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胎证清白,侵犯谁的生育权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行打掉腹中胎儿,应该是女方侵犯了男方的生育权。可是,一名女子这样做之后,却向男方讨要生育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拍两散,腹中孩子男方拒认领
  刘静怡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农家,现年31岁。2014年正月,经人介绍,她与同县小伙方海波恋爱。大半年相处后,在国庆假期,因父母催促,两人按当地风俗举行了婚礼,但没领结婚证,便以夫妻名义同居。
  恋爱及办婚礼期间,方海波为刘静怡买了一些黄金首饰,价值共计5945元,并在举行婚礼当日支付礼金3万元。刘静怡的陪嫁物有格力空调一台、海尔洗衣机一台,共花费4200元。
  新婚燕尔本应甜蜜无比,但两人性格差异大,矛盾不断,小吵变成大吵,又缺少必要的沟通,矛盾越积越深。未出半个月,刘静怡一气之下离开方家,后一直未归。
  刘静怡前脚刚进娘家,方海波后脚便来到无为县人民法院,将刘静怡及其父母推上了被告席,要求他们返还彩礼,并赔偿名誉和精神上的相应损失。
  法庭上,刘静怡辩解说,离开时并没带走首饰,其他的彩礼情况也不是事实,自己反而还有陪嫁物品丢在方家,请求在本案中一并处理。刘家父母则提出,他们不是本案当事人,不应承担责任。
  就在为官司连续奔波的日子里,刘静怡去医院查出已怀孕。
  对于腹中的孩子,是留还是不留,刘静怡有过瞬间的犹豫。转念一想,自己虽然与方海波有矛盾,但孩子无辜。得到父母的支持后,她决定留下胎儿。为此,接下来的诉讼中,她提出希望在处理财产问题上考虑子女抚养费。
  听说刘静怡怀孕了,方海波先是一脸愕然,继而冷淡如初,还冒出一句意外话,“婚后,刘静怡一直拒绝同居,我们从未发生过性关系。孩子不是我的。”
  夫妻之间的事,谁能说得清道得明,刘静怡有口难辩。望著一同坐在被告席上的父母显得局促难堪、无地自容,看到旁听席上的亲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静怡感到莫大的耻辱。她拭去委屈的泪水,愤而指着方海波,“我会证明给你看!你要为你今天所说的负责!”
  自证清白,流产女方讨要生育权
  庭审结束后,刘静怡又气又恨,未出法院大门,便来到法院的立案庭,以方海波为被告,提起一般人格权诉讼,并申请对胎儿做亲子鉴定,以证明方海波与胎儿之间存在血缘关系。
  鉴定机构法医明确告知:“如果现在做亲子鉴定,胎儿就保不住。只能等孩子生下来再做鉴定。”这句话让刘静怡陷入了两难境地。
  要知道,方海波索要彩礼的官司在紧逼着,而且他矢口否认腹中胎儿与他有关,官司一旦输了,在刘静怡眼里,那等于自己的名誉就彻底毁了。待孩子生下来,谣言早不知道传出多远了,还能翻案,还自己清白吗?
  无奈,刘静怡多次找到方海波,表达了希望生下孩子的意愿,期待两人能坐下来好好协商。每每此时,方海波总是沉默不语,不予回应。刘静怡又请亲友做方海波的工作,仍未得到回复。可背后,方海波一方面向法院申请保留胎儿,另一方面仍表示孩子与他无关。方海波到底是怎么想的,刘静怡搞不清楚。
  多次交涉仍得不到回应后,刘静怡下了最后通牒,“我只等你24小时,如果不给出明确答复,我就到医院做人流!”
  24小时过去了,方海波那边没一丝动静。抱着一丝希望,刘静怡又等了方海波四天。最终,她彻底死心,无奈做了人流手术。法医通过取胚胎样本做亲子鉴定,证明胚胎与方海波存在亲生血缘关系。刘静怡为此花去医疗费共计3821.59元,以及鉴定费3000元。
  “虽然证明了清白,但这不是我本意。我很想留下孩子,可方海波故意歪曲事实,致我名誉受损。”法庭上,刘静怡难抑悲戚,抽泣起来。她认为方海波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生育权,给她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损害,她要增加诉讼请求,要求方海波赔偿精神损失费3万元,并共同承担因此发生的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等,并支付亲子鉴定费。
  方海波反唇相讥,“孩子是你自己打掉了,怎能说我侵犯了生育权?何况我已向法院申请要保住孩子的,是你侵犯了我的权益。”
  谁侵犯谁,两級法院意外回应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诉讼过程中,方海波隐瞒事实真相、推卸责任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刘静怡的身心健康,也损害了刘静怡的生育权及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方海波一次性赔偿刘静怡医疗费3675元、精神抚慰金7000元,并判决鉴定费由方海波负担。
  方海波不服,向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他诉称: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与真相不符。双方的纠纷是刘静怡的过错导致。最终,芜湖中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而对于方海波提起的彩礼纠纷案件,一审无为法院认为,方海波以结婚为目的,购买了黄金首饰并在婚礼时给付礼金,应认定为婚约期间,按习俗做出的行为。但因双方没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且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为此,方海波要求返还彩礼,符合法律规定。
  综合本案实际情况及当地因素,法院判决,刘静怡以陪嫁财物折抵部分彩礼后,应另返还方海波1万元。
  【以案说法】
  作为一种科技手段,我们不否认亲子鉴定在发现真相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具体到一个个亲密关系、一个个家庭,人们更要彼此理解、体谅,让人性之爱呈现。否则,就会发生如本文男方步步紧逼,女方只得以科技证清白,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
  (文中人名系化名。)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其他文献
她不喜欢婆婆,尽管那时还不是婆婆,叫阿姨。那时,她们第一次见面。她只见到了婆婆,公公在世,不过重新成了家。她觉得独身太久的女人不好相处,男友安慰她说,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第一次相见,她们执手,双双坐在沙发上,婆婆看似漫不经心的话题,其实暗藏玄机,有点像面试。她倒不怯场,化解得漂漂亮亮。  那一次婆婆说到了孟母,她以为要大吐苦水,不想却是说孟子回家看到妻子双腿张开坐着,像簸箕。孟子觉得这不合礼仪,要休
期刊
晚睡  Q:我和老公去年结婚,婚前他几乎是我的“冬日暖阳”,但婚后发现和他沟通特别困难。我再怎么吵,他都不置一词,也不哄我。他还是典型的妈宝男,婆婆对他极度溺爱,不上班,不工作,有游戏就可以。我刀子嘴豆腐心,每次都说“不想好好过就不过”,其实只是想让他好好过。我真的对这段婚姻绝望,但又不想放弃。  A:每段婚姻都有磨合期,在这期间,离婚的念头“我怎么瞎了眼和你结婚”,恨不得掐死对方的念头,此起彼伏
期刊
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比成人更纯真,能更敏感地捕捉美。可人们很容易走入误区,寄希望于“培训班”强化孩子的美育。  与此不同的是,戴亚楠与两个儿子结成生命合伙人,自己也成了中国新生代家庭美育专家。  不打扰,相处的最高境界  戴亚楠1975年生于辽宁丹东市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在外企工作多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读MBA后,她回到北京,创办了教育咨询公司。2007年2月,她生下大宝,三年后小宝又出
期刊
很小的时候  父親的脊背是我的摇篮  温暖宽厚  驮着疲倦的我进入梦乡  童年时  父亲的脊背是成长的标杆  天天盼望着自己长高,长高  盼望着有一天和他并肩而站  长大后  父亲的脊背是一个模糊的身影  我时常忘记  只有在最无助的黑夜  才会把它想起  现在啊  父亲的脊背如同一张弓  被岁月拉弯后再也直不起  可是,我腳下的每一个足迹  都刻着它的笔直与伟岸  父亲啊  当夕阳映红天边时  
期刊
极度脆弱,是伴侣也无法理解的痛  “戏剧更多的是无病呻吟。”一天晚上,妮基·桑法勒这样对丈夫说。  那是1952年,二战已结束好几年,全世界欣欣向荣。而她,也不再只是《生活杂志》封面人物。当年11月,她还登上了法国《风尚》杂志封面。  她是国际超模,又是小女孩劳拉的母亲。年轻的她什么都有了,让人嫉妒到跺脚。她却声称讨厌既定目标了。  她的丈夫哈利,还在哈佛大学音乐系深造。她則在学戏剧和表演——她曾
期刊
有个朋友说,每个令人朝思暮想的女人身后,都有一个烦透她的男人。以为是他的经验之谈,却是某部电影的台词。  总有些台词恰如其分,像电影《爱你九周半》里就有一句很有名的台词: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爱情犹如光影于水波的映照,天光云影共徘徊,总是有些变幻的。变幻得好,多彩多姿,变幻不好,差不多就破灭。  专家说爱情是个速朽之物,保鲜期差不多就是九周半。也有专家认为保鲜期长一点,不超过十四个月。算不上
期刊
一项国内网络调查显示,有34.5%的母亲选择全职照顾孩子,其中高学历女性越来越多。此外,全职妈妈上升比例逐年增加。然而现实中,并没多少人关注到全职妈妈为家庭、社会做的努力,没有意识到家务劳动究竟价值几何。  一场纠纷中,有位全职妈妈向肇事者索赔误工费,却被拒绝。为了找到认可,她官司一打就是三年,四上法庭三次败诉……  意外车祸,全职妈妈怒讨误工费  今年44岁的龚慧,家住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集贤里。
期刊
最近看到“心灵安全岛”这个词,感觉颇有新意,让人联想到公路上的“安全岛”、战争时的掩体……缓冲、修复、疗伤,然后满血复活。  尤其在移动電子商务、共享单车等新事物层出不穷,大数据、云服务等网络技术一日千变的今天,这词听来颇有疗愈心灵的感觉。时时处在淘汰、掩埋、搏杀、新生、裂变中,昨天的精心规划,今天面目全非,到明天则一无所知。身处其中,感觉身体被掏空,无奈焦灼,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时代淘汰。  如何找
期刊
在阅读越来越成为消遣,文字也不再承担更多文学要义的当下,只有直抵人心的文字才能将我们打动,散文尤其如是。  新锐女作家格致,被誉为“中国北方的玛格丽特·杜拉斯”,曾获“布老虎散文奖”“人民文学奖”“吉林文学奖”。她的散文集《从容起舞:我的人生笔记》与强调“公共经验”的散文截然不同。她既不掉书袋重复古人的经验,也不在他人文字里掘金,既不作说教状也不作深思状,而是将个人经验进行冷静提炼,从而上升到共同
期刊
最初看《卡萨布兰卡》这部经典电影时,还年幼懵懂。以为里克把两张等同性命的通行证,交给维克多和伊尔莎,是出于对伊尔莎的爱,是出于对道义对正义的憧憬。但后来我明白了,这种义薄云天,必须展示给能欣赏它的人。体会到这份牺牲之壮阔的,其实是维克多。  维克多内心强大,志向高远,是里克渴望成为的那种人。里克交出通行证,其实是在交付一种更高的爱,是表达对维克多的倾慕,是对理想之人的成全。伊尔莎只是两个男人之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