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日本文化中悲剧意识的表现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文化中含有强烈的独特悲剧意识。分析日本文化中悲剧意识的表现有利于了解日本悲剧意识的独特性。日本文化中悲剧意识表现在多个方面,该文主要从日本人生存生活、日本武士、日本樱花和日本文学四个方面简要分析日本文化中悲剧意识的表现。
  关键词:日本文化;悲剧意识
  一、引言
  日本文化中具有强烈的悲剧情节性。日本民族是一个悲剧意识发达的民族,在古代神话传说、历史及近现代生活中都包含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尽管日本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识体系是在儒佛教传入后方始形成,但其悲剧意识体现在日本生活、价值体系、美学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质。分析日本文化中悲剧意识的表现有利于了解日本悲剧意识的独特性。
  二、日本文化中悲剧意识的具体表现
  日本文化中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试从人们生存生活、日本武士、日本樱花和日本文学四个方面横向简要分析日本文化中悲剧意识的表现。
  (一)人们生存、生活中的悲剧意识
  人类生存环境中最基本的是自然环境,其构成人类生活基础的衣、食、住等生活文化。日本民族在面对自然环境的威胁和压力时进行了坚强的斗争,刺激了民族的抗争欲望,亦促进了民族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古代日本人由对森林的依赖和崇拜、对大海的探索和征服产生了对自然的爱和对生命的崇拜,继而萌芽了对自然生命消逝、人生无常的感伤意识和抗争意识,有了最初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
  现代的日本人在生活中亦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做任何事都要求像模像样,尤其是在工作上。日本人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负责,要求完美,遇到不懂、不理解的事情都要亲自实践考察、验证,不能不努力、拖别人后腿,不能被别人耻笑。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现出日本文化中的悲剧意识。日本有很多人选择在其事业处巅峰时自杀,亦是基于一种生命要在其最绚烂之时消逝的悲剧情节。
  (二)日本武士的悲剧意识
  日语中有一句谚语叫:“花数樱花,人数武士”。日本武士崇尚武士道精神,其精神境界就是看透死亡,能够果断地、毫不留恋地、毫不犹豫地死。日本武士为了主君、为了自己的名誉,随时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他们认为与生时的辉煌相比,更让人折服的是死时的尊严,如樱花绚烂后凋谢一般有一种悲壮、悲烈的美。很多武士的剖腹自杀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气节,是最最忠义的表现。所以在二战中会出现战败的日本武士、士兵集体自杀的行为,他们认为是忠于天职、荣誉地去死,不成功,便成仁。可以说,日本的武士、武士道精神体现了非常浓厚的悲剧意识。也正是由于此,日本武士常常会与樱花联系在一起,且以樱花自喻或自况。
  (三)日本樱花中的悲剧意识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不同于代表日本皇室的菊花,它代表着整个日本民族,体现了日本民族基本的性格特点。樱花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全世界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人那样爱樱花,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甚至已经达到痴迷和疯狂的程度。樱花作为一种风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已融入日本文化。只要说到日本文化,樱花绝对不可不提。
  樱花的生命很短,在日本有“樱花七日”之说。樱花绽放时,一片片细细小小的花瓣瞬间开放,色彩斑斓,绚烂之极,尔后顷刻之间凋零落下,如阵阵花雨,消逝成泥。在日本人眼中,樱花凋谢的美要大于樱花盛开时的那种妩媚和娇艳,不污不染,干净利落。樱花在最灿烂时迅速凋谢所表现的那种悲壮精神最为日本人所欣赏。日本古老诗歌集《万叶集》有一句:“色香聚散,人是无常”,樱花的易逝易碎、美丽哀愁让日本人感受到了诸多的含义,也常被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相联系。前面提到日本武士亦钟爱樱花,常以樱花自喻或自况,其真正缘由就是樱花那种不滞不沾、随风飘零、转瞬即逝的美,和武士毫无保留的死同样悲壮、凄美。
  (四)日本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悲剧情节性在哀物、哀人的日本文学艺术风格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日本人的樱花情节奠定了日本文学物哀的传统,而后又由此发展到哀人。如日本《源氏物语》一书,有学者指出其“悲剧性截然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悲剧形式,不是通过情节的冲突加以表现,而是把一连串的生活琐碎细节诗意化,通过内在的体验表现悲剧性,表现悲剧的冲突,从而构成日本文学特有的阴柔美的静态悲剧形式”。《源氏物语》中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情感,人的内心忧患与物的沧桑凄婉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由此亦可读出日本文化中其悲剧意识的独特性。
  再以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为例,他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如《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主调都是虚无、哀伤、悲剧的,有一种孤独、哀伤之美。川端康成本人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境界,其作品代表了日本传统文化中最为精萃的部分,包括悲剧意识。而川端康成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到4年即自杀,诠释了生命要在最绚烂时凋落,诠释了死是最高的艺术,死就是生。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日本人的生存生活、日本武士、日本文学和日本樱花四个方面都能充分表现日本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且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日本武士以樱花自喻,日本文学多对樱花的描写表现物哀之美,日本武士、日本文学和日本樱花的悲剧意识又融合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形成了整个日本民族强烈、独特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是日本文化的一种特质,贯穿、渗透于日本民族的各个层面。
  参考文献:
  [1]丁小航.基于日本文学角度的日本文化探究[J].文学界,2012(11).
  [2]林少华.日本人的悲剧情结[J].社会科学报,2012(4).
  [3]詹跃仙,李蒙.<源氏物语>的审美情趣及其日本民族文化特征[J].社会科学论坛,2008(14).
  [4]樊丽丽.浅析樱花对日本民族特征的影响[J].岱宗学刊,2007(4).
  (作者简介:张婷(1988.2-),女,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研究生。)
其他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等基本价值取向。为此,我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在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建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
水利部有关领导近日指出:从目前和长远需要看,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必须创新,当务之急是重点抓好四大改革措施。水资源要统一管理,必须强化国家对水资
期刊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形势的发展,必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发展个性,创新学习;游戏学习,体验新知;直观形象,唤发兴趣;精心设
期刊
期刊
根据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及相关资料对广西的人力资源现状、经济发展现状特征进行概括和分析,建立了耦合系统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两者之间的关联度、耦合度评价模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管理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给农经工作赋予了更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柳林县农经工
电子产品为儿童带来了智力开发与娱乐消遣等积极影响,以及近视、睡眠障碍等负面影响,作为家长应当加强引导与管教,合理限制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为儿童营造利于身心健康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