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视角下国内煤矿安全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 :煤炭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hu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晰人因失误造成的煤矿安全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统计分析和文献计量学,借助Citespace软件对CNKI期刊数据库2000-2019年的1490篇有关煤矿工人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并对现有研究成果从管理和矿工个体两个层面进行划分归纳.结果表明,我国人因视角下研究领域内的核心科研力量初步形成,研究主要聚焦于矿工不安全行为、不安全心理致因因素的探究.研究发现研究侧重点和方法逐渐从行为理论、认知心理学向认知神经学转变,未来通过更先进的神经测量工具有望从根本上揭示矿工的行为机理.
其他文献
针对高产能矿井提升机运行负荷大、 窜绳与调换绳频次高,常规调绳占用时间长、 机械手夹紧力不足等问题,基于双楔卡绳原理与液压夹紧技术,提出并优化了自平衡举升多绳摩擦提升机调绳装置.经麦垛山副井提升钢丝绳调换应用验证,单次换绳可节约换绳时间96h、节省费用19.45万元,具有换绳工艺简单、安全、快速、高效等优点.
综放沿空巷道底鼓不仅造成巷道的破坏,对窄煤柱、 巷旁充填体乃至整个巷道的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强烈的底鼓带来大量的维护和翻修工作,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的生产,大大增加了巷道的支护和维修费用.采用Winker弹性地基理论模型,建立了沿空留巷底鼓力学模型,结合工程案例,对巷道底鼓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煤与巷旁支护体侧底板变形接近零,巷道区域底板变形呈现为“抛物线”特征,具有非正对称现象,底鼓最大变形处位于靠近巷旁支护体侧,最大值为628mm;实测变形监测100d后底鼓量最大值为645mm,理论模型最
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人工巡检工作强度大,特别是大坡度带式输送机巡检易受落煤、飞石等影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设计了煤矿悬挂式巡检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研究了系统整体架构和各类传感器布置方式,重点探讨了巡检机器人图像采集、语音识别、环境感知和无线通讯模块的功能设计和参数优化.开展了煤矿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了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性能,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仪表数据识别、旋钮状态识别、胶带跑偏识别、火焰识别、声音检测、异常报警等功能,具备煤矿运输系统状态的地上、智能手机端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
采用调整离散频率域高斯窗函数离散变量取值的方法对传统离散S变换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和改进两种离散S变换算法的槽波地震数据时频谱,验证了改进离散S变换算法保持了离散频率域高斯窗函数的对称性,实现了负频率时频谱不再失真并与正频率时频谱对称的效果.对比分析数值模拟槽波地震数据和实测槽波地震数据的两种离散S变换槽波信号提取的应用效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离散S变换,改进离散S变换时频谱中槽波信号在时频域的分布与原槽波信号在时频域的实际分布较为一致,对改进离散S变换时频谱进行槽波信号时频域滤波和反S变换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