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终身教育理念,创新培育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基于终身教育理念,在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专业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课证融通模式、大赛机制、网络资源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对模具专业培养创新型高端技能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终身教育理念
  1.引言
  结合发达国家的职业能力观,认真审视我国职业教育,我们在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需充分考虑我国及各地方实际情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先进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创新为推动力,制订全方位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1],多路径创新培育高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育路径
  2.1全方位打造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由各行业、企业一线专家、行家及学校资深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对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素质等方面的分析,确定模具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主要由专业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及综合能力等组成。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融职业的基本需要、企业的具体需要和个人的自主选择于一体的柔性课程体系,重点打造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积极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校企深度合作,创新现代高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体现人文基本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等,全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敬业爱岗、诚信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强化学生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动力源[5]。
  2.2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规格要求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高层次性和职业综合性,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此,我院模具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注重突出社会需求,以专业岗位群为基础,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重构专业素质结构,构建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体系,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
  2.3着力构建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我院专业课程的调整、选定由校企共同确定,走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之路,课程设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根据模具专业所在专业群面向的职业岗位,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特别要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整合、合理排序。及时关注专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以工作项目为单位,以工作流程为线索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专门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及时更新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动态调整之中。强调文化与专业基础课为职业能力服务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就业导向等原则构建我院课程体系,通过知识、技能的应用提高岗位综合职业能力。主要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岗位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拓展与素质拓展模块、综合实践模块等5大功能模块。
  2.3.1重点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模具专业课程设置重点围绕专业岗位群打造专项能力,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此,我院模具专业主要突出了模具制造能力、冲压与塑料模具设计能力和模具制造工艺岗位能力等核心能力,并相应设置了以核心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主要有模具CAD/CAM应用技术、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等核心课程。
  通过核心课程的设置,让学生熟练应用一种软件(UG软件);学会操作一种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或数控电火花机床);会设计两类模具(冲压与注塑);能制造出一套模具(制造装配一套完整的中等难度冲压或注塑模具、拟定主要模具零件工艺、成形产品零件),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核心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
  2.3.2创新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体系
  以专业基本能力为本位创新课程整合,在原有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有机融合成一种灵活实用的、新型的高职课程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围绕培养目标,体现为核心能力服务的主旨,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打破学科的界限,整合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着力识别和分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基本能力。结合我院实际开发基本能力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与CAD技术、模具制造基础(含模具材料、公差、机械制造、机床夹具等)、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液压气动技术等,并大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3.3突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工学结合为主要模式,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规范校外顶岗实习,推进产学深度结合,理实充分融合,所学即所用,凸显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特色。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模具实践教学目标,构建如图1所示的模具专业三年职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将实践教学内容按能力层次划分为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三大模块,这三大模块呈递进型。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训练项目有不同要求:专业基本能力训练项目和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应强调规范,注重动手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的培养;专业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要求至少有一项成果输出,举行答辩会,展示各自的成果创新内容。实践项目以校内为主,穿插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以企业实践为主,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3]。
  2.3.4进一步拓展职业能力范围
  拓展职业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及未来就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潜在的创新推动力基础,我院模具人才方案在职业能力的拓展方面主要体现在选修课程模块,结合我院实际及地方经济建设特色,主要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他模具设计能力、模具分析能力、其他软件应用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能力等,对应课程设置为:机械创新设计、压铸模设计、覆盖件模具设计、级进模设计、模具CAE、UG注塑模设计、Pro/E应用、模具专业英语、企业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相应的拓展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   2.4创新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手段体系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手段是课程教学、校内外实践等,课程教学实施项目化理实一体教学形式;专项实践训练主要是核心专项技能集训,包括专业核心能力竞赛、社团活动等;顶岗实习主要是毕业前企业定岗实践,如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实践、参与专业实验实训管理、校外专业实践调研等。
  2.4.1深化课证融通模式
  课程设置与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接轨,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强化技能训练环节,把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落到实处,实现课证融通。因此,我们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标准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同时形成项目化课程,并将职业资格考证与课程考核有机融合,以考证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6]。
  2.4.2倾力打造核心技能大赛机制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除了要正常教学外还需采取灵活的途径与模式,大赛制就是十分有效的模式。职业核心技能大赛制主要是定期举行院内外系列技能竞赛,通过竞赛加强学生对本职业核心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巩固,技能大赛学生参与面广,专业范围内的所有学生都要参赛,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决赛。初赛、复赛、决赛的每一步骤都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稳固促进和提高,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职业核心能力会有更深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使专业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对专业能力的掌握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轮训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全程参加,在轮训选拔过程中的成绩将直接作为过程考核的主要依据,学生如在院外获奖可直接颁发相关技能证书。职业核心能力竞赛是一个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形成特色。如我院模具专业模具CAD/CAM应用技术课程,结合院内外每年定期举行的技能大赛采取人人参与的方式,层层选拔,分为系部、学院、华东区CAD三维数字建模竞赛,同时举行每周1次的课外培训,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效果获得了极大增强,每届获奖学生的成果及获奖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又极大地鼓舞着下一届学生,形成了良性循环。
  2.4.3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教与学的变化,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是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最优教学情境,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及学习评价策略,开发辅助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交流,不断更新、完善、丰富与充实课程网站。目前,我院模具专业已经成功开发出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网络课程3门,网络资源的建设开发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获得了有效增强[7]。
  2.4.4面向技术应用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只有切实结合自身的实际,把创新实践教育作为课改的突破口,真正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出高质量的实用人才。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树立深化课程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实训基地建设是支撑课程建设的基石,创新团队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
  为此,我院模具专业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注重职业发展,强调创新应用。开发课程必须与职业岗位相联系,企业专家参与度高,课程实施以项目(任务)为依托,让学生理解学习本课程的作用,熟悉其应用领域,怎样应用,知道课程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教学以小组讨论式、引导式、论证式、任务式等方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机会和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应用课程知识,通过课程实践、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及市场及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6]。同时,创造高标准的“内容项目化,方式工作化,环境工厂化,工作流程化,管理企业化,成果产品化”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校企合作,营造企业文化与管理的环境氛围,引进社会企业进驻校园和创办校办企业等形式,按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运行,让学生在实训中接受角色的转变、感受企业的氛围,为学生施展创新才能、实施创新实践提供有效场所。
  通过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团队,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合理选择创新项目,以及一些紧贴专业特点的发明制作,在创新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达到理实的最大限度的结合。教师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提供创新舞台,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角色。近几年,我院模具专业成立导师制的学生创新团队,已经有2项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获得了省级立项,多项获得了院级立项,1项获得了江苏省工科院校创新制作竞赛三等奖。创新成果作为教学模型、拆装实训项目等应用于专业教学,又极大地鼓舞着下一届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3.结语
  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保障,也是我院模具人才培养的中心,我院模具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做细功课,通过专家反复论证研讨,从专业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及课证融通、技能大赛机制、网络资源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探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19-21.
  [2]张晨,马树超.“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之辨[J].教育与职业,2007(16):80-81.
  [3]张会彦,霍云谦.浅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8-30.
  [4]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5]戴亚娥.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72-73.
  [6]胡建波.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及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40-44.
  [7]李东君,钱晓琳.网络环境下模具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4-46.
  课题来源: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2-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教研1202-89)“高职生终身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以模具专业为例”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本文介绍一种有效手段,就是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生物教学实效。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思维导图 应用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终端组织性的思维工具,是由中心到周围有层次的发散的图形,通常情况下包括词汇、图形、线条和编号等几部分,通过颜色各异的笔标出各级分支。
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发展,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也进入了改革创新的时代.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将传统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需要不断创新小学教育当中的英语教学,改变传统
民以食为天,亘古未变。11791亿斤!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比上年再增367亿斤,历史性地实现了“九连增”,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粮无近忧,却需远虑。18亿亩可耕地、13亿张吃饭的嘴,这是实实在在的基本国情。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以及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我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刚性增长,尽管粮食已“九连增”,而主要农产品供给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企业官方微博是企业品牌形象、品牌理念的传播平台,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在各种信息的发布,与消费者互动,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是一个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电子
摘 要: 现行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每节之首都有“问题探讨”内容,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该部分内容如何合理利用,是一个长期困扰老师的问题。本文对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中“问题探讨”的教学开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问题探讨 教学开展 课堂导入 资源素材 课堂反馈  自从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材走进高中生物课堂后,现行的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新旧知识的衔接都有了大幅度的调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工科院校开展心理—道德教育的体系研究,结合新形势、新特点,注重实践探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整合型”的心理—道德教育实践体系,旨在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具有高度理性、高尚情趣、健全人格、丰富情感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工科院校 心理—道德教育体系 创新实践  心理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道德教育是长期以来人们期望较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结晶,通过语文学习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同样语文教学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更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