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解放学生的个性,在自由与解放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的能力,培养创新的人才。因此,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迫切需要给予学生适度的空间,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安排练习时要有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教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把单调枯躁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奔跑、跳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们则安排一些“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三、轻视小学体育的特点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是不少人,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小学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像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因此很难发挥小学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些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等在各个年级重复出现,教师就没有必要再重新教一遍动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解决,或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去完成,在一些技术细节上学生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示范,而后放手让学生去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一点在练习过程中练习一个动作应允许学生自己有创意,在进行准备活动时,也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学生在组织时往往有很多新的方式,教师从中也可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同样,结束时的放松内容也可让学生自己组织,甚至课堂中一些内容也可让学生自行组织练习,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教师作适当引导。从而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课外体育活动课可以让学生自由锻炼,更好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练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就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运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让学生加深了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培养自我实践的能力。总而言之,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教学最佳途径。
其他文献
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唱歌,还是欣赏,教师都应该以最有效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学生。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把信息技术广泛的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对音乐教学的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极大的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性的
1.前言  我从事步枪射击的教练工作多年,新入行那些年的训练总是不得法,主要是表现在对运动员的射击姿势调整不到位上。所以在带训练的过程中总是在想找出步枪三种姿势的共同点,用于指导训练。我在总结步枪三种姿势共性时发现:运动员的身体和枪支的稳定性与射击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枪支在没有外作用力的情况下,它是处于静止状态的,枪支产生晃动或抖动,其实都是由于运动员的身体活动引起。那么有一个正直的重心是必备
曾几何时,谭盾的《卧虎藏龙》配乐,马友友的《丝绸之路》等取材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作品在国际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歌精髓带到了西方的音乐殿堂,十二乐坊在日本乃至亚洲受到了追捧,甚至2004年刀朗的神奇走红,近来连续15 周登上排行榜的蒙古风味的创作歌曲《吉祥三宝》无一不再次证明了中国民族音乐强大的艺术感召力和永恒的生命力。  一、当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