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细”成精彩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vbgtyhnm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健康活动《蚂蚁运粮》是我听过的一节相当成功的公开课,执教者以“精”异”“活”的细节使教学精彩纷呈,魅力无限。
  一、精彩片段回放
  【片段一】执教者扮蚂蚁妈妈,幼儿扮蚂蚁宝宝,听音乐做准备运动
  师:今天。老师来做蚂蚁妈妈,那你们就是谁呀?幼:蚂蚁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来运动运动吧!(师幼随着音乐边跳边走上舞台,突然有几个男孩被舞台上的红幕布吸引住了,他们钻进幕布里玩起了捉迷藏游戏。)
  师:孩子们,这儿还有更好玩的呢,出来吧!(那几个男孩全然不顾地继续玩着。其他孩子也纷纷加入。)
  师:看来,大家喜欢捉迷藏,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吧!(执教者也加入其中,玩了3分钟左右,执教者故意做出又累又饿的样子。)
  师:孩子们,妈妈现在好累好饿呀!哪些乖宝宝愿意给妈妈运粮食做饭吃?
  幼:我去!我去!(幼儿纷纷争着要去运粮食。)
  【片段二】导入游戏“蚂蚁运粮”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边和那边的草丛(用大雪花片积木搭成)里有许多袋粮食(用红、黄蓝方便袋自制),我们把它们运回来。好不好?
  幼:好!
  执教者先请个别幼儿示范背小背篓(用牛奶箱子自制),并根据幼儿背的方法配以语言讲解。然后请每个幼儿选一只小背篓背着坐到圆点上。(在此过程中执教者巡回指导。)
  【片段三】第一次运粮食
  执教者先出示红、黄、蓝三只篓子,接着讲解玩法,强调爬着去运粮食,并将粮食送到相应颜色的篓子里。
  师:谁愿意爬到那边草丛里运一袋粮食回来?(执教者引导其他幼儿为运粮者加油。)
  师:哦。运回来喽!我们来看看,他粮食放得对吗?你们有没有看清楚他是怎样把粮食放到篓子里的?(请该幼儿再次示范一遍倒粮食,执教者予以讲解。)
  【片段四】第二次运粮
  执教者将平衡木架在高矮不同的两只米袋上,形成高矮不同的两座山,让幼儿练习爬山坡。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粮食运到山坡那边的仓库(贴有红、黄、蓝标记的白色整理箱各一个)里去。可是。山坡那么高,我们怎样才能爬过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示范,执教者和其他幼儿为示范者加油。)
  二、分析与思考
  从上述片段中,可以看出执教者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三个细节:
  细节一:“精”
  杨九俊先生说:“弹性的教学来自于精心的准备。”活动准备是组织活动的前奏,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活动准备不仅包括教案的设计、教学具的准备,还包括教师对班级幼儿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情况进行的预测等。
  就本节课而言,无论是活动材料的准备,还是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都经过了执教者的精雕细琢。很多细节看似信手拈来,但实质上是匠心独运。比如,执教者在活动前精心自制的背篓、草丛、粮食袋等活动材料。废旧材料的出新及可爱的造型深受幼儿喜爱。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又如,在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等待时,执教者引导等待者为示范者加油。从而使等待者参与到活动之中,避免了等待者“未能学习”情况的出现。再如,为了照顾个体差异,执教者为幼儿准备了两座高低不同的山坡。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爬坡成功的快乐。
  细节二:“异”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取决于对活动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一般来说,奇异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情境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活动兴趣。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的小班幼儿来说,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尤为重要。
  执教者注重以新异的自制活动材料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绿绿的“草”、高低不同的“山”、五颜六色的“粮食袋”以及贴有红、黄、蓝标记的“仓库”等贯穿于整个活动情境之中,因而在每个活动环节中幼儿都能感受到新颖有趣,从而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细节三:“活”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不要过分地受教案的约束,要善于根据幼儿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小班幼儿自控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活动中极易发生“意外”,这更需要教师灵活驾驭课堂。适时适度调整活动。
  执教者面对几名幼儿突然玩起的捉迷藏游戏,不仅没有制止,反而放弃了预设的准备活动,带幼儿玩起了捉迷藏游戏。但执教者参与游戏的目的是想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预设活动之中,其以“妈妈好累好饿呀!哪些乖宝宝愿意给妈妈运粮食做饭吃?”的方式使幼儿注意力转移到了“运粮食”之上,从而使预设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特级教师华应龙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作为教师,我们应珍视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机智地去利用细节,以使活动魅力无限、更具实效。
其他文献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打开江苏省海门市少年宫幼儿园青年教师王丽的十分钟半日活动录像,这一句话和她青春、朝气、挚爱幼儿的形象同时跃入我的眼帘。王丽老师迎着朝阳,怀着愉悦的心情,用灿烂的微笑和充满爱的语言迎接每一个“新的一天”:她与孩子热情招呼、与家长简短交流、与有特殊情况的幼儿亲密接触……充满激情,充满期盼,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有创意”。王丽老师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幸福”,这强烈的幸福感,可
为了增加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我园尝试在三个年级组各确定一个试点班,开展“亲子制作小组”活动。该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制作活动。一年来,参与亲子制作活动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与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行为得到了改善:家长对本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有了深入的认识,能积极主动地加以配合和协助:家园关系也由此更为和睦、和谐。试点班中报名参加亲子制作小组
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为此,我园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挖掘本土资源,创设童趣环境,注重户外体育活动的游戏化,初步探索出了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快乐策略。  策略一:研发配置,開启快乐  我们将开发的户外体育活动分为两大类:
幼儿离园是幼儿园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疏散家长、幼儿离园速度、园外交通等。为了解决离园时的“堵、乱、慢”现象,让家长主动、有效配合,变“治标不治本”为“治标也治本”,我园在新建时就将此项工作列为重大事项考虑,从图纸设计、规划流程等方面整体布局,设计出“不走回头路”的接送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了离园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一、修改大门  原设计图纸中幼儿园大门宽10米,由一扇电动门构成。考虑
前几天,读到李薇博士记录的她和幼儿园园长晓之间的对话,深受触动。晓对“呼应”的所思所想深深打动了我,我们的幼儿园是多么需要这样的园长呀,这样心中有老师的园长!同时,我也觉得晓特别幸运,有虽然远在太平洋彼岸,但愿意用心倾听、用心呼应的李博士可以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并在分享过程中让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也想学习这种有呼、有应的对话,于是,我试着解析李博士和晓之间的对话,并且思考着“呼应教师是怎样发生
一、“改静态为动态”是变“阅读”为“悦读”的关键  “改静态为动态”是指把原来固定不变的阅读室的环境与阅读材料,从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改变,使之动态化。  1.内容的动态  (1)与主题活动相融合。我园的园本课程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加以组织的。为公共阅读室选择阅读材料时,我们参考各年龄段主题开展的情况,选择一些与主题配套的阅读材料,让幼儿在主题的进行过程中,可以随时进入阅读室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其对相关学
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提升保教质量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新《规程》第四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指出: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注重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保持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接纳。由此可见,新《规程》增加了“促进心理健康”的要求,扩展了以往狭义的健康概念。  一、新《规程》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直以来,心理健康是幼儿园比较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如火如荼的推动下,幼儿园经历着一场聚焦质量观的再提升,一线教师也经历着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资源观的再思考。本文尝试聚焦案例,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介绍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以期为更多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案例片段一】  我们大家齐动手——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主题进行到“动物王国”时,孩子们对动物的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美工区,悠悠主动与同伴发起
如何将对幼儿的评价自然地伴随幼儿的整个生活学习过程,利用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激励幼儿,通过具体可感的方式让幼儿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呢?我园组织教师进行了“幼儿发展评价大家谈”沙龙研讨活动,并在研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设计了“缤纷七色花”幼儿日常行为评价方式。  “缤纷七色花”创意设计,旨在通过幼儿自己、同伴、老师、家长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性评价,激发幼儿成长的内驱力
户外游戏是充满自由、自主、愉悦和创造的。但是,在日常活动组织中我们发现,教师们投放了很多户外游戏材料,替幼儿预设多种游戏内容,其结果是幼儿对预设的游戏内容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喜欢与各种材料产生新的互动,生成新的游戏。于是,我们在观察基础上,改变指导策略,即通过新发现(教师用影像捕捉到的幼儿在预设内容中或幼儿自主生成的户外故事),采取新跟进(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学习特点后,顺势而导,再次提供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