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社会变革——古尔维奇的辩证时间观及启示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社会理论的建构都隐含着某类时间观,但是由于牛顿力学时空观和康德的主观时间范畴在社会领域长期占据隐形支配地位,时间的基础“动力”作用却经常被人忽略。为了把握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改变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封闭和僵化的一面,我们要重新理解时间,确立时间在理解整体社会现象中的本体论地位,为此必须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思想资源,从这个意义上看,古尔维奇的辩证时间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剜心记》写的虽是观众司空见惯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但因其被涂上了神话色彩,加之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奇异突兀,故别具一番艺术魅力,是我省近年神话戏曲创作中较好的
《年近花甲拼一回——导演马科采访记》一文,真实地记录了《曹》剧上演前后的过程和波折,剧组的追求和探索。
目的探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预后关系的意义.方法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对79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规律化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
悲剧,应该正视它的存在与魅力。可是,我们却冷落了它。什么是悲剧,悲剧作为一个戏剧类型,其必要因素有哪些?悲剧艺术的核心是悲剧性,题材、情节都必须具备这一特征;戏中的主
秦腔因为以“卖嗓子”见长,唱腔也就脸谱化了,不适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我认为唱腔一定要符合人物个性,演员演唱时应讲求“声轻情重”。肖玉玲的《探窑》录音带能在北京获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通过组织内员工网络关系数据,研究组织内非正式网络特征及其与知识扩散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该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的度服从幂律分布,网络中员工的度值高并不意味着该点具有较高的集聚系数,网络中度值小的员工倾向于与度值大的员工连接;接近中心性在评价知识扩散能力方面优于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中心性与扩散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员工非正式网络中,当具有同样的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时
过去,戏曲行当里把中途入班学戏叫做“下海”这个“海”字用得绝妙,它不仅把艺术造诣比就汪洋大海,无边无岸,而且还寓意海有浅水、深水、海底之分。下海的人,有的人刚一涉水,
参加首届中国戏剧节的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剧团《鬼怨·杀生》剧组,誉满京华,荣获优秀演出奖.对秦腔新秀李梅、肖英评价颇佳.剧组归来后,陕西省文化厅于八八年十二月二
通过榜题的识别与释读,结合同时期之金石、道教文献记载可知,山东费县潘家疃东汉画像石墓前室北壁上段画像石所刻,乃“老子+酆宫决曹”的图像内容,反映了东汉流行于世的“老子把持仙策”,见老子而得道升仙的信仰。此种信仰渊源有自,在汉代则体现为一种有关命籍的系统信仰,并作为死后升仙仪式之重要环节反映于汉墓。“老子把持仙篆”的图像,在四川地区同样有所发现,表明两者问存在某种传承关系;成都天府广场出土“李君碑”中“同心齐鲁,诱进儒墨”的记载,或许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