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风”钢琴曲的探索与分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u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大致是从民歌、传统器乐曲改编而来。它们素以浓郁的民族韵味、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美学内涵打动每一位听者,受到国内学术界乃至世界乐坛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这些主要和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对中国钢琴曲简单的探索,阐明中国钢琴曲的“中国风”。
  【关键词】中国风;钢琴曲;探索;分析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中国钢琴曲的“中国风”指的是中国钢琴曲的中国风格。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表达中国钢琴作品中所具有独特的创作性、民族性等来确定它们显而易见的区别于西洋钢琴作品的特征。
  钢琴真正在中国大地站住脚、取得社会性的地位,是在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运动当中实现的。对于中国人来说钢琴是真正意义上的“舶来品”,如今它在中国历经了数百年历史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并且通过几代中国作曲家的努力,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格。本文将从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和演奏的角度对中国钢琴曲的风格做浅显的探索。
  一、“中国风”钢琴曲的创作风格
  众所周知,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大致是从民歌、传统器乐曲改编而来。它们素以浓郁的民族韵味、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美学内涵打动每一位听者,受到国内学术界乃至世界乐坛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这些主要和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钢琴曲的改编立足于民族音乐,在改编的过程中虽然借鉴欧洲伴奏体系与和声织体的加入,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民族的五声调式、中国旋律的线性特征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
  (一)独有的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是中国特有的调式,很多民歌、器乐曲都是五声调式的。如《二月里来》《槐树花开》《二泉映月》《绣金匾》《蓝花花》等。在中国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中,有很多是五声调式,或者改编音乐取材于五声调式的传统音乐。如陈怡的《猜调》,黄虎威的《欢乐的牧童》,王建中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绣金匾》,储望华的《红星闪闪放光彩》《南海小哨兵》等等优秀作品都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廖胜京曾提出:“在构成风格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调式。因为各国和各民族风格中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调式”。我国的音乐体系是世界三大音乐体系中的五声调式音乐体系,五声调式中各级音的关系简洁,音程和谐度高,稳定性好,是区别于欧洲音乐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在此基础上改编的钢琴曲也有区别其他两个音乐体系,所以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中国钢琴曲虽然借鉴西方“复音音乐”的创作思维,但五声调式渗透到创作作品的和声语言里,就出现了西方钢琴曲中所没有的运用非三度叠置、半音化、平行的创作技法和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装饰音。这是中国作曲家集体的智慧,也是中国钢琴曲能在国际舞台独树一帜的依靠所在。
  (二)旋律的线性特征
  音乐是时间艺术,它作用于人的听觉。从听觉来说音乐的线性艺术特征是中国音乐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可以说中国的音乐艺术就是线性的艺术,这与西方多声部的复音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光祁曾说:“中国音乐系‘单音音乐’,只注重‘线’之美。西洋音乐系‘复音音乐’(按:即同时数种异音齐鸣之意),特别注重‘体’之美”。大家所听到的中国音乐是“单音音乐”,特别注重“旋律线条”的美感,这种音乐是曲随情迁的,旋律是一种非几何化的自由曲线,在这自由曲线上律动着中国人的情感体验。无论是由民歌还是器乐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曲,我们都能看到这些钢琴曲对旋律之美的关注和专情。
  中国钢琴曲的创作离不开作曲家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很多作曲家尝试将外国现代音乐新技法与我国传统音乐相结合,以适应我们本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和听觉思维习惯,没有背离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可以说中国钢琴曲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延伸与发展,虽然中国钢琴曲加入了复音思维为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冲破了中国传统线性思维单音体系,但是在实际创作上依然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性思维注重旋律的特点。
  (三)作品的创作神韵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中国钢琴作品大部分气韵生动、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有的怀情,有的触景生情,有的发人深思,有的却善于描绘自然。这些作品时而振奋人心,时而引人深思,在带来心灵震撼的同时也给人留下耐人寻味的余韵。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钢琴音乐相比,中国钢琴曲有更鲜明的个性,神韵作为它们的艺术精髓,也展现出自身的价值。比如钢琴作品《百鸟朝凤》,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钢琴曲之一。这首作品以民间的唢呐曲为主体材料,结合新的音乐审美表现出充满生机的百鸟欢腾雀跃的意境,栩栩如生的变现了群鸟各式各样的鸣叫,从意境上呼应了作品的标题,这类标题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是中国独有文化的产物。作品洋溢着传统民间情趣,闪耀着迷人的中国风色彩。
  二、“中国风”钢琴曲的演奏风格
  (一)注重作品的意境
  中国钢琴曲的意境主要靠气韵和音韵来实现。气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先“气”后“韵”合为一体,表里相应,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一种境界。如钢琴曲《平湖秋月》,在钢琴音色充分发挥的同时,保持了广东音乐的浓郁风格,加入琶音音型和钢琴肢体描绘了一幅西湖风光的图画。演奏时要注意乐句之间的呼吸和气息的连贯性,科学的运用踏板和触键方法,用钢琴的音色和广东音乐的浓郁风格营造出这首作品的意境。
  民歌来源于各地不同的语调。由民歌改编的钢琴曲源于民歌的语调。潜意识里的语法规律和语调音韵特征,渗透在钢琴作品里,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演奏这类作品,要注意结合作品里的音韵——就是作为主体材料的语调。用钢琴模仿民歌的语调,把握它的音韵,营造作品的意境。
  (二)模拟乐器的触键技法
  中国钢琴曲很多都是改编曲,其中器乐曲改编的作品模仿乐器的音色需要不同的触键方式。中国钢琴曲的演奏技法,从一下几方面总结了用钢琴模仿民族器乐的音色和民族器乐的演奏技法的技术课题:倚音的演奏;颤音的演奏;波音的演奏;琶音的演奏; 经过句的演奏;“线性旋律”的演奏;模仿传统乐器音色的演奏;踏板的运用。因为这些技能技巧,钢琴在中国又由中国人开发了许多新的触键技法。
  三、“中国风”钢琴曲发展前景
  钢琴进入中国逾百年,在作曲家和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下已经和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悄然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音乐的“线性特征”和西方钢琴音乐的“立体思维特征”有机结合,既符合中国人耳熟能详线性旋律和审美,又借鉴了西洋钢琴音乐创作的模式,先使中国人慢慢接受民歌、器乐改编的钢琴曲,习惯钢琴音乐的“立体思维”,给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指明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新方向。
  根植于本土音乐文化的中国钢琴音乐,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具备的良好的文化、音乐根基,同时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吸收世界一切优秀音乐成果,并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和自己的音乐巧妙融合,创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钢琴作品。中国的作曲家们通过创作新的钢琴音乐,使人们更加了解中国音乐的艺术生命力,激发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开始关注它,保护它,传承它。越来越多的钢琴演奏家在音乐会和国际比赛中纷纷演奏中国钢琴曲,使中国钢琴曲不再拘于国内,而是通向了国际舞台。
  新的时代造就新的文化相融,我国钢琴音乐工作者会努力将更多的中国音乐元素通过创作、演奏、教育等相关方面更好的融合、发展,将来在世界音乐舞台占据最具特色、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其他文献
颈动脉斑块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西药在预防及治疗颈动脉斑块上主要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但经常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使许多患者无法坚持长期服药。中医中药从整体观念出发,以痰瘀
数字化图书馆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产生的新型图书馆 ,已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数字化图书馆的内容及其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
介绍了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方案,对系统功能、系统配置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这种高科技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始于自身。马克思也说过: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产生的原因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表达情感的需要。歌唱是初中音乐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初中
近2a来笔者采用中药薰洗配合按摩治疗四肢骨折外固定解除后关节僵硬20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分析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来我院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摘要】在音乐艺术这项特殊的活动中,音乐的创作、表演以及个人对音乐的欣赏是最为重要的三个部分,其中的表演则是连接其他环节的中间介质,如果在音乐中缺少了表演,那么音乐的艺术创造以及音乐的审美观念将不能被实现,而音乐艺术创造与音乐欣赏也无法联结在一起。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对音乐表演与音乐审美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音乐表演;音乐审美;二者关系;相关分析  在音乐作品创造的过程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