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禅并重”的农业伦理意境与佛教中国化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fxue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大优良传统,即"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和"国际交往"。其中的"农禅并重"乃是佛教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农业伦理的宗教化表达,同时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在印度佛教中,寺院大都位于城市及其周边,僧人实行"乞食"制度,自己不用从事获取食物的生产劳动,食物由信徒供养;然而,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种种原因,中国佛教逐渐走向"山林化",僧人逐渐退居山林远离城市,从而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供养,于是就只好自己开荒种地,从事农业劳作,并受禅宗观念的影响,直接将这种农业劳作视为修行,从而发展出了"农作即修行"的"农禅并重"体制。同时僧人们还有意识地用农业场景和农业话语来表达禅宗和佛教的理念,从而产生了许多"以农说佛"的禅宗作品。
其他文献
本文考证了《西楼记》传世版本、存佚现状及版本源流情况,将存世版本归纳为陈继儒批评本、剑啸阁自订本、冯梦龙改本三大系统。
X线胸片作为肺部检查最普及的方法,在肺癌的诊断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X线胸片密度分辨率的限制及与其他组织或病变相重叠等原因,又容易产生误诊。现将我科1985~2004
男,56岁。因颈部疼痛、心前区不适15天入院。15天前于夜间睡眠中突感颈部剧烈疼痛而惊醒,同时伴心前区闷胀、大汗,呕吐胃内容物,持续3小时后逐渐缓解。次日到某院外科诊为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