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户耕地调整意愿分析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把“三农”问题提上了新高度,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農地细碎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粗放的耕地利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耕地调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户是耕地经营的主体,其内在意愿是耕地集中连片经营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农户的耕地调整意愿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山西省太谷县范村镇为研究区,通过农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耕地细碎化背景下农户耕地调整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政策的了解和耕地数量与农户调整意愿呈正相关,农户对土地政策越了解、耕地数量越多,其更愿意进行耕地调整;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地块地形与调整意愿呈负相关,劳动力数量越多、地块越平,农户进行耕地调整的意愿越低;88.26%的农户愿意进行耕地调整,表明农户参与耕地调整的积极性较高。本研究通过对影响农户耕地调整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农村耕地调整,实现耕地规模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最终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实现提供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地整理;耕地细碎化;农户意愿;耕地调整;二元Logit回归
  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9)01-0168-05
  Analysis of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just Farmland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aking Fancun Town as an Example
  Gao Xuan, Bi Rutian, Su Chunhu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China)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uts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o a new heigh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armers in rural areas i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e frag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is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ex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e adjustment of cultivated lan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Farmers are the subject of cultivated land management, and their intrinsic willingness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cultivated land.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just the cultivated land. In this paper,we took Fancun Town, Taigu County,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area to obtain data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used Logit regression model to conduct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willingness to integrate farmers’ plo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able land frag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d policy and th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for farmer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just. The more the farmers understood the land policy and the more the cultivated land was the more they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adjustment of cultivated land. The number of family labor and the topography of land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willingness to adjust. The more the labors were and the flatter the land was,the lower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wa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djustment of cultivated land.There were 88.26% of the farmers willing to adjust the cultivated lan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farmers’ were more motiva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adjustment of cultivated land. This study conduct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just their arable land. It aim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better adjustment of rural arable land and realize large-scale arable l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farmers’ willingness, and ultimately provided the impetus for rural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e strong, rural beau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easant wealth.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and consolidation; Land fragmentation; Farmers’ willingness; Land adjustment; Logit regression
  耕地细碎化是全球耕地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耕地细碎化程度更为严重[1]。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耕地细碎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度量。造成耕地细碎化既包括自然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2-4]。自然细碎化是指耕地受地形地貌、道路、沟、渠等影响所形成的分散、不规则的现象[5]。在自然细碎化的基础上,受国家政策和“肥瘦搭配、人口多少”的均分制分配制度的影响,使耕地更加细碎化的状态称为承包经营细碎化[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其积极作用,极大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丰富了农作物种植种类、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和提高了农民收入[7-1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原有的耕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细碎化的耕地利用方式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耕地利用效率的低下、阻碍了先进机器的使用、不利于土地规模经营[13-16]。
  在鄉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学者从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17-19],在实践上,各地区纷纷因地制宜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广西龙州采取农民自愿,政府引导,企业进入的措施,实现耕地“小块并大”,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四川射阳采用农户+合作社经营的模式,实现“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地力、提单产、生效益”的新型生产方式,提高耕地生产效率。湖北沙洋县全面推行“按户连片+确权登记”工作,多数农户实现“一户一田”的经营模式[20]。2018年,赵小睿提出地块整合的概念,即同一生产经营集体中通过地块交换,整合零碎、分散的地块以减少农户家庭拥有地块数量,扩大农户经营规模,达到耕地集约利用的行为称为地块整合[21]。
  在耕地调整过程中,农户的意愿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农户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农民需求、保护农民权利、尊重农民意愿,实现细碎化的传统经营方式向耕地规模经营顺利转变。本研究以农业大县太谷县下辖的范村镇为研究区,以农户为基本单位,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281个样本户微观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对农户耕地调整意愿进行回归分析,并分析其原因,旨在为耕地调整的推进提供参考,促进耕地规模化经营。
  1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1.1 概况
  本研究以太谷县范村镇为研究区。范村镇地处太谷、榆社、榆次三县交界地带,西距县城25 km,下辖38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是太谷县下辖面积最大的乡镇。该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每年6—8月,降水较多。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西部多平地,东部及东南部坡地较多,农业生产主要以温室大棚和小杂粮种植为主,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镇。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从人口规模和地貌形态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个村为调查对象,按照村规模大小确定调查户数,考虑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进行耕地调整,实现集中连片经营,方便机械化耕作,因此耕地多为平地村样本数相对较多,最终得到281份有效样本数据。
  1.3 样本特征
  从农户自身特征来看,受访者多为男性,年龄分布在60~75岁之间的有123户,占总样本数量的43.93%;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和初中的有209户,占比为74.29%。
  从家庭特征来看,家庭劳动力分布在2人及2人以下的有245户,占样本总数的87.19%;家庭劳动力的身体健康状况呈较健康的有137户,占比为48.75%;家庭收入结构为纯农业的有145户,占比为51.60%,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的有88户,占比为31.32%。
  从地块特征来看,样本户家庭只有1块耕地的有27户,拥有5块及以上的农户有127户,农户拥有最多的耕地块数为20块;样本户经营的耕地块均面积多分布在666.7~1 333.4 m2 ,有 23.49% 的农户经营的耕地块均面积低于 666.7m2 ; 多数农户经营的地块多为平地,占比为 72.95%; 样本户经营的地块整体上靠近道路,交通比较便利,与居民点的距离较近;以农户的角度判定地块的肥沃程度,认为承包地较肥沃的占 19.64%, 认为中等的占46.43%,有27.50%的农户认为其承包地较为贫瘠。
  2 模型选取与指标构建
  2.1 模型的选取
  本研究以农户对地块调整的意愿为因变量,即农户愿意进行地块调整,减少地块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耕作效益,则使P=1;反之,则使P=0。农户调整意愿分为愿意和不愿意两种,为非连续的二项分布变量,Logit回归分析模型是将逻辑分布作为随机误差项概率分布的一种二元离散选择模型,适合于二项分布性质特征数据的分析要求。因此,本研究选择Logit模型对农户地块调整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本模型如下:
  PY=1=
  11+EXP(- β0 + β1X1 + β2X2 +…+ βnXn )[JY](1)
  经简化:
  LogitPY=1= β0 + β1X1 + β2X2 +…+ βnXn [JY](2)
  式中, β0 是常数项, βi 是 Xi (i=1,2,3…n)所对应的偏回归系数。   2.2 指标构建与变量选取
  本研究以农户愿意进行耕地调整的意愿为因变量,以影响农户耕地调整意愿的因素如农户自身特征、家庭结构特征、耕地特征为自变量,构建以下Logit回归模型:
  LogitPY=1= β0 + β1 AGE+ β2 EDU+ β3 COG+ β4 L+ β5 H+ β6 LIR+ β7 N+ β8 T+ β9 BS+
  β10 DH+ β11 F[JY](3)
  式中,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含义、赋值说明和预期方向如表1所示。农户的调整意愿为因变量,愿意参与调整,则P=1,不愿意参与调整,则P=0。
  3 结果与分析
  据调查统计,有88.26%的农户愿意进行耕地调整,认为通过调整可以实现耕地连片经营,方便机械耕作,减少劳力和时间上的损耗。同时,有11.74%的农户不愿意进行耕地调整,认為耕地调整很难保障公平,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表2为农户耕地调整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t回归模型中数值型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运用SPSS对农户耕地调整意愿影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回归结果(表3)与假设的预期方向基本一致。其中农户对土地政策的了解与调整意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4.295,且在1%的置信区间显著,表明农户对土地政策越了解,越愿意进行耕地调整。因为农户已经意识到,传统的小规模经营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耕地调整是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经营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整,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业纯收入。
  耕地数量与耕地调整意愿呈显著性正相关,其回归系数为0.645,在5%的置信区间显著,表明农户拥有的耕地数量越多,其越愿意进行耕地调整。因为农村承包地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分布较分散,增加了农户的时间消耗和生产成本,因此其更愿意通过调整,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经营,既方便农机耕作又能减少时间上的消耗。
  劳动力数量与耕地调整意愿呈显著性负相关,其回归系数是-1.351,且在1%的置信区间显著,表明劳动力越多,其调整意愿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充足的劳动力可以满足分散化经营的状态,耕地集中连片经营后,剩余劳动力无法成功转移,因此更愿意保持现状。
  地块地形对农户耕地调整意愿有显著的负影响,回归系数-2.868,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与平地相比较而言,承包地多为坡地的农户调整意愿更高。因为坡地地理位置差,距离居民点较远,交通不便利,整体耕作条件差,因此农户更愿意通过耕地调整,用多块坡地换取等值平地。
  从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年龄、文化水平程度、家庭劳动力健康情况、家庭收入结构、块均面积、地块到居民点的距离和地块的肥沃程度与农户耕地调整意愿相关显著性较弱。原因首先可能是现在种地的多是老年人,中青年很少,文化水平多为小学、初中,在管理和技术层面相差较小,身体状况基本为较健康状态,收入来源基本依靠农业,差异较少,因此文化水平程度、劳动力健康情况、家庭收入结构对农户调整意愿影响较小。其次,从地块特征来看,块均面积是承包地总面积与地块数量的比值,与地块数量和承包地总面积的直接显示相比,块均面积相对比较隐性,无法直接引起农户的关注。最后,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收入的提高,农户可以开车到达田地,所需时间很短,同时地块的肥力可以通过后期的经营进行调节,所以地块与居民点的距离以及地块的肥沃程度对农户调整意愿影响较小。
  4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基于281份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耕地调整意愿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农户耕地调整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农户对土地政策的了解和耕地数量与农户调整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劳动力数量和地块地形与调整意愿呈显著负相关;88.26%的农户愿意参与到耕地调整,表明农户参与耕地调整的积极性较高。
  在耕地细碎化经营背景下,耕地撂荒、弃耕现象十分普遍,耕地资源利用率不高且浪费严重,耕地调整是改变这些现象的有效途径。作为耕地经营的主体,农户的意愿是影响耕地调整的关键,因此对农户调整意愿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奋斗目标,而耕地调整是实现规模化经营、农业兴旺的一条具体途径。如何更好地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仍需进一步讨论。
  参 考 文 献:
  [1]李功奎. 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6.
  [2]杨晶, 何雪. 我国土地细碎化问题研究现状[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2):17-18.
  [3]孙欣, 毕如田, 刘慧芳,等. 贫困山区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以左权县清漳河流域87个村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8, 32(2):40-47.
  [4]谭淑豪, 曲福田, 尼克·哈瑞柯. 土地细碎化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03(6):24-30.
  [5]祖健, 张蚌蚌, 孔祥斌. 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利用效率——以贵州省草海村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21(1):104-113.
  [6]王昕,毕如田,赵杰. 基于GWR的耕地经营细碎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省太谷县东贾村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2):133-138.   [7]许玉光, 杨钢桥, 文高辉. 耕地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实证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4):688-695.
  [8]卢华, 胡浩. 土地细碎化、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苏农户的微观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 2015(7):4-15.
  [9]张蚌蚌. 细碎化视角下耕地利用系统空间重组优化理论、模式与路径[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7.
  [10]Bentley J W.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land fragmentation: in defense of a much-maligned phenomenon[J].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1987, 16(1):31-67.
  [11]Heston A, Kumar D. The persistence of land fragmentation in peasant agriculture:an analysis of South Asian cases[J].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1983, 20(2):199-220.
  [12]李功奎, 钟甫宁. 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基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06(4):42-48.
  [13]陈科皓. 我国耕地细碎化问题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8):40-42.
  [14]李爽. 我国农村土地“连片耕种”问题研究[J]. 现代交际, 2018(1):242-243.
  [15]邓建波. 耕地细碎化成因及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3.
  [16]侯方安. 耕地细碎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09(2):68-72.
  [17]刘新卫, 赵崔莉. 土地整合探索与农村土地整治反思 ——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1):18-26.
  [18]张蚌蚌, 孔祥斌. 基于细碎化的中国近30年耕地利用系统变化及耦合协调度[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54(3):327-333.
  [19]孙瑞, 金晓斌, 项晓敏,等. 土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影响评价指标适用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13):279-287.
  [20]杨敏, 吴克宁, 高星. 地方解决耕地细碎化的经验及借鉴[J]. 中国土地, 2016(8):49-50.
  [21]趙小睿, 张光宏. 耕地细碎化背景下农户地块整合分析——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县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8(4):44-53.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明确常用内吸药剂对烟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为烟蚜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浸根法测定了6种内吸药剂对烟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噻虫啉悬浮剂优于对照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室内毒力,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7.23和3.87。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3 000倍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
期刊
摘要:以烤烟NC102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对烘烤过程中烤烟各部位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N)施用量高于5 g/盆对烘烤过程中各部位烟叶PPO活性均有提高作用,低于5 g/盆能够显著降低烘烤过程中中下部烟叶的PPO活性,上部烟叶的PPO活性没有显著降低;(2)磷(P2O5)施用量低于7.5 g/盆,能够有效降低前72 h烘烤过程中的PPO活性,高于7.5 g
期刊
摘要:以前期从710份种质中筛选出的29份对盐比较不敏感的马铃薯种质为材料,在含0.75% NaCl的MS培养基上培养20 d后测定组培苗的植株高度、单株根数、单株鲜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以这四个指标的测定值及其耐盐系数为评价依据,结合各指标耐盐系数及测定值隶属函数的聚类分析,对供试种质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2份耐盐性较强的种质SD400和SD751。在1.00%和1.25% NaCl胁迫下,
期刊
摘要:为明确桔梗花期访花昆虫群落结构和传粉昆虫种类及行为,本试验采用马来氏网取样法和目测法对当年生桔梗田昆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桔梗花期访花昆虫类群主要有双翅目(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半翅目(Hemi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分别占昆虫总数的52.68%、21.38%、17.01%、3.10%、3.28%。桔梗
期刊
摘要:为了解氮素供应状况(同时提供NH+4-N和NO-3-N)对草坪草生长和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以硝酸铵(NH4NO3)为供试肥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浓度(0、2.5、10 mmol/L)下高羊茅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状况。结果表明,添加外源硝酸铵高羊茅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增加,根系平均直径增大,总根长和根表面积降低,根系直径在<0.3 mm和>0.9 mm范围内的根长显著减少;与2.5 mmol/
期刊
摘要:为评价两熟制条件下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探明鲁西南潮褐土合理耕层构建的最佳耕作方式,提高玉米产量,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免耕、常规旋耕、深松三种耕翻及不同秸秆处理方式组合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秸秆还田”耕作模式的松土保墒和玉米增产效果最好。与秸秆不还田处理下免耕和常规旋耕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处理在20~30、30~40 cm土壤容重平均下降11.3%、1
期刊
摘要:在霍格兰营养液中添加6个不同浓度(0、0.1、0.2、0.4、0.8、1.6 mg·L-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研究其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烟草幼苗的生物量和根系指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具体来看,0.2 mg·L-1处理较其它处理提升根系活力,并显著增加烟苗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增幅分别达到7.26%~127.27%、8.54%~174.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麦玉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探讨麦玉周年氮素分配比例,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小麦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周年氮素分配比例(4∶6、5∶5和6∶4)及肥料种类(树脂包膜尿素、脲酶抑制剂型肥料和脲甲醛型肥料)对麦玉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玉周年氮素分配比例为5∶5时效果较好,较4∶6和6∶4处理,麦玉周年产量分别提高1.3%和3.8%,氮素积累量分别
期刊
摘要:油莎豆适应性强、抗逆性高、耐盐碱、耐贫瘠、抗旱、耐涝的特点使其成为盐碱地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良选择。油莎豆块茎生于地下,其機械化播种、收获方式成为该作物规模化推广种植及实现全产业链开发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油莎豆的播种、收获方式方法,重点对目前油莎豆播种、收获机械研究开发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盐碱地油莎豆推广种植及产业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油莎豆;盐碱地;播种;收获;机械化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以常用的腌渍蔬菜黄瓜和仔姜为原料,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低盐腌渍蔬菜加工工艺及配方优化。结果表明:在主料蔬菜50 g,酱油20 g、香油0.2 g、蚝油0.1 g、料酒0.1 g固定的前提下,经复合腌制剂腌渍3 d后,低盐腌渍蔬菜最佳调味配料添加量为辣椒油2 g、麻油0.6 g、白糖0.2 g、食醋1.2 g。在此条件下,低盐腌渍蔬菜的感官评分为95.125分。当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