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家曾嵘和他的山水画艺术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州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产生过许多著名的画家。曾嵘先生的山水画艺术能在岭南画坛脱颖而出,实属不易。曾嵘先生从艺几十年来,由“师古人”转入“师造化”,在体验生活的游历中不断写生、提炼,是他绘画特有风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他的艺术追求有专一的方向,有清晰的思路,有行之有效的创作路子,找到了个性鲜明的风格。他是重视“表现”和善于“表现”的实力派画家。
  关键词:曾嵘;写生;创作;师造化;山水画艺术
  几年前,我还在大学读本科,暑假回家看到一本《自然心象——曾嵘画展作品集》,翻阅之后,一下子就喜欢上那用笔潇洒具有写生风情的山水画了,同时也记住了岭南画家曾嵘的名字。2014年9月,我从福州来到广州,考进广州美术学院高修班。转眼一年的紧张学习过去了,临别羊城的前一天,天赐良机让我有缘拜访了久仰的曾嵘先生。他高高的个子,沉静、儒雅、干练、豁达,看不出热情的曾嵘先生已经六十而耳顺,虽然说刚退休,但社会职务很多,还是很忙。他给我的名片上只挂三个头衔: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画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岭南书画院副院长。其实,我还知道他的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型画展、20多次广东省美展,有十几幅山水作品被中国邮政选为邮票发行。他曾在国内外举办过17回个人画展,并多次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进行艺术交流活动,还应邀在美国圣约翰大学、纽约大学等地讲学,为中国画走向世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走进曾嵘“松风斋”工作室,让人眼前一亮。宽大的工作室挂满他的山水画作品,有些在画册上见过,再见原作感觉很不一样。如果说看画册是“远看山水有势” ,那看原作就是“近看笔墨有质” ,非常难得。走近作品,一股清新润泽的山水气息扑面而来,呈现出画家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我的观感同来过这里的澳大利亚艺术家Mirra Hainsworth一样,正如她在《访曾嵘的艺术工作室》一文中所述:“走进曾嵘的工作室,我深入游历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一般。这块土地的每一个细节,每条瀑布,每一河川和建筑都通过他的神奇画笔和独特画风被一一再现。他的瀑布蜿蜒陡峭,犹如银河一泻千里。他的江河气势磅礴,犹如万马奔腾。所有这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我之所以喜爱曾嵘的画作,在于他能在融会传统的技艺基础上超越了自我,成就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广州人杰地灵,历史上产生过许多著名的画家,曾嵘的山水画艺术能在岭南画坛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曾嵘1954年生于广州,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名家黎葛民,受其熏陶,刻苦学习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经历了临摹、写生、创作的学习过程,逐步掌握了传统笔墨规范与丘壑经营要领。正如他的忘年之交著名画家黄安仁所言:“尽管此后又在广州美术学院及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深造,其画风不断发展,但岭南画派的艺术始终是他的第一印记。”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导师区大为与曾嵘相识30多年,他在回忆他俩友情的《春天·阳光》文中写道:“……那时我见过很多曾嵘临摹明清古画的作品。有沈周的、石涛的、袁江和袁耀的,还有王原祁的。临摹得很认真,一丝不苟。那年头,美术资料贫乏,但在越秀山的广州美术馆,时常会有一些展览,名为文物展览,交五角钱门票,馆方还借给一块小画板,画者可以席地而坐对着原作临摹。这就是曾嵘的课堂。曾嵘带上馒头和水壶,在美术馆从早画到晚,展览期间日复一日,刻苦用功。其间曾嵘认识了经常在那里一起临画的华南师范大学的黄云教授,还认识了美术馆的卢延光、何为、董丹东、李仁康诸先生。临画条件艰苦,一天下来手足麻木,别以为他是在做笨功夫。殊不知,有机会对着名家原作临摹,静静地感受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是难得的学习际遇。他在汲取传统的营养,为日后美术拓展打下基础。”我想,也许那时他自己也没想到,多年后的1995年他被吸收为广州美术馆特聘画家。
  一个生长于南方的画家,从表现南方山水开始,逐渐转向北方山水。这个转变跟他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关,也跟他的艺术情怀有关。也许他发现大西北的大山大水更适合自己性情的流露与表达,为了追求山水画艺术的大美境界,曾嵘不畏艰险深入青藏高原,探索黄河源头,寻找创作素材。他通过大量的实地速写、写生,在表现对象和表达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笔墨体系。
  他的付出终于获得回报,一批黄河流域风情的系列作品,受到同行、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我特别欣赏他那些蕴含“黄河之水天上来” 意境的《永恒的涛声》《大河之声》《飞越黄河》等作品,气势磅礴,极其壮美!
  曾嵘的作品之所以内涵深厚、笔墨精熟,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的自身修炼、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无关系。从曾嵘的作品中,可以领悟到:走近自然,画自己的画,加强画家自身文化修养一直是山水画家的一个长期的课题。从古至今是大自然造就了很多的中国画艺术大师,大师的作品又多来自对自然的感悟。我知道,中国画从一开始,既注重表现客观,也注重表现画家主观的精神、感情。1300年前,唐代山水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极其精辟地道出了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规律和美学主张。以观察为主,以传统以经营为依托的用心写生,其实是中国传统绘画认识自然的老办法。清初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写生这个意思。传统山水画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从存世的经典名画来看,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元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都是离不开写生的杰作。写生使画家获得了表现的题材,获得了具体的鲜活的形象;写生使画家得以将传统的笔墨语言运用到新的对象上,得以将胸中的意趣情境落实到直观的景物上。曾嵘正是通过写生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画在传统基础上的新发展。
  著名画家满维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撰文评论:“曾嵘的画不俗。……他所作的山水画,从造型、构图、笔墨、色彩,到神韵、意境、格调、感情,都显示出他的追求和个性。其后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研修,及在北京期间外出写生和创作,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曾嵘擅长山水画,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深入生活,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老练的笔墨功夫。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汉子,涉猎的题材却十分开阔,南方的小桥流水、西北的高原、黄河壶口、大漠的胡杨,及至欧美大陆,都是他把握和表现的题材。他能将景物传情达意地艺术处理,达到一种既耐人寻味又不失情感愉悦的效果。他置身现实之中,观察着他所倾向于看到的大自然现象,体现出画家对所处环境的特有感情。曾嵘钻研艺术原理,研究形式技巧,不仅对中国传统绘画有深入的了解,也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的内涵,曾嵘的笔墨语言有传统的一面,但从整体造型、意境、格调、感情都具有现代精神。”《秋色连山》这幅八尺见方的作品,是曾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的。这幅作品把秋色渲染得欣欣向荣、热情洋溢,给我的感觉是用笔细致而又怡然自得,不温不火,安闲中充盈着雍容之气,具有浓郁的山乡气息,远可以注目神游,近可以细索把玩,具有可游、可望、可居的传统审美功能,又有着丰富的现代意味的形式语言和当代意趣。满维起对此作品很赞赏:“以细小灵动的线条勾勒出大山的架构,淋漓的淡墨烘托出山峦的起伏,山下农舍掩映在霜叶丹红的树丛中,适逢集市,农民将自己家的农产品搬到街上待沽,也有货贩子在叫卖,苍凉宁静的山村,热闹起来。这是他在山西采风时所得。以新的技法构成,画面富有形式感而不失真实情感。”如果没有西北的生活经历,没有写生,根本就创作不出来这些优秀作品。
  在曾嵘的许多作品中,画面上的山水间常有牧人、羊群或村舍等元素,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自然而生动。我对《初晓》这幅作品情有独钟,其构图严谨,超凡脱俗,用笔遒劲有力,这与他的书法艺术修养有密切关系。画面上,那层峦叠嶂、气象雄伟的大山,让我想起了父爱如山;那山脚下清澈的流水滋润着大地,就像慈爱的母亲;那水岸边点缀的三匹骏马,给人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感。从曾嵘的《初晓》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是用“心”、用“神”来传达画家对客观的认识和感悟,把自然山水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其山水作品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那逍遥自在的心境,清逸脱俗的人性、松散疏放的心态和闲愁无尽的心绪,以及其宁静悠远又积极向上的艺术境界。
  曾嵘先生从艺几十年来,由“师古人”转入“师造化”,在体验生活的游历中不断写生、提炼,是他绘画特有风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他的艺术追求有专一的方向,有清晰的思路,有行之有效的创作路子,找到了个性鲜明的风格。他是重视“表现”和善于“表现”的实力派画家。他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个性化抒情风格,使得作品的张力更加饱满。特别是他的黄河系列山水,成功的地方在于很好地把握巨大尺幅的作品创作,形成宏大的格局和气象,洋溢着磅礴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钟声,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进修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熟练工人的重要途径,单靠早期企业内部的学徒培训和学校内部的知识传授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
<正> 技工学校的教学必须以生产实习为中心,强化操作技能训练。‘进行实习教学必须要有足够的厂房(或场地)和足够的教学设备,因此,建立比较稳定的可靠的生产实习基地是搞好技
摘 要:针对当前技师学院学生语文阅读层次低、愿望低、能力低的现状,本文提出,急需通过拓宽知识面,创造好的育人环境,开展正确的阅读指导,激发阅读兴趣,延伸课堂教学等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随着职校招生门槛降低甚至取消,学生进校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思想素质更是每况愈下。具体到语文课教学来说,面临着“不想学、不愿学、不会学”的尴尬。笔者对所在学校部分班级开展的
吴青霞是中国书画史上屈指可数的女画家之一,她自幼学习绘画,擅长花乌、山水、人物等不同种类的画法,尤以鲤鱼和芦雁出名。而她的作品却不常出现在拍卖市场上,价格也未达到其应有
博雅塔下,未名湖边,咸宁创业先锋齐聚,共话地方经济发展。  2015年12月20日至25日,由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咸宁博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湖北省咸宁市“创业先锋”北大培训班,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集贤”多功能会议厅顺利结业。本次“创业先锋”培训班旨在积极引导咸宁市创业者在创业路上跨越发展,实现创业创新、成长成才,在咸宁市形成“想创业、会创业、创大业、争先锋
<正> 办学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县(市)级技校不可能象省、部属技校那样具有稳定的专业设置、稳定的师资队伍、比较充足的教学经费、广阔的招生区域和多渠道的分配途径。县(市)
摘 要: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但又危机重重的状态中,由于高校内部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没有针对其自身的特点,而是采用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导致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情况一直严重滞后,并不符合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状态。“生态式教育”,将生态与课程教育相结合,以人为本,摒弃了原本基于书本知识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发展状态进行教育活动。根据这种教育模式进行课程学习,才能培养出符合
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的创作选择的是其中一个分支:工笔人物画。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随着老一辈和新一辈的学者们不断开拓创新,中国
<正> 时代的急剧变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的深化改革,产品的日新月异,正在向教育发起新的挑战。很多新职业的兴起和一些旧职业的更新、转化或消失,使得社会职业的分工出现了
<正>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正开展学习、借鉴联邦德国&#39;双元制&#39;职教模式的试点和讨论。&#39;双元制&#39;的核心是职教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企业与学校联合培育人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