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教书育人的具体实践者。本文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阐述了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识到新时代的好教师应该树立师生平等、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教育思想,并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
  关键词:新时代 好教师 终身学习 关爱学生
  时间荏苒,眨眼十余年过去了,都说时间可以冲淡任何痕迹,但2007年那个炎热的夏季令我终生难忘。
  那一年,通过层层选拔,我终于由一名在校大学生成长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的老师曾告诉我:“在什么环境工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一个有梦想、有思想的人。”十余年间,我既有成功时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酸涩,多种情感,五味杂陈。三尺讲台上有我付出的整个青春,不知不觉中,教育事業已然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为寻求教学上的突破,今年我参加了合肥经开区的教师统招考试,经过近两个月的煎熬与等待,终于成功进入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相较于一些年轻教师的手足无措,有着一定教学经验的我,在面对那群一年级的小花朵时,稍显得游刃有余。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之前的一些经验有些失灵,如何建立低年级的班集体、如何在游戏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等一系列问题便层出不穷。所幸,不久翠微分校与校本部之间开展了“青蓝携手,共话成长”师徒结对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拜本部的张红雨为师,在师傅手把手地帮助下,我学会了在课堂上如何宽严相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张老师如一座灯塔,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期间我还会积极地去参加庐阳区各小学的教师观摩课、专家讲座,每次都收获颇丰、受益匪浅。陈琴老师激情四射的“吟诵教学法”至今让我钦佩不已,林莘老师用她的优雅、大气,将一节“共同体”课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至此,我才真正明白:倾听是一种学习,倾听是一种美德,会倾听的孩子一定会学习!吴勇老师更是通过一节作文示范课,直接告诉我们:课堂上,宁凿一口井,不开一条河。反观我之前的公开课,总想把听、说、读、写四大环节融于整节课中,往往造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思路不够清晰,“一课一得”看似学生得的少,实则,收获满满。不久前我还有幸聆听了杨立新老师的一次讲座,她让我对“如何整体解读教材”恍然大悟,特别是分角色表演环节的设计,大部分老师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她以《小稻秧脱险记》为例切实地告诉我们,台上的学生怎么演,台下的学生如何评,怎样“闹而不乱”、“闹中有得”,杨老师精彩的解读,赢得在场每一位年轻教师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几年的成长历程,让我懂得了:要对教育多一点执着,对教学多一点追求,对学生多一点爱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终身学习
  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看似过时,实则放之四海而皆准,尤其我们教育行业,知识更新换代非常之快,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等这些专业化的书籍,我们新时代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耳熟能详,现在的我们早已不是以前的“教书匠”,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活力的鲜活个体,要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1.向专家和身边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成长的最佳路径,只有不断地低头去学习,才能有所获。
  2.多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牛顿曾说:我看的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古有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今有魏书生、于永正、于漪,多看这些大家名师的名人名言,我们会受用终身。
  3.善于总结,不断反思
  新时期,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反思,争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造性人才。
  二、关爱学生
  有人曾说“每朵花都是草,每棵草都是花”。花与草,都有同样鲜活的生命,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浇灌,给它们充足的阳光和雨露,它们都会绚丽绽放。
  1.关爱后进生
  后进生或调皮或单亲或是留守儿童,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但这样的孩子绝大部分是自卑的,如何让他们自信起来,除了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还需走进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用爱来治愈他们性格中的某些缺陷。
  2.重视中等生
  班级中,往往最先被老师记住的学生,一类是尖子生,一类是后进生,最容易让人忽视的是中等生,他们的课堂表现、行为习惯都是中规中矩,是很多老师眼中的“路人甲”,但是这类学生同样也需要赞美和表扬。对于他们,我们又何必吝啬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夸赞的手势呢?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道德高尚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会是道德楷模,不管社会怎么变,我们都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阳光洒向自己,照亮每一位学生。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其他文献
摘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必备条件。我园始终以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健全家长学校的网络建设, 加强家庭、幼儿园联动,从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到加强宣传、规范办学,通过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活动,在大家齐心协力的辛勤耕耘下,取得了多项荣誉,家长们体验到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孩子们拥有了一个美好的金色童年。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家园联系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是学
期刊
摘要:情景教学通过创设特定的场景,引导学生在场景中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大有裨益。本文主要介绍音乐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供广大音乐教师参考。  关键词:音乐课情境创设小学导入  音乐课中的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产生愉悦的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将美术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本文以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设计·应用”学习兴趣为主线,探究在“设计·应用”的课堂上及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培养设计应用学习兴趣实践研究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
期刊
摘要:数字化探究实验室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和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真实实验为基础,用传感器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实现了计算机与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在常规教学创新、传统實验改进、科学探究深入等方面与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摩擦力”教学为例,探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字化探究实验室。  关键词:数字化探究实验室计算机初中物理教学  2019年3月,我县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了提升培智学校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地提升培智学校生活数学的教学效益。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培智学校一年级生活数学上册《我上学了,认识“1”》这部分内容为例,围绕“在形象逼真的情景中感知‘1’、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寻找‘1’、在琳琅满目的物品中触摸‘1’和在脑洞大开的想象中书写‘1’”等四个方面,论述提升培智学校小学生活数学教
期刊
摘要:班级管理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可靠保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班级管理:一、常规管理抓紧抓好;二、争做“五心”班主任;三、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四、紧绷“安全”这根弦。  关键词:教育的追梦人班级管理“五心”班主任安全  人活着要有梦想,有句歌词说得好,“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了梦想,就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我的梦想就是——矢志不渝地做一名教育的追梦人!  时光荏苒,不知不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把学习变成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以及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教师应该明白,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本身,更应该重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文从“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主探索  引言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对
期刊
摘要:校长的思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要修身明理,苦练内功,树立威望。作为校长,我们要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的老师、爱我们的学生。我们要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投身教研,钻研业务,精通教学,成为行家里手。只有博学多识、和老师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掌握管理和教学的指挥权和发言权。  关键词:引领修身仁爱细节  所谓校长的管理智慧,就是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创造性地转化为全校师生的行动,落实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注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智慧课堂是“智慧校园”的重点项目之一,教师应积极参与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智慧课堂,力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智慧课堂新技术电子书包周长  近几年来,我校集多方力量开展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
期刊
摘要:探究式教学应以课堂为中心,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探究式教学几何画板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与讲授式教学不同的教学方式,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研究客观事物,发现事物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形成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