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历年“一号文件”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zhuang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破僵化体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是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必须强调党员、干部带头,模范地执行政策,杜绝不正之风。要按照我国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承包土地15年不变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文件明确了农村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农村繁荣富裕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扩大市场调节力度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从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业、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文件还提出扩大市场调节,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同时明确提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允许其存在和发展。文件指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十分脆弱,一部分地区农民种粮的兴趣有下降的迹象,在农村经济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城乡改革汇合后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节更加复杂。要认识到,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不但反映经济规律,也反映着自然规律,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也是時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是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01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强调,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文件要求,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延续了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版块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有序推动农业现代化
  2016年1月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三次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标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解决“三农”新老问题、有序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来源:新华网)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幾年,我国逐步开始建立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进行测试的制度,对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出新要求。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谈谈在学测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创新。  [关 键 词] 学测;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099-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职业人才技能要求的提高,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可以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投资媒体正在成为继投资网络后的又一股热潮,如今的中国报刊市场,似乎每一个新成员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不久前,参加首届中国传媒年会的世界传媒巨头惊呼:
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货代企业的发展入手,分析企业中货代专业英语的使用情况和现状,为进一步进行专业英语的教育教学打下基础。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freight forwar
期刊
蓝天白云,水天一色的博大胸怀,柔软沙滩、朵朵浪花总能激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崇尚,找个时间去海边休假疗养成为许多人的渴望,但海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有气候对疾病康复和身心
今年3月底开始,江西首次专门在乡镇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省财政厅已会同省政府金融办、江西银监局、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制定印发工作方案,全省乡镇“小金库”治理工
期刊
与尖峰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友法对话是一种享受:他机敏、睿智,思想火花常不经意地闪烁其间。我们谈得很流畅,心情的放飞缘于我们的相识相知。10年前王友法在省级建材主管部门当处长时
摘要:提升学生科学素质是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从初中化学教学入手,通过初中化学教育分析当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旨在提升初中学生科学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初中化学 科学素质 培养  科学素质是指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完善所需的基本品质.化学属于基础自然科学,它是初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学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