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前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c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胫骨前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痉挛程度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胫骨前肌注射组(TA组)和常规注射组(CG组),每组患者28例。CG组患侧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均分2个位点注射BTX-A,每个位点各注射50 U,胫后肌也分2个位点注射BTX-A,每个位点35 U。TA组患者注射位点和剂量均于CG组相同,但增加胫骨前肌单个位点的注射,剂量30 U。于注射前、注射2周后、注射4周后和注射12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足跖屈肌群和内翻肌群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10 m步行测定(10 m-WT)、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评分以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

结果

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2组患者足跖屈肌群和内翻肌群的MAS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组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足内翻肌群的MAS评分分别为(2.43±0.34)分、(2.32±0.62)分和(2.15±0.56)分,与CG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2组患者的10 m-WT、FMA评分和TUG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组注射2周和4周后的10 m-WT、FMA评分和TUG与CG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前肌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足内翻肌群的痉挛程度,并对其步行功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制作一款可辅助康复医师及治疗师评估手外伤患者康复程度的数据手套评估系统。方法本研究设计并制作一款包含有13个6轴惯性传感器的数据手套,并选取10例健康受试者和3例在邵逸夫医院康复科治疗的手外伤患者进行试戴,将手套中每个传感器采集的X轴、Y轴、Z轴3个方向的加速度及角速度数据传输到电脑终端,并运用角度解算算法计算被试者各手关节活动度。为验证该数据手套是否能有效反映手外伤患者手关节活动能力,本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MNS)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3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rTMS+MNS组(n=17)和rTMS组(n=1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TMS+MNS组在此基础上叠加MN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刺激频率10 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
目的观察和比较动态电动起立床训练和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健康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青年受试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普通组和动态组,每组10例。普通组接受常规电动起立床训练;动态组接受动态自动调节的电动起立床训练,其训练过程通过编程自动控制的装置,使起立床在设定角度之间来回缓慢摆动。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对2组受试者进行BAEP测量;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
目的对比功能训练体系干预与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慢性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则采用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再给予个体化功能训练,持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治疗7 d及治疗14 d时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评定项目包括患侧竖脊肌及多裂肌表面肌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易化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过程中因患者疾病复发或依从性不好自行退出等原因,易化组2例脱落,对照组1例脱落,最终完成治疗患者共87例,即推拿组30例,易化组28例,对照组29例。推拿组接受推拿疗法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易化组接受易化技术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
目的观察8周跑轮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并探讨一氧化氮(NO)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及运动组,另选取15只健康Wistar大鼠纳入对照组。运动组大鼠进行8周随意跑轮运动,安静组及对照组大鼠饲养期间均无特殊干预。通过电刺激(频率包括1 Hz、2.5 Hz和5 Hz)大鼠腰部交感神经诱导缩血管反应,电刺激胫神经诱发小腿三头肌收缩,记录安静时
目的探讨物理治疗结合个体化定制矫形鞋垫调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LBP)患者下肢生物力学后,患者症状与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非特异性LBP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在物理治疗的前提下穿戴定制矫形鞋垫,对照组仅给予物理治疗。2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教育(含康复训练中错误动作的纠正、日常生活中错误姿势的纠正和正确姿势的学习)、超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The benefits of cryotherapy after orthopedic surgeries such a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are well-documented, and include reduced surgically-induced intra-articular inflamm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模式的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斜颈专科门诊治疗的92例CMT患儿(月龄均在3个月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CF-CY理论架构,选取部分ICF-CY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的类目,并结合常用的评价指标与之相匹配,对患儿开展为期6个月的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