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8888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多灶性脉络膜病变,归类于白点综合征.目前病因不清,可能与免疫遗传易感性和异常的免疫反应相关.主要发生于中度近视青年女性,以眼底后极部多发的黄白色小点状病灶为特征,缺乏前葡萄膜炎和玻璃体炎体征.大多数患者视力预后较好,无需治疗,但其主要并发症——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引起永久、严重的视力损害.PIC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其他的有免疫抑制剂、光动力疗法、黄斑下手术及最近兴起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现就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定义、研究背景、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Q值优化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Q值和高阶像差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行Q值引导的个体化切削(F-CAT)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5例(70眼),其中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 K)17例(34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 18例(36眼),观察并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远期角
目的 评价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并探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4例(82眼),术前1 d应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患者6.0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面像差值,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IOL.根据全眼预测保留球面像差值将患者分为4组,A组:-0.15~-0.05 μm(12眼);
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继发眼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1999-2008年间收治的着色性干皮病继发眼部恶性肿瘤患者5例,平均年龄(44.6±4.9)岁,采用手术治疗,并对这些患者的手术方式、肿瘤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结膜角膜黑色素瘤1例,基底细胞癌3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5例患者随访3~6年、2例术后再发肿瘤,l
目的 探讨8~10岁视力不良儿童调节幅度与眼生物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2010年7月对北京市密云区三所小学三、四年级300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了调查.所有学生均接受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调节幅度测定以及生物参数测量.根据屈光度范围,将受试者分为A组(+0.75 D≤SE≤-0.75 D)、B组(-0.75 D<SE<-1.75 D)和C组(SE≥-1.75 D),分别进行调节幅度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温州医学院承办的眼科学与视光学领域的高级学术性期刊。本刊以广大眼科医生、视光配镜师、眼视光学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期刊
目的 观察术前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囊袋内旋转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32例(47眼)角膜散光均大于1D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25 mm).术前通过生物测量及软件计算确定IOL型号及放置轴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将IOL准确放置于目标位置.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充分散瞳后
目的 探讨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矫正术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斜视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来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合并斜视患者共33例,男14例,女19例,其中31例为外斜视,2例为内斜视,所有患者斜视度>15°.53只病理性近视眼的屈光度为-8.00~-30.00 D,矫正视力均低于4.9.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一组(5~18岁)、二组(1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患者眼调节状态的影响,同时对眼调节状态的变化与视疲劳症状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09年3月至8月来东风总医院眼科行LASIK的双眼近视患者60例(120眼),年龄18~35岁,术前等效球镜值为(-5.52±1.60)D,散光度<2.00 D,最佳矫正视力(BCVA)≥1.0.选择正视者20例(40眼)作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周
目的 探讨不同瞳孔直径下近视眼角膜前表面总像差的斯特列尔比(SR)与总高阶像差SR的正常值及其与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应用Sirius 3D角膜地形图仪对200例(400眼)进行角膜前表面总像差的SR和总高阶像差的SR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角膜前表面总像差的SR和总高阶像差的SR分别在不同瞳孔直径下(3.0、5.0、6.0、7.0 mm)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
目的 比较集合调节训练、三棱镜配戴矫正和近视屈光过矫在集合不足型外隐斜合并调节不足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横断面研究,将10~35岁的60名确诊为集合不足型外隐斜合并调节不足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行三棱镜配戴矫正,B组行近视屈光过矫-0.50 D戴镜矫正,C组行集合调节视功能训练,于3个月后复查隐斜度和视功能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采方差分析 结果 复查各项视功能参数3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