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教版英语教材第一册的《Let’s Go to the Farm》的特点是: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易理解,但是单词量大,且大多数单词是表达动物和动物叫声的。在讲授这一课时,三位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大相径庭。
L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素来教学严谨,但由于年龄偏大,不擅长电脑操作,所以,很少使用英语课件来为教学服务。不过,L老师的教学功底比较深厚,尤其擅长画简笔画。因此,她在导入时,借助了大量的动物简笔画,使学生一目了然。但是,这样的教学既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大面积地占用了板书的位置。整个黑板上除了简笔画,很少能让学生们注意到单词之外的重点句式和课文内容。表面上看,这节课似乎很成功,而实际上并没有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操练和巩固。何况,简笔画只能让学生们单纯地认识表示动物的单词,对于表示动物叫声的单词却很难实现合理巧妙的联系。整堂课下来,学生们基本上识记住了动物单词,部分学生甚至还学会了一些动物的简笔画,但对于本课的教学内容“Where does it live? What does it eat?”等却表达得不是很流畅。
C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青年教师,她对电脑的操作倒是比较熟练,但是缺乏深挖教材的经验,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深入研究。C老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借助了PowerPoint课件,将本课中所有动物的单词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课件中,同时插入了相关动物的叫声,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单词教学的时间,为下一步操练本课教学内容提供了良机。但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虽然基本上实现并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却不是很浓厚,其原因在于这种看图说话式的课件形式并不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换言之,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和调动,而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往往是教师指到哪儿,学生就学到哪儿。正是由于学生缺少了一种对学习的主动性,C老师的课堂教学才显低效。
笔者在认真分析和反思了前两位教师的授课方式之后,决定借鉴他们的长处和不足,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细加工,先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入手。学生们大多喜欢玩QQ农场,笔者也是一位“农场主”。首先,我从自己的QQ农场中截取了一段实物插图作为课件的背景图,再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将本课中所涉及的动物和我的农场中又没有饲养的动物凑在一起。其次,从学生的好奇心理出发,激发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我故意插入不透明的“自选图形”将小动物们一个个地隐藏起来,并在旁边插入动物的叫声,让学生通过聆听动物的叫声来猜名称。当猜到“rabbit”的时候,因为兔子的声音不容易设置,我就换成了相关的英语谜语让学生猜。学生猜对一个,我就点击一下不透明的“自选图形”,“自选图形”就自动隐去,露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整堂课下来,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高涨。
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进行必要的分析与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磨合,在磨合中不断地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高效。
(作者单位:天津河县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
L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素来教学严谨,但由于年龄偏大,不擅长电脑操作,所以,很少使用英语课件来为教学服务。不过,L老师的教学功底比较深厚,尤其擅长画简笔画。因此,她在导入时,借助了大量的动物简笔画,使学生一目了然。但是,这样的教学既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大面积地占用了板书的位置。整个黑板上除了简笔画,很少能让学生们注意到单词之外的重点句式和课文内容。表面上看,这节课似乎很成功,而实际上并没有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操练和巩固。何况,简笔画只能让学生们单纯地认识表示动物的单词,对于表示动物叫声的单词却很难实现合理巧妙的联系。整堂课下来,学生们基本上识记住了动物单词,部分学生甚至还学会了一些动物的简笔画,但对于本课的教学内容“Where does it live? What does it eat?”等却表达得不是很流畅。
C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青年教师,她对电脑的操作倒是比较熟练,但是缺乏深挖教材的经验,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深入研究。C老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借助了PowerPoint课件,将本课中所有动物的单词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课件中,同时插入了相关动物的叫声,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单词教学的时间,为下一步操练本课教学内容提供了良机。但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虽然基本上实现并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却不是很浓厚,其原因在于这种看图说话式的课件形式并不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换言之,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和调动,而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往往是教师指到哪儿,学生就学到哪儿。正是由于学生缺少了一种对学习的主动性,C老师的课堂教学才显低效。
笔者在认真分析和反思了前两位教师的授课方式之后,决定借鉴他们的长处和不足,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细加工,先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入手。学生们大多喜欢玩QQ农场,笔者也是一位“农场主”。首先,我从自己的QQ农场中截取了一段实物插图作为课件的背景图,再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将本课中所涉及的动物和我的农场中又没有饲养的动物凑在一起。其次,从学生的好奇心理出发,激发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我故意插入不透明的“自选图形”将小动物们一个个地隐藏起来,并在旁边插入动物的叫声,让学生通过聆听动物的叫声来猜名称。当猜到“rabbit”的时候,因为兔子的声音不容易设置,我就换成了相关的英语谜语让学生猜。学生猜对一个,我就点击一下不透明的“自选图形”,“自选图形”就自动隐去,露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整堂课下来,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高涨。
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进行必要的分析与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磨合,在磨合中不断地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高效。
(作者单位:天津河县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