上。在当下很多高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们常采用的是“先反反复复讲例题,再反反复复做习题”的套路式方法。不但其所讲的内容中有许多都不能与学生们的理解范围所契合,并且这些题目大多类型相似、结构雷同,老师所教授的解法也非常单一,通常只要能达到解题并得分的目的即可。学生们在对这些例题与习题的反复学习中虽然可以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术,但实际的思维能力却很难得到提高。此外,这种教学形式下的课堂氛围非常枯燥,教与学之间的沟通也相当地少,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迫大打折扣。
(三)对应用题教学的其它内涵认识不足
在很多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师的眼中,应用题的教学只牵涉到单纯的数学问题,但其实不然。虽然应用题的教学是以数学为基础,并且目的也主要在于对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与运用,但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却要考察到除去数学知识以外的,诸如语言阅读、思维创新等能力,它是一个多元、综合、将各方面能力有机结合的过程。但很大一部分高年级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时候却常常只关注于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情况,不能正确认识到应用题教学活动的其它内涵,因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这些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造成一些学生因为阅读障碍、思维死板等问题而难以学好应用题。
二、提升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办法
(一)端正教学动机
动机的偏差是一切不恰当方法与形式的根源,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们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教学目的,而高年级的小学应用题教学则理所应当要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用、创新能力为前提和目标。通过对应用题的学习,学生们既要能掌握好基础的数学知识点,又要能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对题目的解答之中,更要能树立起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让数学不但存在于学生们的课堂之上,更存在于他们的思维与实际生活里。
(二)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小学生年纪尚小,生活阅历有限,因此,教师们在选择应用题的教学命题范例时应当注意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一来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度与亲切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二来也有助于他们理解题目本身的涵义,避免产生误读或生涩感而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学语言的使用也应当成为老师们注意的一个方面。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当多使用轻快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语言,避免一板一眼、直奔主题。
(三)加强课堂互动
教与学双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也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方。故而在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们在课堂上不但应当关注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吸收情况,更应当及时地了解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反馈,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创新精神,分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与感受。使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活动中敢于表达见解、发现错误、寻找捷径,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此外,老师们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毕竟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同,学习中的阻碍因素也各异,只有耐心教导,各个击破,才能做到尽可能地帮助到每一个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
(四)精心选择练习题
一定量的练习在任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对于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来说也是一样,但过度的练习或者不适当的练习却很有可能起到与预期相反的作用。在选择应用题练习的问题上,教师们应当尽量采用内容经典、精巧、有创新性、能帮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习题,而不要盲目地对学生施以题海战术。练习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相同类型习题的过度练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比如由于过于枯燥而引起的学生学习热情的削弱、由于机械重复而造成的思维上的定式等等。
(五)注重对应用题所涉及的其它内涵方面的指导
正如上文中已经介绍过的,应用题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数学教学指导,而应是一个多方位、多角度的能力培养。它不但要运用到基础的数学知识,更考验着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思维的分解与整合能力等等。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确实存在不少学生因为语言能力不强、常识性思维不清晰等原因而造成应用题学习困扰的情况。所以,教师们在进行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多多解读常识性问题,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应用题的内涵、建立正确解题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郭术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2]大米玛顿珠.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探索学刊,2011.
作者简介:
李丽娜,女,大专,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慈山学校,小学数学高教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