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来源 :国企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经济浪潮奔涌,企业如何走好数字化转型之路?怎样避免陷入误区?
  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十四五”规划,将数字经济独立成篇,从经济、社会、政府、生态四个方面,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8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字经济对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生活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虽然,我们现在面临着环境的不确定性,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国际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等,但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较为明朗。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
  走“先管理”“后技术”路径
  目前,多数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时往往从两个环节切入:一是营销的数字化,二是财务和办公的数字化。相对来说,这两个环节的数字化比较容易形成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且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系统和模式。
  但其他环节实施数字化,还存在很大难度。比如,企业的文化和战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由于企业情况各不相同,就需要考虑用不同的数据、网络、计算技术及模式来支撑,想要做成统一的方案和服务产品比较困难,需要供需双方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匹配。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真正支撑的是企业全面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全链条的业务活动,而不仅仅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部分环节。企业的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面,包括战略层面、组织层面和运作层面的活动。数字技术的赋能,就是要在各个层面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支撑,更好地创造价值。
  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逻辑,是要先做管理,后做技术,顺序不能颠倒。
  做管理,要从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开始。首先,明确目标。如转型要解决什么问题,转型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等。
  之后,再考虑变革过程中,是否要引入、怎样引入一些相关的数字技术来进行匹配和支撑,助力管理方式变革的实现。这样才能真正把数字技术融入到管理变革的过程中。
  在引入数字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问题,即管理方式的变革和未来的技术手段之间,怎样更好地匹配和融合。有时候,可能管理思维超前,在用数字技术手段来支撑的时候,却无法真正实现。
  同时,在设计数字化转型的总过程时,要全面考虑是否适度、合理,要在遇到其他情况时,有变通措施。
  认清存在的四大误区
  数字化转型,一直以来存在几个误区:
  第一,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和内涵理解的不全面,把原来线下的东西完全搬到线上,弄不清转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最终陷入迷茫。这也是现在很多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有的企业仅仅是使用了自动化的设备、先进的信息系统,来取代原来靠人工实现的活动和业务,这实际上属于自动化升级、信息化改造的范畴,并不属于数字化转型的范畴。
  对企业来说,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就是要用数字技术把企业内外部的所有相关资源支撑起来,来实现价值创造。难点在于,怎么把数字技术和内外部的相关资源充分融合,跨界联动。
  第二,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过于急切。数字化转型需要从企业的全方面管理,如文化、战略、组织、领导、人力、财务、运营等进行全局梳理,再通过对问题的挖掘,明确目标,引入技术。如果推进过急,就不能很好地挖掘出关键问题,导致转型的效果和效率不理想,很难继续推进。
  第三,很多企业转型时往往着眼局部,忽略整體。包括很多互联网头部企业,它们本身是数字技术应用和模式的创新者,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做得并不成功。归根到底,在于没有全方面地做好企业管理,没有全面系统地从相关数据里挖掘出真正的价值来引导决策,避免和杜绝某些问题的发生。
  第四,真正全方面理解数字化转型的人才较少。如果制定和执行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字化转型,必然会采取不合理的方式,也就难以避免陷入误区。
  转型是个动态的过程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说固然很重要,但并不绝对。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代表企业做出转型就一定成功。
  企业能否基业长青,首先,核心在于其看待问题是否全面。如果看问题只停留在局部,一定会面临很多问题。
  其次,企业一定要动态地看待和处理管理的问题,不能停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要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地调整,才能长远发展。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需要随时考虑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并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没有一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绝对成功的,因为都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定要考虑好站位和定位的问题,才能顺利推进。
  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自身价值的创造,还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制定管理思路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有关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担负起使命与责任。比如,高质量发展、节能减排、双碳目标等。
  国有企业还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国有企业属于社会资源的利用者,也是贡献者,在探讨内外部资源联动时,范畴要更大一些,层面更高一些,必须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总体来说,任何主体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都要平衡好两个关系:一是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二是长远目标和近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数字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思路,就是借助数字技术的支撑,把数据这一基本资源融入到各种社会资源之中,进而更好地创造价值。这其实就是数字经济中常说的“跨界”和“融合”思想。
  不论从企业、客户、政府、社会、个人等任何主体角度来看,最终希望实现的目的就是创造价值。而其基本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基础支撑,赋能主体更好地挖掘价值。数字经济的核心思想是由数据作为基础的资源支撑,将其赋能到各个资源主体中,进而发挥出以前难以发挥出的价值。
  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我们从不同类型的资源中挖掘价值,让这些资源更好地发挥出作用。反过来,挖掘出的价值也可以提升资源的质量和水平。这是一个双向促进的发展过程。
  编辑/国晔
其他文献
食堂、澡堂、医院、学校、幼儿园;供水、供电、供热、物业;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曾几何时,很多国有企业自诞生之日起,便接管了职工、家属生活的方方面面,俨然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这也一度成为弥补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缺失的必选项。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小社会”已成为国企改革发展“不能承受之重”。  “生产生活全都管”,曾经,很多国有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  然而,“小社会
期刊
许多国家的碳减排目标合盘而出,既是难得的全球共识,又是大国雄心之志。但在碳中和目标影响下,关乎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标准、技术、资金等的竞争陆续凸显,新一轮全球博弈刚刚开始。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深入地开展,亚、非、欧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很多集团公司,尤其是拥有国际性业务的跨国公司,在追逐优质资源配置的同时,纷纷在所在国总部的协调下设立海外子公司、办事处或项目部,充分利用东南亚、非洲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和税收政策,以及欧洲市场前沿设置的销售中心。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设立区域性财务总部更好地协调多国、多区域的财务管控工作,更好地让财务职能为业务保驾护航。  【关键词
日前,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为“多里斯·米勒”号举行了首块钢板切割仪式,这标志着“福特”级航母四号舰正式开始建造。该航母采用电磁弹射器、新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新一代核反应堆等先进技术建造。但此前的三艘同级别航母,厕所管道在全寿命期内都存在堵塞缺陷,只能定期使用专门的溶液清洗,每次清洁要花费大约40万美元,至今仍不能用于正常作战。
在天然气定价领域,中国借鉴欧美经验,建设多个基于交易枢纽的区域天然气市场,以多个竞争新区域市场作为“X+1+X”体系中的第二个“X”,并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天然气价格指数。中国迎来了获取天然气定价权的最佳机遇期。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论中国共产党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对党的百年奋斗史、新中国的发展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rn增强“三个领会”rn
期刊
【摘要】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资质的取得,对施工承包企业的规模、业绩等要求较高。因此,大多数集团施工企业高等级资质普遍注册在集团公司,而集团公司作为管理机构不具备施工能力,施工力量分散在各个专业子公司,从而产生集团内工程承包资质共享的现象。根据住建部建市规〔2019〕1号文相关规定,资质共享现象衍生出的总分包模式,很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转包。文章从财务核算模式入手,分析集中核算、核算中心、子公司
日前,阿富汗喀布尔机场附近发生自杀式袭击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数百人.爆炸发生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分支ISIS-K,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根据美国政府之前的
期刊
建筑业是终端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这对实现“2060”目标构成了巨大挑战.rn对此,作为全球最大投资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曾经,在“经营压力”“业绩指标”粉饰下,一些国有企业盲目奔向了所谓的多元化。地产、金融,是这些企业沉沦的两大迷窟。  有的迷恋金融,纵深跳进资本池,当上溺水“健将”;有的跃马扬鞭,一路杀人房地产,摇身一变成大鳄;有的盲目跟风,一味追求高大上……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一大批实体经济支柱企业,受制于“快钱”思维,为追求即视的短
期刊