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古琴谱以外,《弦索备考》是迄今为止中国器乐发展史上记录最为详尽和完整的一部弦索乐器的演奏谱了。《弦索备考》所记录的是乐器化、指法化程度较高的弦索乐器演奏谱,既可独奏,亦可合乐,修身养性,娱己悦人。诸器之间亦分亦合,此起彼伏,但是独立成乐,互不依赖,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分谱"、"总谱"或"配器"的概念一言以蔽之。西方音乐的历史是以作曲家为核心的发展史,作曲的技术理论与创作实践(作品)以及演奏家的艺术实践贯穿近几百年来西方音乐的发展轨迹;中国传统音乐多以传人为核心,是以口传文化的形式得以沿袭流传的历史。因此对于中国弦索音乐的直接操作者而言,我们以为,《弦索备考》的价值在于企图超越口传心授的脆弱,试图留下尽可能多的音韵、风韵、神韵。1984年中央音乐学院聘请曹安和先生为顾问,对《弦索备考》进行首次探索性的研究和实践性的演奏。1986年1月10日,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与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了以复原古谱为原则的《弦索十三套专题音乐会》。2009年11月14日,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了以复活古谱为原则的《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全本音乐会》。较之20多年前,我们对于这部弦索音乐的认知有所深入,尽管仍有许多不解与困惑,权借"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全本音乐会"的举办与"清代古谱《弦索备考》"CD专辑的面世之机,就我们对《弦索备考》的重新认知以及一些所关注的问题略作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