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德育教育意义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0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转变学校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德育生活化的开展,积极开展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小学德育;意义;对策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在国家教育体制不断发展、改革和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引导和行为引导,促使小学生的健康安全成长。从根本上讲,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有利于对小学生的思想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一、 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
  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优秀的文化、文明颇多。古人云:三岁看老,百岁瞧小。学生在小时候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一生,“习”性教化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重智轻德”的教育现状,将德育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工作中加强德育教育,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信念,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和发展的核心,是贯彻落实学校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因为思想不成熟,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与引导,有利于促使学生道德信念的提升,让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其思想、行动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将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作为有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其次,有利于转变学校教育理念,促使小学教育体制改革。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文化成绩”历来是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对学生关注的焦点。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模式,不仅仅会导致“高分低能”的人出现,更有可能导致“高分无德”的人出现。而在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加强德育教育的宣传,营造很好的学校德育环境,有利于转变学校、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大家将教育的目光由传统的“智力”教育转移到“德育”教育上来,为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促使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奠定基础。
  第三,有利于抵制不良因素影响,净化儿童心灵。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各种不良的网络信息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青少年儿童生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信息、各种消极因素产生“抗体”,帮助学生有效地抵制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 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有效性对策
  1. 营造“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氛围
  首先,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已经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偏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师的教育中,有利于转变教师本位的教育模式,实现好的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下,“刚性”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灵活性而显得被动和呆板,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教育、自我约束能力,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目標,在日常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同时,这种“以人文本”的德育方式,有利于形成更加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为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基础。
  其次,实施民主制度,营造民主教育氛围。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使得当今社会的小学生与以往的已经有极大的不同。相对而言,他们更加具有自我意识、自主性。基于此,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民主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民主教育理念运用于小学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校教育层、教师等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现代教育理念,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制度、校园规章制度以及德育教育目标等,不断打破传统刚性德育对教师、学生的束缚,让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德育工作,促进良好小学德育工作效果的实现。
  2. 完善学校德育体系
  首先,不断健全德育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促使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要想促使小学德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健全的德育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很好的指导和监督,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并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师资队伍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德育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促使德育工作的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3. 德育教育生活化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目的是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改变过去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以学生记忆德育知识为标准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开展,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例如,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案例,让学生结合生活的案例明确对与错,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促使德育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国勇.浅析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问题[J].学周刊C版,2014(12):129-130.
  作者简介:童春泳,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第六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晨间户外活动是指幼儿入园后至早操前,利用器械、设备等材料开展的体育锻炼活动.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优化晨间户外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
目的:  对伴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散光性角膜切开联合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观察角膜散光矫正的远期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
张信哲有句歌词很戳心:  每个人都有一段忧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  我们跟这个世界交手多年,谁没受过伤,独自捱过漫漫长夜。  上一秒还在洗手间捂嘴痛哭,下一秒就在人前谈笑风生。  每一个带着伤口前行的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一个能治愈你的人。  1  小艾婚礼前夕,我们几个室友从全国各地飞到上海。  在她的小公寓里,我们像大学时代那样点着蜡烛聊天。只不过话题已经从隔壁班的男生,淘宝购物车那条舍不
期刊
目的: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脱氮基因工程菌PNS,使其高效表达cd1-亚硝酸盐还原酶,催化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中最关键的限速步骤,从而加速脱氮进程,提高脱氮效率,降低脱氮成本。
一rn光时蜷缩在毛毯里,结结实实打了个喷嚏.rn他狂抽纸巾,恰巧看见了他种在花盆里的风信子,还未有什么动静.rn“这么冷的春天,也能叫春天吗?”他自言自语地摇头,“等不到了吧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与竞赛特点,针对其中的理论环节“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理论训练”提出训练新思路,即采用信息化手段(磨题帮APP为载体)进行题库训练实践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效果。通过1个月的题库训练,学生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成绩,并同时拥有很好的训练体验。  关键词:信息化;技能大赛;理论训练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开展对于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人才具有引领性和督促性的作用。
近几年来,名为机关应用文写作、公文写作、秘书写作的一类专著、教材大量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机关应用写作水平、办文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了秘书工作乃至其整个管理工作.
摘 要:沟通是促进高校辅导员和在校大学生彼此认识、相互理解、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师生间良好的沟通能帮助辅导员更好地管理、教育、服务学生。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合理选择沟通的地点及时间、提高自身沟通技能等方面提高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沟通  一、 引言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提出,
一rn长乐侯府的千金长胡子了!rn一排细密浓黑的胡须从她娇嫩的嘴唇下巴一直蔓延到腮帮,昔日的侯门千金竟成了个不男不女的怪人.rn我凑近去瞅了瞅,趁她不注意揪住一根胡须猛地
期刊
有时候人在爱情里的处境就是潘洛斯阶梯,以为试探就是进步,就是安全感。他感觉自己在努力,在前进,但从未走出困境,最终也只会重新回到原地。他困在一个假装在进步的完美迷宫里。  我从没未见过菲莉如此慌乱过。  手肘打翻了一杯葡萄酒,红色的液体在她白色大衣的胸口和袖子处快速泅开。用餐巾纸潦草地擦干后,菲莉冲我挑了挑眉,妄图恢复不过是意外的端庄模样,却在下一秒举起叉子戳进芒果布丁时漏了陷。她愣了一下,想重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