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未成林造林地野兔危害现状调查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wh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防治兔害,通过目测法和标准地法,对山西省未成林造林地野兔(lepuscapensis)的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ll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未成林造林地野兔平均分布密度为1.53只·hm^-2,高于国家林业局确定的未成林造林地野兔生态域值(保成林指标)0.24只·hm^-2的指标;野兔对刺槐危害最重,其次是山杏、油松、侧柏,对毛白杨危害相对较轻;地区间野兔对刺槐的危害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儿科临床多采用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近年来,许多护理人员尝试外周静脉穿刺采血.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在临床使用广泛.我科自2003年6
行为学研究的第一步工作是对行为加以描述,即建立行为谱,只有对行为进行描述后,才能提出行为的发展、机制、功能和演化等问题,而建立行为谱的重要环节就是对行为进行定义,即
为研究通脉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及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以基质种类、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温度及冷却液温度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选
为了从抗氧化酶方面探讨华北落叶松高温伤害机理,以华北落叶松、油松为材料作对比试验,对不同热胁迫处理下叶内SOD、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热胁迫温度同时胁迫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练气功辅助临床治疗前后P300电位的变化.方法:使用丹麦仪器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条件,对33例药物治疗中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作气功辅助治疗3个
<正> 从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对于猪互咬行为的研究和报道都比较少,而在所有的互咬现象中,以咬尾行为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集约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猪
曼那角病是由曼那角病毒(Menanglevirus)引起的猪和人发病的人畜共患病毒病。人以流感样症状为主,猪以繁殖障碍为主。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
目的探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方法以Beckman Culter AcT driff2血细胞分析仪为对比方法,以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为试验方法.对40份新鲜样本
为进一步广泛利用沼渣生产无公害蔬菜,改善蔬菜的品质,本试验以腐熟的牛粪和秸杆混合物为栽培基质,配施沼渣来研究其对提高基质栽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地使用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5条血管交叉部,即由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干"字形结构,由各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