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和红薯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红薯间作套种是近年来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新模式。棉花和红薯虽然共生期长,但是利用株距高矮差异,可以使二者均充分接受光照,避免了营养的争夺,也减少了棉花因光照不足、透风不好而造成的烂桃现象。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
  一是选择沙质壤土,在秋季精细整地,秋耕的深度在20厘米以上,经过冬冻晾晒以释放土壤中的养分,消灭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二是结合秋翻每亩施秸秆200公斤,要求土壤平整细碎,上虚下实;三是冬春季节要注意土壤保墒。
  二、育苗
  1. 苗床建造和选择种薯
  采用火炕或冷棚育苗法,根据种植面积确定红薯苗床大小,一般每亩大田需准备2平方米的苗床。苗床要选择避风向阳的位置,坐北向南,南边设置火坑门,北边设置烟囱。选择以食品加工和鲜食为主的“河北早红”红薯作为母种,每亩准备200个种薯即可。
  2. 装沙消毒
  将事先准备好的细沙土一部分铺到火坑上面,厚度控制在3~4厘米,用开水将沙土浇透进行消毒,待沙土冷却后准备播种。于4月初进行播种,将精选出的种薯竖立在床面沙土上,控制播种量在每平方米25公斤左右,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100个种薯。之后,把经过开水消毒并冷却后的沙土覆盖在种薯上,沙土要高出种薯顶端3厘米,最上面盖上农膜,将农膜四边压严实,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在此期间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按时给火坑加温,使膜下苗床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8~25℃;二是浇水出苗后,根据沙土的干湿程度,要及时给床面洒水,确保土壤有足够的湿度,以利于出苗和幼苗生长。
  3. 炼苗
  根据苗龄大小和温度高低等情况,需及时揭膜放风炼苗,确保膜内温度始终不能超过25℃,切忌出现烧苗的情况。另外,要充分保证炼苗的时间,一般要经过3~5天的晾晒,使秧苗叶子变成深绿色且叶片厚度增加,这样的秧苗定植后成活率较高且生长速度较快。
  三、种植前准备工作
  1. 春耕和备播
  为了防治地下害虫,需要在播种前对土壤适当施药。犁地前,每亩用辛硫磷200毫升拌细土15公斤,均匀施入田内,可以有效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病虫害的发生。整地的过程中,每亩可以施入腐熟有机肥3500公斤。另外在犁地时,每亩田地施入磷酸二铵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并配合浇足底墒水进行浅耕,深度15厘米即可。
  2. 棉花播期
  棉花于4月15日前后开始播种,原则上地面以下5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14℃,并在短时间内上升到16℃,即可适宜播种。
  3. 种植方式及起垄覆膜
  采取“二二式”间作套种模式,即每2行棉花对应2行红薯。棉花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机播每亩播种量1.5公斤;棉花与红薯之间行距20厘米;红薯垄宽30厘米,垄高30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的宽度、高度要均匀一致,并覆盖地膜压实。
  单垄覆盖一般采用厚度为0.006~0.008毫米、宽80厘米的聚乙烯地膜;双垄覆盖则采用厚度为0.006~0.008毫米、宽110厘米的聚乙烯地膜。
  4. 种植时间
  每年在4月25日至5月25日之间均可定植,最适宜的时间为5月5日~15日。
  5. 种植方法
  提前将移植穴挖好,在定植前先灌水,种植方法采用插植法即可。将培育好的种苗人工采摘后,定植时左手拿起红薯苗,用右手将薯苗根部向上约5厘米处的部位弯曲90度,从垄面顶部向下按压3厘米深左右,然后用手填土并压严。需注意种植密度的大小,保证株距在25~30厘米,行距50厘米,每穴1苗且每垄定植一行即可,亩保苗4000~4500株。
  四、田间管理
  1. 红薯的田间管理
  红薯现蕾前要及时中耕除草并培土2次,有条件的话可适当加高、加宽垄面。
  (1)提蔓控制徒长
  生长中的甘薯茎节上会长出不定根,提蔓可以有效防止不定根刺透地膜,以免破坏地膜的封闭性能,还可以控制红薯茎叶徒长,促进块根膨大。
  (2)适时打顶
  红薯顶芽含生长素较多,薯蔓生长速度快,打顶可以控制薯蔓生长,变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薯块生长)。一般当薯蔓长到25厘米左右时开始打顶,侧枝长到25~30厘米时再继续打顶,打顶时间选择在晴天的中午为宜。
  (3)适时追肥
  如果土壤肥力较差且施入底肥不足,覆膜红薯生长中期有可能出现脱肥现象,因此要及早进行追肥。追肥可用1.5~2克的尿素对水30公斤配成整桶溶液喷洒叶片,每亩配制2~3桶即可。红薯封垄后,如果叶色变黄是因为发生了早衰,可用尿素或过磷酸钙进行叶面喷肥,并配合施用膨大素。
  喷施膨大素是帮助甘薯获得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使用方法是在扦插前用红薯膨大素10克,对水2公斤浸苗根部,10分钟后移栽,到了8月底至9月初,再用上述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随着天气转凉,红薯进入块根膨大期,表土层会出现裂缝,每亩施用清水粪肥750~1000公斤、对磷酸二氢钾500克混合在粪肥中,早晨或傍晚沿裂缝灌施,灌后用土填塞裂缝,同时喷洒地果壮蒂灵预防畸形果、裂果的出现。
  2. 棉花的田间管理
  (1)一播全苗
  先播种后覆膜的棉田,要及时人工打孔放苗,并用土把膜压实,做好查苗、补苗、间苗、定苗的工作,确保一播全苗。
  (2)灌水追肥
  在棉花的花铃期与红薯的开花初期,每亩地块施用尿素15公斤,施用时间原则上宜早不宜迟,叶面施肥的步骤红薯和棉花可以同步进行。在垄面两侧距离苗5~7厘米处用小铲均匀穴施,然后灌水,中期可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适当灌水,后期以不灌水为宜。
  (3)科学整枝,及时化控
  依据棉花长势及雨水情况及时进行化控,原则上“少量多次”。现蕾期每亩喷施缩节胺1~1.2克,中间间隔10~15天,之后第二次喷施缩节胺,每亩2~3克,再过15~20天后进行第三次喷施,每亩3~5克。化控对红薯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减少红薯摘心拉藤的次数,既防止了藤扎根,也控制了红薯的长势过旺,从而促进了块茎膨大。当叶枝上长出4~6个棉铃时,于7月初及时将叶枝的顶尖打掉,以促铃生长,于7月中下旬把主茎的顶尖打掉,月底打掉群尖,以上步骤需在8月15日前完成。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1. 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立枯病和炭疽病。防治措施:雨后及时中耕松土,散湿提温,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等药物喷施防治,每周喷1次,连续2~3次。
  苗期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蓟马等,这些害虫不仅危害植株叶片,而且会传播病毒。防治措施:一般每亩施用25%氧乐氰乳油50~100毫克即可有效灭虫。
  2. 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中、后期病害主要是枯黄萎病,可采取喷药防治,用抗枯灵、枯黄绝杀和治农菌等药物配制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即可。当红薯出现疫病、褐斑病的病症时,每亩用甲基托布津100克或代森锰锌100克对水4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中、后期虫害主要是棉铃虫、盲椿象等食叶类害虫,必须提早进行防治,这样也有利于同步防治红薯虫害,选用常规防治药剂灭虫即可。
  六、适时收获
  红薯的块根属于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志和收获期,但收获时间的早晚对于红薯产量、留种、贮藏、加工利用以及轮作倒茬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收获过早会降低红薯产量,收获过晚则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一般是在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刨,气温在10℃以上或地温在12℃以上时,即在枯霜前收刨完毕,一般在寒露前后收刨完毕能取得产量和时间上的平衡。通常在7月中旬就有部分棉花开放,为了提高棉花的质量和品质,务必精收细摘。在棉花采收、交售的过程中,要做到“五分”,即分级、分晒、分存、分轧和分售,整个过程一律使用棉布袋,严禁使用化纤袋,以防止异性纤维混入其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新生儿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新生儿颅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现将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间100例新生儿颅脑损伤应用B超诊断的效果.结果:本组B超检查中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学生的门槛,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成了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难题.
期刊
在目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一些新兴课程的出现以及其他课程的改革,对篮球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将“拓展”理念引入到篮球课程中,对原有篮球课程实现理念的修正和实践的扩
品种来源:“浙农大1号”意蜂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蜂王浆蜂蜜双高产品种,由原浙江农业大学等9个单位的专家,在蜜蜂集团闭锁繁殖育种理论的指导下,收集杭州、平湖、嘉兴、桐庐、绍兴、龙游等地区王浆高产蜂群作为育种素材,运用太湖岛屿隔离和蜜蜂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连续多代选择,形成生产性能优越、遗传稳定的意蜂新品种。  审定情况:该品种于1993年6月30日通过浙江省科委鉴定。2009年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蜜蜂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道路运输事业的日趋繁荣,人们对高等级、高标准的公路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全国各地的公路建设和养护维修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新建工程已有比较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主旋律.新的化学教材对实验的教学设计符合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把一门学
期刊
根据桥梁设计与施工的情况,着重对于桥梁基础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各个施工步骤中的施工要点的质量控制等进行了分析,以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教师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寻找不同的天地,乐感的培养也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初中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任务.
72岁的冯先生在今年4月体检时发现双肾积水,双输尿管上段扩张、膀胱残余尿量450毫升,经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尿潴留、肾功能不全、双肾积水。因其已丧失最佳治疗时机,所以予留置导尿管,间断导尿。尿液引流通畅后,1周内体重下降11千克(水肿,曾被误认为肥胖),困扰多年的高血压也降至正常范围。  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遗感的是,许多患病的中老年人对该病重视不够,认为年龄大了,大多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