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必须着力培育“红色蓝领”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探讨职业学校深化学生德育,实施“红蓝工程”,将德育工作与技能人才培养有机融为一体,在学生心中烙上红色印记,让学生身上铸有蓝领品质,探索出一条“中职特色、学校特质”的德育实践之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重落地。
  关键词:职业学校 红色蓝领 探索实践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学校育人工作的政治要求。新时代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要升级转型,对职业学校培养质量又有更高要求。就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而言,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不够深入,不够充分,大部分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不够真挚,对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缺失。中职学校还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重技能、轻德育、重行为习惯培养、轻理想信念教育等倾向问题。
  基于以上思考,职业学校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更新理念、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探索新路。笔者对实施“红蓝工程”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红色工程”,即以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要内容,内化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爱党爱国,刻上红色印记;“蓝色工程”,即重视学生技能教育,引导学生涵养工匠创新、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争当高素质技术蓝领。“红蓝工程”将德育工作与技能型人才培养融为一体,蓝中带红,红中显蓝,通过从体验到内化、从内化到呈现,在学生心中烙上红色印记,在学生身上铸就蓝领本色,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红色蓝领”,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重落地。
  二、实施过程
  1.营造红蓝融合文化
  结合金庸先生为笔者学校题写的“勤而立信、忠以成器”的校训,笔者学校指向性地凝练了“善用器、创造器、成大器”的“器文化”。“善用器”——引导学生善于使用“器”,即工具。让学生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能熟练使用专业工具,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创造器”——使每一位中职学生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學到的知识技能,独立创造出作品,作品可以是一篇写作、一支舞蹈等,也可以是一个发明创造,一次技能大赛获奖等;“成大器”从物质上升到精神层面,人要大气才能成“器”,学生通过教育和锤炼,成长为爱党爱国、立志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善用器、创造器”是对蓝领工匠的技术期盼,“成大器”是对红色接班人的政治要求。一是营造红色氛围。学校用精心设计的红色长廊、泛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名人雕塑、每周一次的爱国礼(即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等,给学生绘就耳濡目染的红色画卷;二是涵养工匠精神。设立工匠精神体验中心,强化匠心体验,用“精工、尚工、竞业”等命名实训楼,师生自己设计并制作鲁班锁雕塑和“匠心赋”,设计蓝衣红领的学生实训服,邀请各级劳模、技能大师、企业家等参加学校每年一次的工匠礼,向学生传递匠人匠心的蓝领精神。
  2.打造红蓝融合课程
  一是在红色课程中凸显蓝领本色。开齐开好思政课,要求校领导亲上思政课讲台,强化对学生的政治引领;选取学生会骨干和优秀基层团干成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常态化开展时政和理论学习,采用自学、讨论和互助的形式,提高学生干部政治素养;每年定期开展团校、党校课程,通过集中授课、自学理论、社会实践和笔试考核等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党章团章、《之江新语》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必学课程,传授先进思想。把介绍两弹功勋钱学森、超级水稻之父袁隆平、全国劳模许振超等英雄事迹的校本读本《大国巨匠》,介绍笔者学校优秀学子故事的校本读本《中专骄傲》等作为必读教材,让学生找到具备红色基因的蓝领榜样;二是在蓝领课程中融入红色教育。根据学科特点,明确每位教师及其所任学科的德育工作要求,在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训课中渗透德育内容,通过课前实施时政播报小环节,课中借助课程核心素养清单、落实德育网格化培育,课后开展课程德育专项评价,赋予学习过程成绩,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3.创设红蓝融合阵地
  创设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的“学生素养发展中心”包含红蓝融合教育的三馆和七个分中心。一是“三馆”红色教育阵地。即学校改革发展展示馆、中专骄傲学子展示馆、红色印迹演播馆,学生置身其中接受优秀毕业生事迹的引导和红色主题影视作品的熏陶,感受衢州和学校巨大发展变化带来的震撼;二是“七分中心”蓝领养成阵地。即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社团活动、生命安全与法制教育、身心健康促进、工匠精神体验、美育养成、素养展演七个分中心,涵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该中心是德育为先、五育融合培养的创新阵地,集“学习、体验、感悟、养成、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强化课堂教育所缺乏的现场感。
  4.开展红蓝融合活动
  一是结合专业开展“志愿红”服务活动。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以青年志愿者的红色马甲为标志,开展校内外全员志愿服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组建周末导游、礼仪服务、彩色广场、小红帽维修、信安湖守望者、文明劝导、英烈巡护、“三下乡”等20余支志愿服务队,每年参与志愿服务4000人次以上,引导学生争当红色志愿者,承担社会责任。二是提倡奉献实施“自主蓝”成长项目。以蓝色(学校校徽校服的底色)为学生自我管理的标志,在校内全面实施学生自我管理,唤醒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设立学生自主运作的办事大厅,向全体师生提供咨询、活动报名、票务、场地借用、校园导游、义务维修、失物招领等全方位服务;成立学生自主运营的阳光文化传播公司,按照“学校搭台、老师引导、学生唱戏”原则,打造“两节、两会、两进、两出、两赛”等十大品牌活动,把主席台让给学生就座、让话筒响起学生自己的声音,帮助学生重塑自信、锻炼能力、培养责任担当。
其他文献
稻壳灰用烧碱浸取,得水玻璃和炭,炭经水洗,干燥和活化得粉状活性炭,水玻璃与硫酸反应得沉淀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炭黑。二种产品质量均符合标准,可行性确研究表明,工业化的经济效
5月6日,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稀土和钨产业发展升级,由赣州市人民政府、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江西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赣州·中国稀金谷科技成果对
我就喜欢扎堆儿,我觉得扎堆儿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需求。我喜欢和朋友们在谈笑风生中和睦相处,在扎堆儿中和大家说笑,可以增进友谊,塑造更好的人际关系,集体的力量让我获得心灵满足
从时代演变引导设计变迁的宏观视角,研究了中国城市公共设施发展变化的原因、历程和趋势。时代背景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改变引导了城市公共设施的面貌转变。新中国成
在分析安徽地域优势: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技术发达地区,资源丰富、土地辽阔,发展潜力巨大的中西部地区结合部的基础上,为实现安徽“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构想,通过使用古
以某柴油机开发过程为例,探讨解决缸孔变形问题的优化设计方案。缸体在加栽缸盖测量后,二、三缸缸孔的二阶变形量超出测量标准,经缸孔变形分析发现,二缸和三缸在缸孔深度16~22mm之
当权力运作公开时,用人问题上的腐败就会大大减少人民论坛记者: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有力遏制了跑官要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政治生活的环境。
石油化工设备受到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的影响,腐蚀程度越来越厉害,需要加强对其进行防护和监测。下面本文就会石油化工设备腐蚀的防护与监测进行分析与研究。
介绍了从植物纤维中水解糠醛的生产方法及工艺,并讨论了糠醛收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用途.
根据某中部低效渗流油田的显著特点,分析油田开发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和控制技术领先的油田开采技术和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