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时代“谦让”确实难出口吗?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tia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给孩子们组织了一节中班语言活动《孔融让梨》。在备课的时候,我心想:经典的伦理故事,又是语言活动,这组活动的组织一定是清晰而流畅。没有想到的是,今天和孩子们互动下来,想象中流畅的活动却让我在故事的核心总结上颇费了一番周折。
  活动开始了,我通过《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引出小主人公,给孩子们完整讲述故事《孔融让梨》。再通过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幼儿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并参与“分角色表演”。
  活动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想通过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把孩子们在故事中听到和表演中看到的谦让精神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有效延伸一下,于是说到:“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今天有小朋友到你家里去做客,小客人非常想玩你家里的一个玩具。如果你也想玩,而玩具又只有一个,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立刻引来孩子们琳琅满目的回答,有的说:“让妈妈再买一个。”;有的说:“让我玩够了可以给他玩。”;有的说:“他怎么自己不带玩具呢?”;还有的说:“让妈妈再买就多花钱了。”没有一个孩子提到可以通过商量决定谁先玩,更没有人决定让小客人先玩。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继续引导道:“小客人今天高兴的来做客,你这个小主人有没有一个好办法招待他呢?大家商量商量可能是个好办法哦,或许像孔融那样,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了,他可真是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啊。”我再次邀请幼儿代表到台前和我共同表演小客人做客分享玩具的小案例。当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小主人和小客人看中一样玩具都舍不得放弃时,有一个孩子高高的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我问:“宝贝,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他自信的站起来大声说:“先让吴邦正(小客人扮演者)玩!”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吴邦正是客人,要欢迎他!”我说:“哦,我应该把好玩的玩具让给客人先玩,欢迎他来做客!让我们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话说一遍吧。”
  活动结束部分我给孩子们做总结:“今天我们听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懂得了小朋友要学会恭敬长辈谦让弱小的道理。那我们就来布置一个小任务,今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餐后,请你为家人分发水果,你会把最大的水果分给谁呢?明天我们请小朋友一起来说一说。”没想到马上有一个宝宝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把大的水果留给自己吃行吗?”我顿了一下,走到孩子身边摸摸他的小脑袋说:“你有选择吃大的或小的权利,但是老师想,如果你能把大的水果先送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吃的话,他们一定觉得很幸福。如果不相信的话,今天你可以回家试试看。”孩子点点头。
  今天的活动纪实再次突显了当前社会中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的相关误区。很多家庭因父母年龄偏大,生宝宝较晚,所以孩子出生后一味溺爱,在家庭生活中,几乎没有规则可言。孰不知如此以来孩子就成了成人思维与行为的附属品,始终缺乏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自如交往和流畅互动的能力。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把孩子当作具有独立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社会自然人,父母更多的,应该给予陪伴,而非包办。
  社会发展虽快,父母面对自己的心肝宝贝该有的理智和科学教养态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在今天,我们也不乏看到“小皇帝”行为比比皆是。因为有求必应,因为来者不拒,我们的孩子更多的时候想到的只有自己,这里需要说明的应该是,孩子并非不具备关心他人的能力,只是在他的身边,尤其是最具安全感的家里,可能从来没有人需要他去主动关心。久之导致孩子缺乏在集体生活中有多元化能力与他人和睦相处产生合力的能力。
  对于孩子教育存在的基本误区。很多的父母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或者上了学,更多的教育责任是在教育场所或老师手里,如果孩子在成长发展中出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应该老师多想办法。其实,无论是教育场所和家庭,都只是孩子成长发展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元素——“环境”;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都是孩子成长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引领者、影响者、陪伴者”。在问题出现的时候,要家校双方通过有效协商讨论出科学可行的方案分别同时实施,双管齐下,孩子遇到的问题便会应刃而解。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精湛地总结和解析了在孩子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对其远期发展进而和谐融入社会生活的组织关系。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做出总结:“教育就是为孩子的生活做准备。”
其他文献
学困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教学,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读书被动
期刊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减负”做为执着追求的目标,按照“学习·研发·拓展”的思路,不断深化内涵发展,创建了“双自”教育特色,打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品牌,彰显了“高效管理”与“均衡发展”的实力。迄今,根据自主学习内涵的“基本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规程,在“理念、实践、研究、发展、创新”等若干层面,打造了胡家学校小学部创建高效课堂的新现象。  一、高效课堂内涵与外延的十大变化  1.总方针:“自主、均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