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首饰的当代性——以第四届TRIPLE PARADE国际当代首饰双年展为例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06126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第四届TRIPLE PARADE国际当代首饰双年展中展示的国内外近34个国家及地区艺术家的当代首饰作品为例,呈现不同地域、经历、背景的首饰艺术家及与观者的“对话”展开在此空间中的交流,理解与感受时空在形式表象之外的核心内容——对作品背后的“价值”思考.不同地域维度的艺术作品显现出首饰多元化的样貌,多种材料的运用带动互动交流以及传统元素的当代化,这无不凸显艺术首饰当代性的特征.
其他文献
李浴,是我国当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探寻美术史发展规律的功绩卓著的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本文以其成名作《中国美术史纲》为研究对象,试从美术史观、研究方法、关注内容、行文风格以及撰写体例等方面阐述此著的成书特点和理论价值,进而探讨该书独到的美术史观,完备的体列,以及富有逻辑性、辩证性和思想性的语言.
摄影艺术自取得“合法地位”以来,始终在寻求自身的变革与发展.当下,媒介的多元化发展、信息数码的迅猛革命、消费化时代的来临,无一不为摄影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摄影逐渐朝向两极化发展,纯艺术化摄影敢于越界与突围,在跨领域的糅合中寻求出路,而大众化、消费化的摄影普及,则参与创造了当代独有的摄影文化.
形内与意外是中国画创作的两种现象,通过论述这两种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中国书画在未来的发展道路,指出当代书画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利用这两种方法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经典佳作.
当下图像学研究方法已成为人文学科的一门显学,特别是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各种现象都有图像化的倾向.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视觉文化导论》中探讨了“视觉文化”“视觉媒体”的问题,他在书中指出视觉媒体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电视、电影、虚拟现实和互联网等.换句话说,只要是图像都可以称之为视觉媒体.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W.J.T.米歇尔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图像学的理论,“图像转向”“相似性”“元图像”,为传统图像学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他早期的图像学研究主要关注形象、文本、形象与意识形态等问题,探讨形象与文本及意识形
在发掘上海、南京图书馆藏新史料的基础上,梳理了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设计培训经验(1909—1932),系统、健全的培训机构,良好的人才成长机制,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成就了上海商务印书馆设计育才高地.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设计所造成的浪费以及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本文从情感永续设计理念出发,提出“设计不仅要创造物,更要通过物去映射人”的观点,并以“产品、服务、系统”三者为出发点,对“用户—产品”交互关系进行模型解析,以期为情感永续设计过程提供一套可量化、策略性、系统性的方法论,给产品服务设计提供明确的策略支持和清晰的系统性支撑,帮助设计专业人员在“造物”和“谋事”之后“关怀”人与“渡”人.
《夏承碑》,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现藏河北省永年县,碑末有“建宁三年蔡伯喈书”,笔法跳宕,援篆入隶,字形飞动,与传世蔡邕隶书《熹平石经》残石风格迥异,也不符合汉代隶书的时代风格,因此早在清代翁方刚就曾提出质疑,今人启功先生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所造.但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盛行魏碑书体,也没有收藏和交易金石碑版的风气,不具备作伪汉代碑刻的社会环境.《夏承碑》的伪造时间应在宋代金石学以及收藏和交易金石碑版兴起之后,赵明诚《金石录》成书之前,进一步比较米芾的隶书与《夏承碑》,发现在笔法点画、结字造型、
在自然生发和社会推动的双重机制作用下,价值重构和现代化转译成为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中国古典园林在向现代化的转译过程中,以诗性与逻辑耦合的发展方向和时代性的符号元素、流动性的线形结构、开放性的空间形态、民族性的文化精神等具体特征重新定义和拓展了中国园林的价值内涵.
通过对德国包豪斯大学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普遍采用的Seminar(研讨课)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得启示,探讨在我国美术院校中开展教学改革,建立专业研讨课教学模式,为不断提升高等艺术教育的专业建设水平、提升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以秦琼、敬德为代表的门神剪纸之所以深受陕北人青睐,原因有二:一是人的神化,神的人化,二人作为真实存在的英雄,比传说中的神仙更具有信服力;二是他们忠君爱国,英勇神武,其事迹深入人心,有邪祟望而生畏的气概,民众均折服于二人恪尽职守的精神和保国护民的英雄胆魄.从陕北门神剪纸的人文、造型及装饰多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陕北民间剪纸具有诗性审美特征,并通过门神剪纸完美体现出英雄崇拜的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