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听上去不像孩子”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baba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奥尔加·科恩以独奏家的身份加入了NYO-China在中国的巡演。她出生于莫斯科的音乐世家,父母都是钢琴家,曾祖母是女中音歌唱家。她曾祖母的母亲,即她的曾曾祖母,也是一位钢琴家,和柴科夫斯基过从甚密。因此,科恩说,当她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时候,觉得要“用正确的方式将这部伟大的作品表現出来”任重而道远……
  就像一个完美的冬日早晨
  奥尔加·科恩(Olga Kern)告诉我们,她第一次听到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在一张范·克莱本演奏的唱片中,“我父母曾在范·克莱本获奖的那届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上听过他的现场演奏”。科恩可以说是对这部作品一“听”钟情,从十二岁就开始演奏它了。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她建议钢琴家们在比较早的年纪就学习这部作品。“如果你早早把基础打扎实了,能够轻松驾驭其中的和声与八度音,那么到了二十多岁时,你就不需要关注技术,而可以考虑音乐中更全局性(global)的方面了。而如果你到二十五岁时才开始学习这部作品,就会苦苦挣扎于其中的技巧,这对此类曲目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奥尔加·科恩

  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74至1875年,其中充满了许多画面、场景(image)以及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科恩来说,这部作品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冬日早晨,“阳光灿烂,雪花纷飞”。钢琴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它听起来有点儿孤独,但同时又是快乐的,因为对我们俄罗斯人来说,即使我们很高兴,我们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悲伤的(Even if we are happy, we are sad)”。她觉得这部作品中有一些特别的东西,只有俄罗斯人能理解,“这些你都可以在第二乐章中感受到,那是柴科夫斯基最优美的抒情篇章之一”。
  柴科夫斯基原本打算将这部作品交给钢琴家和作曲家尼古莱·鲁宾斯坦修订和首演,但后者对这部作品提出了无情的批评,于是柴科夫斯基改变了初衷,将它题献给了德国指挥家汉斯·冯·彪罗。彪罗将这部协奏曲带到了美国,在波士顿音乐厅进行了首演,十九天后,它才回到了俄罗斯的家乡圣彼德堡,却因为演奏速度过快而宣告失败。“柴科夫斯基是第一个将俄罗斯音乐变得非同寻常的作曲家,他写作协奏曲的方式在他之前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作曲家的第一首钢琴协奏曲,它从开头第一个和弦开始就如此具有革新性,它持续着,持续着,变成了更宏大的和弦,而那只是一个引子而已,“这对那个时代来说是非常前卫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随着时光的变迁,如今,这部作品受到了每一个人的喜爱,科恩很高兴柴科夫斯基没有对他的作品做出任何修改,“这样我们才拥有了一部杰作”。
  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奥尔加·科恩出生于1975年,五岁起师从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Central Music School of Moscow)的叶夫根尼(Evgeny Timakin)教授学习钢琴,七岁就在莫斯科首次登台演出了。十一岁时,她在捷克布拉格协奏曲比赛(Concertino Praga Competition)中获得第一个国际比赛的奖项,十七岁获得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在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科恩完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业。2001年,她凭借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一举夺得第十一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的金奖,成为该项比赛过去三十年中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女钢琴家,从此走上了国际性演出的舞台。
  科恩在享誉世界的音乐场馆中举办过独奏会,包括卡内基音乐厅、莫斯科金色大厅、大阪交响音乐厅等。她2004年录制的拉赫玛尼诺夫专辑曾获格莱美奖提名,其他包括《勃拉姆斯变奏曲》以及《肖邦:第二和第三钢琴奏鸣曲》的专辑也在业界获得极好的口碑。除了演奏以外,科恩还致力于音乐教育,经常在耶鲁大学、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等地举办大师班。她担任了好几个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会成员,包括格拉斯哥的苏格兰国际钢琴比赛、捷克布尔诺的阿马德乌斯比赛等,并担任了2016年举办的第七届范·克莱本国际业余钢琴比赛(Cliburn International Amateur Piano Competition)的评委会主席。
  科恩的家庭成员几乎都从事音乐:父母都是钢琴家,哥哥是指挥家,曾祖母Vera Pushechnikova是一位女中音歌唱家,为她弹伴奏的是拉赫玛尼诺夫。而她曾祖母的母亲,即她的曾曾祖母,也是一位钢琴家,还是柴科夫斯基的好朋友,“她保存着和柴科夫斯基独一无二的照片和信件往来,后者还曾经将一部钢琴作品题献给她”。这对科恩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联系,“当我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时候,感到责任重大,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将这部伟大的作品表现出来”。
  科恩的家族不仅与音乐,还与诗歌有着一定的渊源。她外曾曾祖母的姐妹,曾经与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普希金有过一段爱情故事。“普希金是我妈妈这一边的先辈,而作曲家则是我爸爸这一边的先辈”,诗歌与音乐可以说是在科恩的家族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俄罗斯作曲家一样,普希金同样热爱俄罗斯的大自然,“他们的作品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相似”。科恩很荣幸自己的家族与这些天才们有所联系,“我很喜欢诗歌,如果没有俄罗斯诗歌的话,我就不会百分之百地理解俄罗斯作曲家和俄罗斯音乐”。
  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钢琴比赛
  科恩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音乐事业做出贡献。2012年,她与自己的兄弟——指挥家、作曲家弗拉基米尔·科恩(Vladimir Kern)创立了一个Aspiration基金会,为年轻音乐家们提供财政及艺术上的支持。基金会先是在俄罗斯开展工作,“我们帮助了很多年轻人购买乐器,并在各大比赛中设立特别奖”。他们也会帮助一些年纪稍长的音乐家,“他们出于某些原因失业了,比如乐团因为财政问题倒闭了,等等”。每年,科恩都会举办几场慈善音乐会,为基金会募集资金。基金会成长迅速,2017年甚至将帮助的对象延伸至了全美的城市。   “有不少我们在2012年帮助过的孩子,五年后完成了高中或大学的学业,”科恩兴奋地说,“他们会写信给我们,他们在哪里举办音乐会了,或者获得了什么比赛的奖项。”看到他们的成长,科恩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就像是我的孩子,他们和我的心如此贴近”。科恩告诉我们,自己在年轻时曾获得过一个叶利钦总统的奖学金,那对她来说意义非凡,“我知道他们了解了我的天赋,我因此而有了进步的动力”。科恩的儿子今年十八岁,弹得一手好钢琴,毕业于朱利亚音乐学校,现在在意大利留学。“每当他获得了什么奖学金时,你可以看到他是那么激动,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很高兴现在我的基金会也能做同样的事。”
  2016年,科恩创立了一个以她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钢琴比赛——奥尔加·科恩国际钢琴比赛。比赛每三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开克(Albuquerque)城举行,科恩本人亲自担任艺术总监和评委会主席。第一届比赛有二十二位来自十四个不同国家的选手通过事先递交录像的方式被选拔出来,参加了最终决赛阶段的比赛。决赛音乐会由科恩的哥哥弗拉基米尔指挥新墨西哥州爱乐乐团进行演出。


奥尔加·科恩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演出

  科恩将参赛选手的年龄设置在了十八岁到三十二岁,听起来似乎比一般的比赛范围更大,但科恩却表示这是如今钢琴比赛的常规年龄范围,“有些我担任评委的钢琴比赛,甚至将年龄扩大到十八岁至三十五岁”。科恩认为十八岁和三十岁的钢琴家弹出来的音乐是不同的,“当你只有十八岁时,你可以弹得很有天赋、才华横溢,但在演奏某些作品时,阅历还有所欠缺”。她发现现在有许多出色的钢琴家年过三十,但他们的职业却很难有进展,因此参加比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让他们被大众听到,被经纪公司注意到,幸运的话还可以获奖,“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将年龄限制在三十歲以内有点儿太窄了”。
  不从事音乐可能会成为画家
  采访中,我们经常喜欢问音乐家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不从事音乐的话,你会做什么?”从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窥探到音乐家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命运的神奇安排。对于这个问题,科恩有好几个不同的答案,第一个便是“画家”——“我喜欢画水彩画。人们总是说油画更简单,但我不喜欢油画。我觉得油画的色彩太重了,很难去调和,水彩画所用的纸比起画布(canvas)来更为自然。”
  科恩的妈妈一直希望她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三岁时,科恩就被妈妈带去上芭蕾课。然而,俄罗斯舞蹈学校的训练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有点儿太残酷了。“我必须伸展我的双腿,放在耳朵下面,保持这个姿势长达好几个小时。我恳求我的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腿拿下来?他们不同意,我只好求我妈妈,‘拜托,我只想坐在钢琴旁边’。”在芭蕾和钢琴之间,科恩选择了钢琴。她对芭蕾的兴趣依旧不减,但“我只想看他们跳舞”。
  科恩的曾祖母是一位出色的歌唱家,因此科恩觉得自己的嗓音条件也不错,只是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如何发声,否则说不定也会成为一名不错的歌唱家。不管怎么样,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她会留在艺术圈,而不是其他领域。“我不可能成为一名医生,去切开别人的身体或是其他什么,我更适合从事充满想象力的、美妙的专业。”从事音乐行业对她来说是如此自然,而此次她以独奏家的身份,加入了NYO-China在北京、上海和苏州的巡演,也许也是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的。
  说到NYO-China的成员们,科恩重复频率最高的几个词就是“Incredible”(难以置信的)和“Exciting”(让人激动的)。她表示,自己和很多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合作过,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次数也不计其数了,她认为NYOChina达到了一个很棒的职业级水平,“他们听上去不像孩子”。事实上,科恩和NYO-China的排练并不多,“我们的第一场排练是在纽约,有几个地方他们不能演得很到位,于是在排练结束后,几个弦乐手主动找到了科恩,对她说,‘科恩女士,我们可以重复一下这个段落吗?就我们三个’。”这让科恩相当感动,“他们的求知欲实在太强了,他们是如此迫切地希望以正确的方式来演奏”。
  就在几个月前,科恩获得了美国“艾利斯岛荣誉奖”(The Ellis Island Medal of Honor ),这是一个为改变美国生活价值的杰出移民而设立的奖项。过去的奖项获得者包括七位美国总统、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其他在工业、教育、艺术、体育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而科恩是2017年唯一一位在音乐领域获得这个奖的。“虽然我来自俄罗斯,但我在美国扎根了下来,定居于此。音乐真的是一种神奇的全球性语言,当你站在舞台上时,不管他们是总统还是工厂的工人,他们都同样被你感动,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其他文献
7月21日晚,在马林·阿尔索普(Marin Alsop)的指挥下,美国国家青少年交响乐团(NYOUSA)——一个由卡内基音乐厅于2013年启动的音乐教育项目的产物,上演了他们一年一度的音乐会。一百一十五名十六到十九岁的孩子们在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高强度训练后,在卡内基音乐厅交出了一份理想的答卷,并将开始拉美巡演。  第二天周六晚上,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NYO-China)——一个由美国国家青少年交
期刊
我的父亲是德国哈雷(Halle)地区闻名遐迩的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在勃兰登堡选帝侯府上任职。1685年2月23日,年过六旬的爸爸亲手迎接了我的降生。在我之前,爸爸与前妻的五个孩子以及与妈妈的第一个孩子都夭折了。爸爸对我爱不释手,经常带我和他一起出入朝廷、宫殿。在家里,我最喜欢摆弄乐器,但爸爸很不喜欢音乐,更鄙视以奏乐为生的音乐家,所以他严格禁止我接触音乐,府上所有的乐器都被移出家门。但宠爱我的妈妈在
期刊
现代音乐给人的感觉一向是曲高和寡,现代音乐的演出更是门可罗雀,和大众音乐生活相关甚少。但是在广西南宁,有一个现代音乐节,把阳春白雪的现代音乐变得像番茄炒蛋那样老少咸宜。川流不息的人群、摩肩接踵的观众席、门庭若市的大堂,都让人想起王府井大街的商场,而不是现代音乐论坛。  这个音乐节的背后,是一位六十开外的作曲教授,名叫钟峻程。2012年,他发起了首届中国—东盟音乐周。经过短短六年的发展,音乐周被业界
期刊
众所周知,歌剧是一门集合音乐、文学、美术、建筑等不同形式的综合艺术。但由于剧院上演“全舞台版”歌剧的制作周期长,花费成本又极高,而所谓的“音乐会版”歌剧又限于仅仅注重演唱与音乐,并不能很好地展现歌剧作为综合艺术的完整面貌,因此,去掉庞大复杂的幕布、装置以及环境背景,保留必要的“服化道”和舞台调度,在普通音乐厅也能上演的“半舞台版”歌剧时下颇为流行,这种折中的做法对于国内普及和推广歌剧艺术来说是有极
期刊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九部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最为著名)、《狂欢节序曲》《奥赛罗序曲》《胡教徒序曲》《随想谐谑曲》《幽默曲》《斯拉夫舞曲》及歌剧《水仙女》《阿米达》等。  民間色彩,在音乐创作主题与结构方面同捷克民间音乐的神韵和特点保有密切的联系。他认为用音乐来赞颂自己的祖
期刊
作为音乐家,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选择成为音乐家?音乐家所做之事对社会有什么价值?——这是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钢琴家罗伯特·布洛克尔(Robert Blocker)面对来自中国的年轻音乐家提出的三个问题。  2017年7月15日,结束了一周紧张充实的训练,NYO-China的学员们踏上了前往世界著名常春藤学府耶鲁大学的旅途。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学员们抵达了康州纽黑文,迎接他们的是拥有三百多年历史、
期刊
通过《跨文化创作中的女性艺术家》》(Creating Across Cultures:Woman in the Arts)这本书,我第一次了解到了林品晶,一位出生、成长于中国澳门,学习音乐于中国香港、美国,现往返于法国和美国纽约两地生活的作曲家。中国女性作曲家本就不多见,像林品晶这样跨越多种文化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更是少见。  林品晶1954年出生于中国澳门,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中长大。在父母的熏陶
期刊
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史上,矗立着一座永久的丰碑。这座丰碑记述着一个人物,一个为中国小提琴艺术步入世界之巅而奋斗终生的人物。他,就是杰出的小提琴教育家、中国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林耀基。  世事沧桑,时过境迁。转眼间,已经离开人们八年之久的林耀基教授,迎来了他的八十诞辰。尽管大师已经不在人世,但无数热爱他的人们仍然深深怀念着他。为了更好地缅怀大师,继承他的事业,由香港林耀基音乐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小提琴巨
期刊
拉琴枯燥,是因为我们总是低头困在那些曲目和技巧当中,而从来没有抬头放眼去看一看那广阔的音乐世界,那是一个可以和同伴一起玩耍,可以和别人共同创造,可以深入到历史上的另一个时空、深入到另一个人内心的音乐世界。  失败与成功,一对反义词,原本是无法并用的词语,但这却是李青当时最真实的感受。二十四岁那一年,李青拿到了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的录取通知书,在这个本该拥有成就感的时刻,她心中却升腾出了一种挫败感。李青
期刊
提及歌剧、音乐剧,人们自然会想起谱写出动人旋律的音乐家。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猫》、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的《悲惨世界》、三宝的《金沙》……而比起音乐家的辉煌,那些同样为歌剧、音乐剧付出心血的编剧和词作者则常常默默无闻,不为公众知晓。他们如何选材?怎样写词?歌剧、音乐剧编剧的“门道”在哪里?需要依循什么样的模式?让我们随着音乐剧编剧、作词关山的娓娓道来,走进那个神奇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